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還沒有把人類送上火星,但是我們也許在未來可以做到這件事。正如所有人類進行的重大探險一樣,無論是我們攀登珠穆朗瑪峰還是探索海洋的最深處,在送往人類到火星的這條路上(並將他們安全帶回)我們都將需要克服許多障礙。首先,建造一個足夠安全可以將機組人員送往火星的航天飛船就是一個挑戰。因為火星離地球的距離很近,所以留在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可以接受食物,水和其他供給。但是前往火星的行程需要六到九個月,具體取決於星球之間的相對距離。航天器需要能做到自給自足,這意味著他將會攜帶這次行程所需的所有必需品或者具有生產這些物資的能力。
一張去火星的票的花費
飛船也需要為所有機組人員提供保護。在地球上我們被磁場所保護著,免受太陽的傷害。但在太空中,我們將會暴露在太陽輻射和宇宙輻射之下,這些會損傷人體細胞並且提高患癌症的風險。
人類探究火星任務最艱鉅的任務之一就是保持宇航小組人員的健碩和健康。長期待在太空環境下會導致人的身體發生一些奇怪的變化。我們進入零重力環境時(宇航員可漂浮的情況下)發生變化的第一個就是在地球上在我們身體內部被重力“推向”腳部的體液,而在太空環境下其會減少且迴流到頭部和下頜。這種情況會導致宇航員們體驗到“頭重腳輕”效應。
其他較為嚴重的影響還包括骨頭和肌肉的變化。在太空中,骨質密度以1%的速度減小,肌肉品質以每月3%的速度下降。這種情況與地球上老年人一整年的老齡化過程中的身體流失相當。在太空中,這些骨頭和肌肉的下降數量似乎還不算很大的問題。“少重”情況意味著人類可以上演顯著的超級人類力量技能,例如一個宇航員憑藉自身力量就可以把一顆衛星移回原位。然而,當人體重新進入全重力環境,肌肉和骨頭的流失會使體能下降,並大幅增加骨折的概率。
現在我們針對這些影響效應的最好對策就是鍛鍊。ISS的宇航員每天至少鍛鍊2.5小時,進行心血管增強鍛鍊(騎行,跑步)抵抗力或重力的綜合訓練。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鍛鍊量下,宇航員們的體質在六個月內就下降了25%,所以似乎如此宇航小組成員將會以脆弱的身體條件抵達火星。
一次單程旅行?
一旦降落到火星表面,機組成員將再次受到重力的影響。但火星表面的重力僅為0.38g(大約是地球重力的三分之一)。這意味在行星表面移動比在地球上容易得多,即使所有旅行者都必須穿上保護型宇航服,但是機組成員無法替換在旅途中失去的肌肉和骨骼。值得擔憂的是,如果機組成員在火星表面停留期間不能替換這些肌肉和骨骼(大約一年時間),那他們有可能不能返回家園。
所以科學家們在尋找可以使宇航員在長期太空探索中保持健康的諸多方法,包括前往火星的任務。他們正在試圖建立一套可以產生地球重力的裝置,所以宇航員們可以隨身攜帶一部分地球環境。另一種可能性是一種震動平臺,目前在地球上用來在衰老過程中幫助重生骨骼和肌肉。
希望這意味著機組成員們可以承受去往火星的兩年往返旅程,並確保我們第一次去往其他行星不是一次單程旅行。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Adam Hawkey-芊默,DA,R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