首頁>科學>

我們的太陽系形成於大約45億年前,他是由非常細小的灰塵構成的雲團,這個雲團裡的塵粒黏在一起形成團塊。

塵埃雲

就像我們床下的積沉,塵埃團逐漸變大,直到他們形成圓盤狀雲團。

團狀塵埃雲

在雲團的中心物質密度變大溫度升高,因此太陽的前身形成了。

原太陽

一旦塵埃團的直徑達到100米左右,他們的碰撞就會越來越頻繁。由於頻繁的碰撞,他們的尺寸變大導致行星的形成。由於動能在碰撞中轉化成熱能,碰撞的部分融化了,結果重金屬在行星的核心聚集。而低密度的矽酸鹽成為地幔的一部分,由於逐漸冷卻地殼固化,而地核保持液態,內行星就是這樣形成的。

原始行星

而外形星由於溫度極低,所以形成的方式不一樣,冰粒黏在一起吸引“氫”“氦”和其他氣體。

形成後的太陽系

太陽系的行星在誕生之後,經歷了無數次碰撞。這些碰撞改變了他們的自轉速度和自轉軸的傾角,就是在這樣的一次碰撞中,後來形成月球的物質在大約40億年前脫離了地球。

從現在起大約50億年之後,太陽將進入恆星演化的下一階段。

一旦其核心停止氫的核聚變,核心就會收縮,而外層會膨脹,太陽會變成一顆紅巨星。

太陽吞沒地球

從現在起大約79億年之後,太陽將在其紅巨星階段達到最大尺寸,他將是目前大小的256倍。

在吞沒水星和金星之後,太陽也很可能吞沒地球。

然後太陽的外層會逐漸與其核心分離,形成一個行星狀星雲,核心本身會進一步收縮,成為一顆白矮星。

坍縮後輻射熱量圖

在這個階段,太陽將其餘熱,輻射至太空。在太陽生命的最後階段,一旦其餘熱耗盡時,他將成為一顆寒冷黑暗的黑矮星。至此太陽就走完了它輝煌的一生。

太陽的末期階段-白矮星

7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地球上4個有上萬年時間的遠古遺蹟,是未知的史前文明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