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您知道搞笑諾貝爾獎嗎?

1997年搞笑昆蟲獎:一隻蟲子撞到車窗上會留下痕跡。

2015年搞笑數學獎:歷史記載摩洛哥皇帝30年生888個孩子,論證方法:若每天與後宮佳麗行房0.83~1.43次,就能成立。

2016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左邊身體癢就對著鏡子撓身體右邊,會發現不怎麼癢了,反之亦然。(仔細想想是不是搞反了?但還是有很多人嘗試後哈哈大笑)。

這些冷幽默讓人哭笑不得,但是他們還不屬於英國學者研究的結果,英國人都在研究什麼?

喝酒可以產生不同的情緒,喝啤酒和白酒心情完全不同;

婚姻關係可以保持心臟的健康;

駕照透過率和智商成反比;

這些更加堵心的研究體現出英國學者的“學術性”,而這個民族也成了搞笑諾貝爾獲獎大戶,英國科學家到底為什麼研究這些?

成熟的期刊雜誌文化

英國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宣傳刊物歷史悠久,很多已經是百年老號,《泰晤士報》(Times)18世紀末創刊;

《觀察家報》( The Observer)1791年創刊(1976年後幾次易手);

《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1843年創刊,《柳葉刀》(The Lancet)創刊於1823年;《自然》 (Nature) 創刊於1869年等等。

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運作平臺,它對人們和受眾的吸附力非常強,也在潛意識中形成了標杆的形象。

但凡是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亦或搞創作、搞研究的人群,能登上這些百年期刊是無上的榮耀。

《自然》 (Nature)

大學教育文化

牛津和劍橋是世界公認的高等學府,牛津大主教約翰·紐曼在他的講演集《大學的理念》解釋了學院制的重要性,他一直秉承訓練和塑造的理念,一個年輕人來到學院,最重要的是承擔起前人的擔子,而學院要做的就是開闊年輕人的視野,讓他們成為對全人類有有益的人群,最起碼是對社會用貢獻的人,能夠名垂青史當然更好

在美國,大學為每一個本科生指定一個選課指導教師,而牛津和劍橋卻不是。比如劍橋的教授是矩陣式關係,即隸屬於某系,也隸屬於某學院,可以指導學院裡的學生。

劍橋

更重要的是教授會定期與學生組織交流會,希望他們真正理解社會,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此外,劍橋一學年分為三學期(美國也類似,區別只是假期的間隔)。劍橋的三個學期分別是10月~12月的秋學期(米迦勒學期),1月~3月的春季期,4月~6月的復活節學期,除了這些時間以外,學生們的事情就是聽講座、和導師做實驗、做研究以及大作業和考試複習。

這些假期做實驗和研究的過程,薰陶和培養了劍橋及牛津學生的探索精神,他們都會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引以為榮。

牛津

貴族文化

亞洲很多豪門世家想盡辦法將孩子送到英國的私立學校,希望把他們培養成真正的貴族。

位於金字塔塔尖的是王室,王室成員以下,便是傳統世襲貴族“公、侯、伯、子、男”五爵,由於國王很少再冊封新的世襲貴族,這也變成了傳統爵位。

但是傳統意義上的英國貴族精神遠非極盡奢侈與權勢,而是推崇英勇、正義的高貴人格,這與學院教育的初衷不謀而合

貴族與政治的關係暫且不談,但是作為一個非貴族身份的平民來說,如果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獲得更多的名望也是另一條出路,英倫文化獨特的貴族精神,一直流淌在這個古老國家的血脈裡。

英國學者追求名望導致研究行為的變化

尤其是科學家梯隊,為了最高效率地獲得名望和地位,必須出奇招!

第一要素就是標新立異

第二是最小代價,“單點”攻破;

第三是快速論證,而統計方法並不嚴格

尤其是第三點,變成了研究方向和結論時而荒唐的原因。

英國社會的框架配合

如果說研究者的標新立異是他們一廂情願,可是為什麼這種情況在英國比比皆是呢?

在英國有一個資助專案叫“卓越研究框架”,其資助標準是學者能否將成果登陸到《自然》或者美國的《科學》期刊,如果立意新穎就很可能獲得資助,科學家們也萌發了以量取勝的辦法,提高“中標”的機率。

另外英國文化中有其包容性,如果這個人喜歡搞怪,而且搞怪出了名堂,就會被稱為“英國怪人”,這種怪人文化受到了社會的包容,所以大家也不會被輿論所左右。

說到這裡不禁想起了日本文化,這兩個國家都是“搞笑諾貝爾獎”的最大獲益者。

日本教授研究"香蕉有多滑"摘得搞笑諾貝爾獎

更多俄羅斯人被戳中笑點,成為了英國學術界的“宣傳者”

眾所周知,俄羅斯人的性格鮮明,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純粹”。這個自尊心極強的“戰鬥民族”,在生活中的性格表現卻是那麼簡單爽朗。

很多接觸過俄羅斯民族的人發現他們性情比較急躁,總是感覺沒有什麼耐性;

在文明禮貌方面極為講究,外人要是在排隊的時候加塞,可能會引火上身,他們認為不按規矩就是被人看不起的;

另外處理問題的方式比較極端,如果你出門不帶帽子被別人感覺你冷,就會強行出手相助。如果你是路痴,遇到一個非要把你送到目的地的人也很正常。說道俄羅斯人喜歡高度酒精飲品,打架鬥毆的事我們就不展開了,各位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

俄羅斯人還有非常講究衛生、文化底蘊深厚等特點,大多數人都會至少兩種語言。

筆者一個朋友在俄羅斯邂逅一位兄弟,建議他多交幾個外國女友,錯過有點可惜,這樣的朋友是否熱情好客了?

這個民族總體表現出來的風格就是慷慨,喜怒分明,想到就去做,如果你攤上了熱情的人,不給他幫忙的機會也不是什麼好事。

俄羅斯人的全民幽默感

直爽的民族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是外露且坦率的,性格是的黑白分明自然就會有很多的“弱點”和“漏洞”,因為他們的性格很粗糲。

粗糲的幽默方式也多半帶著自嘲,這種善意的幽默更能讓人們接受。

為了測試汽車的封閉效果,日本人會說:“晚上放進一隻貓,如果第二天它死了,就說明密閉性好!”

俄羅斯工人說:“晚上放進一隻貓,如果第二天它還在車裡,就說明密閉性好!”將大大咧咧的性格用自嘲的方式表達出來,也讓人覺得很可愛。

全民上下都是段子手,要是找一位代表人物也當屬普京。

關於對烏克蘭天然氣漲價問題,普京說:“你去德國任何一家店,說免費給我輛賓士,誰會賣給你。那為什麼我們要半價銷售?”

有個俄羅斯人透過電話問普京:“是不是因為一個地方而要絞死薩卡什維利?”普京反問:“怎麼是一個地方?”

當自嘲的幽默感遇上腦殼疼的研究大坑

我們相信在任何一個有關諾貝爾研究的科學成果都有一定的根據,但研究結果讓較真直率的俄羅斯人看到,最後發現只是博人一笑又缺乏立論,不和你較真才怪。

你挑戰我的智商,竟然還那麼一本正經!從很多年前俄羅斯人就開始編排以“英國科學家”為開頭的文章與笑話,這也導致了俄羅斯成為英國科學家研究結果的消費大國。

這些文章諸如:

英國科學家發現山羊可以識別人的情緒;

英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從牆裡走出去的方法,這個東西叫做“門”;

英國科學家算出了灰姑娘鞋跟的高度;

英國科學家發現,生日過得越多,證明壽命越長……

當然也其他說法,比如有人背後故意推廣了各種笑料,達到貶低英國學者的效果,以防止他們找到證據,將被毒死的特工和克里姆林宮扯上關係,這個無從考證。

不管怎樣現在英國科學家已經成了俄羅斯全民的“梗”,當地也出現了《英國科學家》的流行歌,以及“英國科學家”連鎖咖啡店等等。

看熱鬧不嫌事大,熱鬧背後的體會值得思考

為什麼現在的科學研究越來越難出現大的成果,當今世界的研究學者水平參差不齊,而且競爭越發激烈,如果不能在短時間獲得突破性成果,可能遠遠被拋在後面。

上個世紀的科學家大都以整套體系的知識理論,來顛覆世界對科學的認知(比如相對論),而今的研究者更擅長單點突破,甚至是一個很細微的研究領域不斷深入下去,理論框架都是前人的果實

現在的學者有更強的功利心,再加上英國人特有的文化氣質,他們的思維已經轉變到求新、求異,更有博人眼球的味道。

傳統的為科學而奮鬥,慢慢演變成了為了聲望而研究,為了經費而研究,將嚴肅的科學研究演變成了生存策略。

此外,對於科學研究和科學氛圍來講,英國和日本倒是給出了包容的態度,他們可以在不考慮“為人類而奮鬥”的基調上,填補著細沙一樣的小空白,貌似搞笑的研究成果,說不定在架構大的科研過程中,扮演“子模組”的角色也不好說。

這種平常心還是值得肯定的,總體來講更豐富的科研氛圍也是孕育新的思維方式的土壤,看他怎麼運用了。

近些年來,我們也有了自己的搞笑獎,其中一個被稱為“菠蘿科學獎”。

這些有地域色彩的研究也讓我們可以捧腹大笑,獲獎者都在研究研究“數錢可以減輕疼痛”、或者“我們識別老闆的臉更快”、或者“棒棒糖舔多少下可以舔完”、“結婚份子錢公式”……

11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南極大陸神秘的8大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