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地球物種數百萬個,人類算是其中的佼佼者,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哺乳動物抓住了這個時機,在1000萬年左右的時間內快速發展擴張,佔據了恐龍滅絕後空出的生態位,靈長類同樣在那個時期發展起來。

人類的進化之路可以追溯到1000萬年前的森林古猿,在大約600萬年前和黑猩猩祖先分道揚鑣,發展到三五百萬年前南方古猿遍佈非洲。在人類尚未進化的早期時刻,我們就是柔弱的小可憐,因為沒有尖牙利爪、跑不快攻擊性也不強,在食物鏈上處在中下的位置。

甚至在人類進化史還存在過天敵,恐貓是貓科動物的霸主,在歷史上某段時期它們曾專門捕獵南方古猿,因為相對於一些狒狒的祖先,南方古猿更加容易捕獵。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進化,我們已經跳出了當時的位置,躍到了食物鏈的頂端,目前的人類說句實話沒有吃不到的動物,只有讓不讓吃的問題。

人類的食譜

這個問題應該是最容易回答的,我們每一天吃的是什麼都非常清晰,包括幾大類:海鮮、肉食、蔬菜和主食。而每一大類下也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種類,其中肉類有限制,禁止食野生動物,而植物類就要多一些了,各種蔬菜果實,其實可以看到人類的食譜很雜,我們是典型的雜食動物。

但肉類也主要是草食性動物,例如家禽牲畜類,雞鴨鵝豬馬牛羊等,在這些我們常食的動物中沒有食肉動物,都是草食性動物。並且大部分都是人類養殖,野生的幾乎沒有。

人類是雜食性動物,果蔬類可以補充維生素,肉類可以補充蛋白質,合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共有20種,其中有8種人體不能合成,必須要透過食物進行攝入才可以滿足身體需求。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

前文已經提到了,人類食譜中的肉食主要就是家禽類、牲畜類,沒有肉食性動物,其實道理很簡單,有些朋友認為肉食動物的肉不好吃,其實這都是次要的,並不是根本因素,主要還是因為人類在進化之路上就沒有處在那個食物鏈的位置。

1、不是不想吃,遠古人類很難捕獵到肉食動物

人類在發展進化的過程中,一切都在嘗試,就是自己每天要吃什麼都不是計劃好的,而是看可以捕獵到什麼動物,可以採摘到什麼果實。如果可以,遠古人類絕對是可以吃肉食動物的,但很可惜捕獵它們非常困難。

雖然人類直立行走解放雙手,可以進行更加精細化的操作,同時發明工具並且使用工具,團結起來讓戰鬥力爆升,但是畢竟柔弱的我們還是擔心被肉食動物傷害的。換一句話說,人類早期一定嘗試過捕獵肉食動物,但首先是抓不到,其次是會受到它們的攻擊,危險性極高,久而久之自然就不會選擇這些肉食動物。

除此之外它們非常的機敏,本身就作為獵食者,自然難以捕獲。而那些草食性動物攻擊性比較低,同時數量還非常多,何樂而不為哪?

2、即使可以捕獵到,它們的數量很少,難以滿足種群發展需求

地球上的物種都處在食物鏈之中,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固化下來的太陽能,在食物鏈中從最低階傳遞到最高一級。但是植物固化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被草食性動物吃掉傳遞下去,而大部分還是用作自身生長呼吸。其實可以看到這個過程中能量並非是百分之百傳遞下去。

這也就意味著食物鏈上越高階的物種,可以享受到的能量越少,那麼供養的種群成員數量自然就少,這就是典型的能量金字塔模型。例如一些大型的貓科動物,它們領地都比較大,種群數量相對較較少,如果數量過多食物量根本就不充足。

其實人類捕獵肉食動物就是這個道理,除了難以捕獵,最主要的是它們數量太少,難以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需求,而草食性動物數量多種類多,這才是最合適的獵捕目標。

說到最後

其實人位只吃草食性動物而不吃肉食性動物,這也幫助人類快速的發展起來,畢竟只有資源食物充足才能迅速成長,如果只盯著肉食性動物,人類絕對達不到今天的程度。

12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磁珠法核酸提取過程中的6種常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