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後期根據對冥王星的研究分析,發現其軌道不同尋常,人們對太陽系認識又有了一次變更,同時整體的範圍也擴大了許多。

當時的天文學家猜測,海王星以外,還有一個遙遠距離的並擁有著行星的空間在圍繞著太陽的引力公轉。冥王星的出現,逐步證實了他們的猜測。因為當時的冥王星被分類為行星,由於技術原因遲遲無法發現新的星體,一直被擱置。直到2005年左右才再次發現新的天體,自此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變成圓形,但無法清空自身軌道上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

柯伊伯帶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技術發展與提升,人類慢慢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未知天體,這些天體個頭也越來越大,其中甚至找到一些球形星體的存在,這個天體層終於逐漸被天文學家們接受,命名為柯伊伯帶。

冥王星

截至目前,天文學家們記錄在冊的已經達到1000多顆神祕天體。說起來,它更像一個巨型的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已有12萬餘顆小行星被統計,按照估計總數量可能達到了50萬餘顆,其中著名的矮行星有穀神星直徑約950公里大小)。目前推測這些小型天體都是由原始的星雲形成,由於它們不足以形成一顆巨大的行星,無法產生相應磁場及清空自身軌道,所以就變成了今天的局面。

鬩神星

回到柯伊伯帶,最被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冥王星(直徑約為2370公里)了,它有時因軌道原因會位於柯伊伯帶最內側,而2005年那場行星降級劃分,是因為又發現了一顆個頭巨大的天體——鬩神星(直徑約為2326公里)。當時科學家們估算出其直徑甚至略大於冥王星,非常滿意的把其定義為第十大行星。值得一提的是10年後,美國宇航局重新計算測量了它的直徑結構發現曾經是計算錯誤,它其實略小於冥王星。

為此國際天文學家經過激烈討論,最終鬩神星、及冥王星全部拉下馬,重新為它們量身定製個名字,矮行星,哪怕個頭最大的冥王星也回不來了無法重新定義到行星級別。

鳥神星

然而就在兩個月後,天文學家又在柯伊伯帶發現了另一顆巨大天體——鳥神星(直徑約為1,500+400-200公里)。它的表面積,還沒有中國的國土面積大,這難道又是第十一大行星?並且經過後期觀測,發現了鳥神星還有一顆直徑大約160公里的小行星作為衛星。

同樣於2005年再次發現了妊神星(直徑約為1436公里),往後陸陸續續在柯伊伯帶發現了10餘顆矮行星它們的直徑大多在1000公里上下。

其實對於柯伊伯帶,人類的了解還非常不足,最近人類發射的衛星也已經逐步進入柯伊伯帶進行研究,試圖讓我們更好的了解這個區域。而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一個更加巨大的奧爾特雲,是太詳細最外圍的一片區域。而奧爾特雲的範圍甚至囊括了太陽系與最近的星系——比鄰星約4分之1的距離。

總結

按照目前技術,人類對於太陽系的了解還遠遠不足。相比較於數百年前看起來已經顯得飛速發展,其實對於星際空間來說還是非常落後。至於更遠的比鄰星系、“個子不算太大”的銀河系、乃至宇宙,不知道還有多少未解之謎,等著我們去探索!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它曾是“世界頂級天眼,現在卻滿身鏽跡散發銅臭味,和垃圾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