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宇宙中,充斥著各種各樣巨大的天體。它們的品質如此之大,讓我們的語言都顯得匱乏。比如太陽的品質,大約是2000億億億噸,而宇宙中到處都有比太陽大得多的天體,我們只能用太陽品質作為單位來衡量。比如星系,通常都是太陽品質的幾千億倍,而宇宙中至少有幾千億個星系。

儘管如此,這些可見物質也僅僅佔了宇宙總品質的很可憐的一小部分,大約是4.9%,另外還有26.8被暗物質所佔據,68.3%被暗能量所佔據。

那麼,暗物質和暗能量究竟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何關聯和區別呢?

早在1922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卡普坦的著作《首次嘗試恆星系統的排列和運動理論》提出了透鏡狀的島宇宙概念,描述了他認為的銀河系。在這篇著作裡,他首次提出了關於暗物質的猜想。

不過,後來的科學家們雖然有所嘗試,但都沒有滿意的結果,暗物質的概念一度陷入困境,讓人感到它不過是卡普坦為譁眾取寵而提出的概念。

直到1970年,天文學家魯賓和福特對仙女座大星系的旋轉進行測量時,才有了新的突破。計算、觀測以及理論都過於複雜,我們簡化來說:對於天文學略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一個天體系統中,距離質心越近的天體,公轉速度越快,反之則越慢。放在太陽系裡,就是開普勒行星定律,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速度最快,海王星最慢,如上圖所示。

但是,他們在觀測仙女座大星系的天體時,並沒有發現外圍的恆星比內側的“同胞”們慢很多,而是在很大的範圍內,都保持著步調的高度近似。如下圖所示,白線是實際測量出來的資料,距離中心5萬光年的恆星和10萬光年的恆星幾乎公轉速度一致(注意這裡說的都是線速度)。包括後來天文學家們對該星系外圍氣體的速度分佈的觀測,也是差不多的結果。

看起來,就像是有什麼東西把內外恆星全部束縛起來,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而這個束縛起眾多天體的,極有可能就是當初卡普坦所說的暗物質。

當然了,這個說法看起來有點像科學家懶得分析而編造一個概念來應付工作。但實際上,不止這一個觀測結果指向暗物質。

愛因斯相對論告訴我們:光線會在強大引力下扭曲。這樣一來,如果我們某個方向上有兩個天體,那麼更遠的天體發出的光可能會被近一點的天體引力所扭曲,射到地球,使我們繞過這個“遮擋物”而觀測到後面的天體,這叫做引力透鏡效應,而光線的扭曲程度和遮擋物的引力——也就是品質——成正比。

通過這個特點,我們不僅僅可以看到後面的天體,而且可以通過光線的扭曲程度來分析遮擋物的品質。結果發現,這樣計算出來的品質,比其他方法的計算結果要大。

當然,導致這個現象的可能性也不止一個。但綜合這些可能性以及讓星系天體公轉速度一致性的可能性的分析,交集非常的小,其中就包括暗物質。

根據運動速度的不同,科學家又把暗物質分為熱暗物質、溫暗物質和冷暗物質。當然,三種暗物質到底是啥,誰也不知道。

不過,科學家還是有些候選者的。

目前來說,熱暗物質的最佳候選者,就是中微子。中微子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輕子,品質非常輕。因此,當它“飛”起來的時候,幾乎可以達到光速。而且,中微子和其他物質的反應也極其微弱,號稱宇宙中的“隱身人”。而且,宇宙中含有巨量的中微子,據科學家估計,每立方米的空間就有上百億個中微子。因此,儘管中微子極輕,但總品質可能就已經和全宇宙可見物質抗衡甚至更多了。甚至可以說,每秒鐘就有不計其數的中微子“刺穿”你的身體,不過好在它極小,因此你始終毫髮無損。

溫暗物質,是三種暗物質中最“冷門”的一個,研究相對較少。目前來說,溫暗物質的可能候選者是惰性中微子。但是,即便是所謂的惰性中微子,也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甚至有科學家認為,它根本就不存在。

相對於前兩者,冷暗物質才是暗物質中最重要的。目前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中大部分都是冷暗物質。但是,冷暗物質的存在與否,也在遭受著質疑,沒有人能完全推翻、也沒有人能完全證實它的存在。

暗物質如此之神祕,宇宙中還有比它更神祕的,那就是暗能量了。那麼,暗能量又是什麼?它與暗物質有何關聯呢?我們下一期再介紹。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1.5萬億噸碳或釋放,鎖定數千年,“地球冰箱”正開啟,有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