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一、GNSS 產業概覽

(一)什麼是 GNSS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即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覆蓋全球的自主地 利空間定位的衛星系統,允許小巧的電子接收器確定它的所在位置(經度、緯度和高度), 並且經由衛星廣播沿著視線方向傳送的時間訊號精確到 10 米的範圍內。接收機計算的 精確時間以及位置,可以作為科學實驗的參考。

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使用者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 綜合多顆衛星的資料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通俗來說,在接收機可以收到 4 顆衛 星訊號的情況下,就可以對經緯度以及高度等資訊進行準確定位。

截至 2019 年,只有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 (GPS;共由 24 顆衛星組成)、俄羅斯的格 洛納斯系統(GLONASS)和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Compass)覆蓋全球。 歐洲聯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則為在初期部署階段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預定最早到 2020 年才能夠充分的運作。一些國家,包括法國、日本和印度,都在發展區域導航系 統。

(二)GNSS 市場情況

根據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局披露,在全球經濟形勢低迷,貿易戰陰霾籠罩的背景下, GNSS 是少數逆勢上漲的產業市場之一,並預測在未來的十年內仍會保持穩定增長。預 計到 2029 年全球衛星導航市場總產值約為 3244 億歐元,將會比現在的 1507 億歐元翻 一番。從區域層面看,亞太地區的貢獻率最高,預計到 2029 年,亞太地區的 GNSS 終 端保有量將達到 51 億臺,佔全球總量的 53.5%,產值更是將達到 1060 億歐元,約佔 全球總產值的 1/3,這清楚的表明了未來十年全球 GNSS 市場將以亞太地區為核心。

目前 GNSS 產值貢獻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中、日、韓),其產值貢獻率 總和已達到 90%。其中,美國和歐洲分別佔了 28%和 27%的份額,而亞太區的中、日、 韓三國佔了高達 35%的份額。此外,資料還顯示 2019 年亞太地區的 GNSS 終端保有 量為 34 億臺套,佔全球總量的 53.2%,平均每人持有量為 0.8 臺/人,這與北美的 2.0 臺/人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由此可見其發展潛力巨大。中國在該領域的起步較晚,且 沒有在元器件與接收機制造商、系統整合商、服務提供商中具備實力與話語權的大公司, 但相信隨著產業的發展,國家政策支援,以及技術迭代,未來 GNSS 市場的增長引擎 必定出現在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

二、北斗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在即

(一)北斗導航系統建設情況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自主建設執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使用者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 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

中國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建設發展,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探索適合國情 的衛星導航系 統發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 年,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 服務;2012 年,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 提供服務;2020 年,將建成北斗三 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 2035 年,以北斗系統為核心,建設完善更加泛在、 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北斗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使用者段三部分組成。

1、空間段由若干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等 組成。

2、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時間同步/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間鏈路執行管 理設施。

3、使用者段包括北斗及相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晶片、模組、天線等基礎產品,以及終 端裝置、應用系統與應用服務等。

空間段是國家核心基礎設施,主要由國家投資完成。而地面段和使用者段面向衛星導航終 端和應用領域,市場巨大,是國內外企業競爭的焦點。衛星導航產業鏈也主要集中於用 戶段和地面段。

1、空間段:即將完成北斗三號系統全面組網,覆蓋範圍進一步完善

目前,北斗三號系統空間段全球組網進展順利,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已成功發射 了 28 顆北斗三號衛星(其中,1 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24 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 顆 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構建了穩定可靠的星間鏈路,實現星間星地聯合組網。預計 在 2020 年 6 月底前,中國還將發射 2 顆地球靜止軌道北斗三號衛星,完成 30 顆衛 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根據日經中文網報道,在聯合國 195 個會員國中,有 130 個國家首都上空一天中可觀 測到的北斗衛星數量超過 GPS,其中 100 個國家位於亞洲、非洲等地。對比北斗導航 系統與 GPS 系統可見衛星數,目前北斗衛星在亞太地區的覆蓋度已明顯高於 GPS。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透露:2020年6月前, 中國將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為全球提供更優 質服務,比預定計劃提前半年。後續除了完成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的組網外,中國還計劃 於 2035 年前建成以北斗系統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目前,中國已啟動 北斗系統接續發展的總體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

2、地面段:地基增強系統構建“全國一張網”,實現高精度定位

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千尋位置網路有限公司,負責國家北斗 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的建設,天上的北斗衛星和地上的“一張網”,共同組成 了中國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的基礎設施。2016 年 5 月 18 日,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正 式投入執行,這也標誌著中國北斗開始面向全國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

地基增強系統,即 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縮寫為 GBAS), 是通過提 供差分修正訊號,可達到提高衛星導航精度的目的;優化後的定位精度可以從毫米級至 亞米級不等;該系統是衛星定位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數字通訊技術等高新科技多方 位、深度結晶的產物。

作為導航應用的核心,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由基準站網路、資料處理系統、運營服務平臺、資料播發系統和使用者終端五部分組成。北斗基準站接收北斗、GPS、GLONASS 的衛 星觀測資料、星曆資料等,通過通訊網路系統實時傳輸到國家資料綜合處理系統,經過 處理後生成北斗基準站觀測資料、廣域增強資料產品、區域增強資料產品、後處理高精 度資料產品等,利用衛星廣播、數字廣播、行動通訊等手段播發至北斗/GNSS 增強用 戶終端,滿足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服務範圍內增強精度和完好性的需求。

北斗地基增強系統自 2017 年 7 月提供基本服務以來,在系統服務區內提供實時米級、 分米級、釐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增強定位服務,已在交通、地震、氣象、測繪、國土、 科教等行業領域進行了應用推廣。截至 2019 年年底,已在中國範圍內建設 155 個框 架網基準站和 2200 餘個區域網基準站。

155 個框架網基準站大致均勻的佈設在中國陸地和沿海島礁,滿足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提 供廣域實時米級、分米級增強服務以及後處理毫米級高精度服務的組網要求。

2200 餘個區域加強密度網基準站以省、直轄市或自治區為區域單位佈設,根據各自的 面積、地理環境、人口分佈、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覆蓋,滿足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提供 區域實時釐米級增強服務、後處理毫米級高精度服務所需的組網要求。

近年來,北斗三號系統建立了高精度時間和空間基準,增加了星間鏈路執行管理設施, 實現了基於星地和星間鏈路聯合觀測的衛星軌道和鐘差測定,具備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能 力;同時,開展了短報文通訊、國際搜救、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 的地面設施建設。

目前千尋位置基於北斗衛星系統(相容 GPS、GLONASS、Galileo)基礎定位資料, 利用遍及全國的超過 2400 個地基增強站及自主研發的定位演算法,通過網際網路技術進行 大資料運算,為遍佈全國的使用者提供精準定位及延展服務。

3、使用者段:中國產基礎產品快速發展,5G 商用加速下游應用行業拓展

使用者段包括北斗及相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晶片、模組、天線等基礎產品,以及終端設 備、應用系統與應用服務等。

隨著北斗三號系統組網不斷推進,地基增強系統的愈發完善,北斗導航系統在下游的應 用發展勢頭也越來越好。目前中國北斗導航上游的基礎部件如基帶晶片、射頻晶片、板 卡、天線等都已實現自主可控。北斗/GNSS 基礎產品已實現福斯應用,技術達到國際 先進水平。支援北斗三號系統訊號的 28 奈米晶片已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廣 泛應用。22 奈米雙頻定位晶片已具備市場化應用條件,全頻一體化高精度 晶片已經投 產,北斗晶片效能再上新臺階。

截至 2019 年年底,中國產北斗導航型晶片模組出貨量已超 1 億片,季度出貨量突破 1000 萬片。北斗導航型晶片、模組、高精度板卡和天線已輸出到 100 餘個國家和地 區。

而隨著北斗系統的逐步完善,在下游應用端,北斗系統也在持續提升全球定位導航授時 和區域短報文通訊服務能力,並提供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全球短報文 通訊和國際搜救等服務。預計到 2020 年,北斗系統計劃提供如下服務:

1、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為全球使用者提供服務,空間訊號精度優於 0.5 米;全球定位精 度優於 10 米,測速精度優於 0.2 米/秒,授時精度優於 20 納秒;亞太地區定位精度 優於 5 米,測速精度優於 0.1 米/秒,授時精度優於 10 納秒,整體效能大幅提升。

2、短報文通訊服務:區域短報文通訊服務,服務容量提高到 1000 萬次/小時,接收機 發射功率降低到 1-3 瓦,單次通訊能力 1000 漢字 (14000 位元) ;全球短報文通 信服務,單次通訊能力 40 漢字(560 位元)

3、星基增強服務:按照國際民航組織標準,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使用者,支援單頻及雙 頻多星座兩種增強服務模式,滿足國際民航組織相關效能要求。

4、地基增強服務:利用行動通訊網路或網際網路絡,向北鬥基準站網 覆蓋區內的使用者提 供米級、分米級、釐米級、毫米級高精度定位服務。

5、精密單點定位服務: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使用者,提供動態分米級、 靜態釐米級的精 密定位服務。

6、國際搜救服務:按照國際搜救衛星系統組織相關標準,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共同組 成全球中軌搜救系統,服務全球使用者。同時提供返向鏈路,極大提升搜救效率和服務能 力。

根據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局預測,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產業市場規模將從 2019 年的 1507 億歐元到 2029 年提升至 3244 億歐元,十年複合增速 8%,從衛星系統系統產業 的最終收入來源看,目前各類應用裝置平臺已逐步向軟體和服務解決方案演變。

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福斯市場、中端裝置(低於 150 歐元)以及增強服務的收 入。從 2019 年到 2029 年,低端接收機的年增長率將達到 16%,而增強服務的收入將 在 10 年內從 230 億歐元穩步增長到近 650 億歐元。而高階接收器(超過 1000 歐元) 的發貨量不到總髮貨量的 1%,但它們仍然佔全球接收器收入的 10%以上(2029 年為 120 億歐元)。

未來,依靠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技術為使用者創造附加值的服務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市場最 大的收入來源。預計到 2029 年,增值服務收入將達到 1660 億歐元,佔全球導航衛星 系統總收入的一半以上。而這些增值服務方案涵蓋了交通運輸、智慧終端應用、測量測 繪軟體等各個領域。

預計在 2019-2029 年間累積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25250 億歐元,其中道路服務和消費者 解決方案在所有其他細分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佔到總收入為 93.3%。在道路服務行業, 大部分收入來自車內系統(IVS)、 高階輔助駕駛系統和車隊管理,而消費者解決方案收 入主要來自使用基於位置服務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資料收入。

在剩餘的收入來源中,50%以上將來自農業和地理資訊。農業的主要創收應用是變速率 技術(VRT)和自動轉向,而地理資訊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地籍和建築測量。

預計全球GNSS市場將在未來十年內持續擴大。這種增長將受到全球巨集觀趨勢的影響, 例如氣候變化和迴圈經濟、大資料、數字化和人工智慧、網路安全、銀髮經濟、共享經 濟等。而這些領域將使用 GNSS 實現定位、導航和授時,並與其他技術結合,推進產 業發展和應對行業挑戰。

就國內而言,北斗系統的下游應用市場主要分為行業市場、福斯市場、特殊市場三大應 用市場。自北斗系統提供服務以來,目前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訊授時、電力排程、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服務國家重要基 礎設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這三大運營商,以及中國 廣電 4 家企業正式發放 5G 牌照,牌照的發放標誌著 5G 商用開始,中國正式進入 5G 時代。中國 5G 商業應用全面加速。

隨著 5G 時代的到來,“北斗+5G”將成為繼移動位置服務經濟和共享經濟之後,北斗 應用市場新的重大商業機遇, 5G 帶來的物聯網革命,將推動北斗及時空資訊應用的泛 在化。由北斗及“北斗+5G”所帶來的萬物互聯智慧時代,將真正開啟。

在物聯網產業中,以 5G 為代表的網路、以北斗代表的精準位置服務以及大資料,這三 者共同構成了物聯網產業的三大基礎設施。目前,一個由北斗系統提供時空資料、由 5G 通訊系統實現智慧感知與傳輸、由大資料實現海量時空資料的分析與挖掘、由雲計 算系統實現泛在的智慧化處理的智慧城市建設技術和資料支撐體系正逐漸完備。

我們認為,過去 10 年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疆拓土的 10 年,也是北斗應用真正落地 的 10 年。而下一個 10 年,“北斗+5G”將帶來更多可能。

目前,北斗應用產業已實現由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產 業鏈,並正在與網際網路、物聯網、5G、大資料等新興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前所未有地 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支援和推動人類社會有效執行及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三、北斗產業鏈梳理

(一)北斗產業鏈高速發展,上下游產業鏈完備

近年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值穩步增長,保持了良好的發展 態勢。2018 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 3016 億元人民幣,較 2017 年 增長 18.3%其中, 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包括晶片、器件、演算法、軟 件、導航資料、終端裝置、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達到 1069 億元人民幣。在 總產值中佔比為 35.44%,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 80%;包括與定位導航授 時應用相關的其他各種資料及軟體產品、各類整合應用系統、基於位置資訊的運營服務 業務等在內的,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到 1947 億元人民幣。

在產業鏈和智慧財產權發展方面,中國產北斗基礎產品在工藝和效能方面進一步向國外先進 技術水平,看齊。截至 2018 年,中國產北斗相容型晶片及模組銷量已突破 7000 萬片,效能 價格比肩國際水平,中國產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也分別佔國內市場的 30%和 90%。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大體可以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是基礎產品研 制生產及銷售,主要包括基礎器件、基礎軟體、基礎資料等;中游是各類終端整合產品 和系統整合產品研製生產及銷售;下游是基於各種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及運營服努。

目前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已形成完整的內迴圈。上游基礎部件是產業自主可 控的關鍵環節,基礎部件作為自主可控最關鍵的部分,主要由基帶晶片、射頻晶片、板卡、 天線等構成。中游主要包括終端整合和系統整合,是產業發展的重點。下游的解決方案 和運維服務提供眾多行業應用。

2018 年產業鏈各環節產值較 2017 年均有明顯提升,但增速卻有所不同。中游和上游受 到晶片、板卡、核心器件、終端裝置價格下降的影響,產值增速較去年進一步放緩,在全 產業鏈中佔比仍然呈現下降趨勢。上游產值在總產值中佔比為 10.94%,其中基礎器件、 基礎軟體和基礎資料等環節產值分別佔比為 4.44%、2.1%和 4.4%;中游產值在總產值中 佔比為 4746%,其中終端整合環節佔比為 3457%,系統整合環節佔比為 12.89%;隨著產業 鏈的成熟,各環節競爭加劇,特別是在終端整合環節。多年的市場積累使終端需求逐漸穩 定,終端價格穩中趨降,終端裝置附加值較低且其市場競爭壓力明顯,而下游的運維服務 則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適用範圍廣且對接方式簡易,這在極大程度促使了終端提供商向 運維服務商不斷髮展,從而推動了下游運維服務環節的快速成長,其產值在總產值中佔 比增長到 41.6%,在產業鏈各環節中漲幅最快。

由於晶片和終端價格仍保持在較低水平,產業鏈上游和中游的產值佔比分別為10.94%和 47.46%,仍呈下降趨勢。隨著中國北斗行業應用和福斯應用逐步進入服務化階段,各種類 型的位置服務公共平臺大量出現和智慧終端的應用普及,有力推動了產業鏈下游運營服 務收入的快速增長,產業鏈下游產值佔比已經上升到 41.6%。2018 年,衛星導航領域技術 創新非常活躍,相關企業針對北斗產業鏈或產品鏈中關鍵節點的技術,如晶片、增強系 統等加快專利佈局,並有意識地在技術空白點上進行專利挖掘。除了自主創新外,企業 還通過專利許可和轉讓等方式,獲取了一批與北斗產業發展相關、圍繞未來發展重點進 行佈局的其他技術領域專利,形成配套專利組合。截至 2018 年底,中國衛星導航專利申 請累計總量已超過 6 萬件,保持全球第一位。

(二)產業鏈湧現出大批優質企業,助力行業發展

目前,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保持在 14000 家左右,從業人員數 量超過 50 萬。截至 2018 年底,業內相關上市公司(含新三板)總數為 51 家,上市公司涉 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相關產值約佔全國總產值的 10.74%。

2018年,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同期釋出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典型應用案例》, 案例將北斗基礎產品分為 6 類,並列舉了每類產品的推薦單位榜單,榜單中多家上市公 司入選。

截至 2018 年底,各類中國產北斗終端產品應用規模已累計超過 8000 萬臺/套,採用北斗兼 容晶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接近 7 億臺/套(含智慧手機),北斗應用正在諸多領域 邁向“標配化”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產北斗晶片、模組等關鍵技術在 2018 年進一步取得 全面突破,效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並已形成一定價格優勢;中國產北斗雙頻 SOC 芯 片及中國產五模四合一北斗三代晶片的推出,標誌著中國已經邁入導航晶片技術先進國家 的行列。

(三)重點公司推薦

我們認為,北斗系統已成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 40 年來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2018 年底,北斗系統已經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開通服務,到 2020 年服務範圍將覆蓋全 球,2035 年前還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綜合時空體系。

全面建設中國綜合時空體系,首先就是要以北斗系統建設發展為核心基礎,持續推進北 鬥衛星導航與其他領域技術的融合創新,推動產業的融合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北斗系統 輸出的位置和時間,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時空資訊獲取,已經成為驅動許多技術進步、融合、 發展的引擎和黏合劑,甚至是催化劑。

預計在 2020 年 6 月前,中國將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全面建成北斗三 號系統,為全球提供更優質服務,屆時將為全球使用者提供更完善的衛星導航服務。同時 隨著 2020 年,中國 5G 商業進入快速增長期,北斗+5G 的融合將帶來新業態,推動北斗 從行業應用進入福斯生活,開啟下游巨大的市場空間。也將帶動產業鏈上的上市公司進 入重要發展期。建議關注以下幾個方向: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人死變成樹?為了火星的植物,國外科學家建議把人屍體做成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