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黑洞之“死”是什麼樣的?

因為霍金輻射的緣故,黑洞的壽命是有限的。然而對於大多數天體物理學已知的黑洞而言,使其完全消逝所花費的時間甚至比宇宙的年齡還要大得多。例如,品質等同於太陽大小的黑洞蒸發時間為2^67年,而宇宙的年齡僅為13.8×10^9歲(也就是說,這個黑洞蒸發需要的時間是現階段宇宙年齡的10^57倍還要多!)

黑洞蒸發時標

品質為M的黑洞蒸發時間計算公式如下:

由於時間與品質的立方成正比,如果黑洞的品質增加10倍,則其蒸發時間增加1000倍;反之,若品質縮減為十分之一,則蒸發時間為原來的1000分之一。如果你的黑洞品質足夠小,它將在短時間內蒸發完畢。例如,品質為2.2×10^5千克的黑洞將在1秒內蒸發完畢!這品質約是一頭藍鯨的品質,但這個“藍鯨”黑洞的直徑卻只有6^-22米,大約為質子直徑的百萬分之一!相比之下,太陽同品質的黑洞直徑有6千米(3.7英里),而地球同品質的黑洞直徑則為1.7釐米(0.7英寸)。

一般認為,超新星爆炸產生的天體物理學意義上的黑洞其最小品質至少為幾個太陽品質。而1個太陽品質大小的黑洞蒸發所需的時間約為2^66年。

黑洞溫度

為什麼黑洞會蒸發?因為它們有溫度,其溫度公式如下:

所有有溫度的物體都會釋放輻射。請注意,隨著品質的減小,溫度會隨之升高!根據公式計算,1個太陽品質的黑洞溫度僅有60“納度”(即溫度單位1開爾文的百萬分之60),沒有完全到絕對零度,但已經是非常低的溫度了。在60“納度”的溫度下,這個太陽品質大小的黑洞主要以1800赫茲的頻率向外釋放無線電波(遠低於調幅收音機頻段),其波長約為160千米(100英里)。

當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為2.7開爾文。1個月亮品質的黑洞溫度也是2.7開爾文。這意味著任何大於月亮品質的黑洞會不斷地從當前的宇宙中獲取品質,這是因為它們的溫度低於宇宙微波背景溫度,相比於通過霍金輻射所釋放的能量,它們能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光子中獲取更多的能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微波背景溫度會向著絕對零度持續下降,因而所有黑洞最終都會蒸發。

黑洞生命中的最後一秒

前文所提到的只有一秒“生命”的黑洞(品質等同於一頭“藍鯨”),其初始溫度為5.6×10^17開爾文,在這僅有的一秒生命中它釋放的輻射總能量能夠達到5億噸TNT炸藥的能量!這一體量的能量約為地球上全部國家核武庫總能量的1000倍,也是太陽能直射地球表面一天產生能量的1.4倍。如果黑洞的品質增大到兩倍,它需要8秒時間才能蒸發完畢(時間按品質的三次方增加),而它釋放的能量則會翻倍。

一半的能量會在最後1秒被釋放,而另外一半是在前面的7秒鐘內完成釋放。因此,黑洞每單位時間所釋放的能量會成指數增長——但對於典型的天體物理學意義上的黑洞而言,它初始時刻釋放的能量是那麼的微小,以至於“幾乎”要花上永恆的時間才能爆發!很明顯,在黑洞蒸發的最後階段,它們會表現地像溫度極高的熱體,產生很多的輻射,並最終在生命的終端爆炸。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黑洞最終都會以同樣的爆炸方式結束它們的生命。初始品質只能決定黑洞蒸發和爆炸所需的時間。

霍金在1974年的研究結果《黑洞爆炸?》原版中提到:

“……在黑洞生命即將終結時,能量的釋放效率極其高,僅在最後的0.1秒鐘就能釋放出10^30爾格能量。站在天文學的角度,這或許只是一場小小的爆炸,但這其實相當於100萬公噸氫彈同時發生了爆炸。”

霍金輻射到底輻射了什麼?

黑洞生涯的大部分時間主要都在放射出擁有很長波長的光子(換言之,就是低頻無線電波)。

中微子的靜品質不為零,隨著黑洞溫度的升高(收縮過程中),從某個時刻起它開始同時釋放光子和中微子。通常我們認為中微子的品質不到1個電子伏,當溫度上升到同樣不到11600開爾文(即1個電子伏)時,黑洞開始釋放中微子。此時,黑洞會變“白”,就像太陽一樣,它發出可見頻譜範圍內的光子。這個階段(發射可見光和中微子)是在黑洞品質到達地球品質的百萬分之一,或“藍鯨”品質的50萬億倍的時候發生的,此時離黑洞爆炸尚有10^23宇宙年齡之遠!

當黑洞溫度達到100億開爾文(10^10K),黑洞會輻射電子和陽電子,同時還有超高能伽瑪射線。這時,距離最後爆炸時間還剩40萬倍宇宙年齡,而黑洞品質已經皺縮到5600萬頭“藍鯨”大小。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更多種粒子和反粒子被輻射出來——基本上,只要黑洞的溫度高到能夠產生這些粒子,它就會開始放射這些粒子。欲知黑洞存在最後數個毫秒甚至納秒時間的細節如何,取決於我們對量子引力的細節研究程度——而現階段我們顯然沒有合適的量子引力理論來計算和解釋這最後瞬間的細節。

原生黑洞?

就目前而言,我們還未發現宇宙中有小於1個太陽品質的黑洞存在。理論上,大爆炸時期是有可能產生相對品質較小的黑洞(原生黑洞)的。如果它們的品質範圍控制得當,現階段(大約138億年以後)就可能發生黑洞爆炸。天文學家試過尋找它們的蹤跡,目前尚未有所發現。如果要在現階段發生爆炸,黑洞在大爆炸時期的品質大約應該是76萬頭“藍鯨”,而我們的太陽品質約為10^25頭“藍鯨”。

在現階段的宇宙中,還未有已知的天體物理過程能夠產生小於幾個太陽品質的黑洞。最小品質的黑洞是在超新星爆發的遺蹟中形成的,但問題是如果恆星小一些,它在超新星爆發後的遺蹟最終生成的會是白矮星或是中子星。只有大品質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其遺蹟才可能重於數個太陽品質。而品質在這個數量級的遺蹟不會停留在白矮星或中子星階段,而是會繼續坍縮並最終形成黑洞。

黑洞蒸發的時間演化和功率輸出

下方的表格顯示了如下幾點:

黑洞停止蒸發開始爆炸所需要的時間蒸發開始時輸出的瞬間功率一切都是關於黑洞品質的一個方程

表格仍然是用我們所熟知的“藍鯨”品質單位(2.2×10^5千克)作為黑洞的品質。

因此,一個100頭藍鯨品質的黑洞將會在12天內發生爆炸,而在這12天的伊始,它會“亮”如一個反射全部Sunny的白色地球。注意,這和典型星比起來並不能算是很亮!事實上,在黑洞生命中的最後一秒所放射總能量只有太陽在同一秒輸出總能量的兩萬分之一。只不過太陽絕大部分能量是通過可見光子放射出去的,而黑洞則是通過超高能伽瑪射線和各種粒子。其實距離黑洞爆炸的最後一個宇宙年齡階段(即最後的138億年),因為溫度已經高於10^11開,大多數時候黑洞都在向外輻射高能伽瑪射線。如果恰巧有一個原生黑洞在附近發生爆炸,而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正好指向它,就有可能探測到爆炸時特有的伽瑪射線訊號。這也正是這架望遠鏡的設計初衷之一,可惜目前還沒有觀測到任何關於黑洞爆炸的射線訊號。

此前有關於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可能製造微型黑洞的傳聞。可惜的是,只有量子引力理論才能拿對該尺寸規模下的黑洞做出精準計算。在“常規”的弦理論基礎上,最小的黑洞品質大約為一個普朗克品質(存在時長為幾個普朗克時間),但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能量遠無法達到這個數量級,差距大約在14個數量級,因此 “常規”的弦理論認定大型強子對撞機無法產生黑洞。【註釋:1個普朗克品質約為1只普通蚊子品質的1%,而1普朗克品質的黑洞寬度就是1個普朗克長度,也就是弦理論中一根振動弦的長度。普朗克長度和普朗克時間是極其微小的長度和時間單位;但普朗克品質“只是”微觀級別,也就是說,在顯微鏡下它是可見的!】

但也有大額外維下的投機弦理論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可以產生黑洞。只是這些黑洞會在瞬間蒸發(遠遠小於1秒),而爆炸的能量則與製造它們時所消耗的能量分毫不差,以至於對撞機探測器很難分辨是黑洞爆炸抑或是強子對撞。黑洞“爆炸”最顯著的訊號是產生的粒子呈球面對稱分佈。目前在強子對撞機中還沒有發現類似的跡象。

至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微型黑洞可能吞噬地球?完全不必擔憂,這是無稽之談,它們蒸發太快了。事實上有實驗證據能夠證明這類黑洞並不會造成地球被吞噬——最好的解釋就是我們的地球還在!原因如下:宇宙射線的能量比大型強子對撞機能量高出好幾個數量級,在過去的45億年間很有可能有這類黑洞產生過——而我們還在這兒!

延伸閱讀

想了解更多關於宇宙命運的資訊,請看我的回答:如果我們能夠目睹宇宙的消亡,我們會看到什麼?在這篇回答裡我解釋了所有黑洞蒸發後整個宇宙會發生什麼的問題。

宇宙蒸發的過程在維基百科文章:霍金輻射中有詳細描述。本回答引用了文章中的資訊和方程做出如上猜測(主要使用了Wolfram|Alpha知識搜尋引擎)。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forbes-王皮鞋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人類潛在新住所:TOI 700 d——一個僅距100光年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