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體》中,三體人透過智慧機器"智子" 封印了人類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從而阻止人類的進步,這樣三體人的科技就不會在來地球的路途中被人類超越。
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種能夠把粒子速度提升到接近光速的一種裝置,科學家利用它來對兩顆粒子進行加速,研究它們相撞之後會發生什麼,研究微觀世界,研究物質的最小組成單元,從而推動科技的進步。三體人封印了大型強子對撞機,也就阻止了人類的進步,可見追究物質的本質,對整個人類的進步來講有多麼重要。
大型強子對撞機
同樣道理如果不想讓一個人進步,請永遠不要讓他掌握 洞察事物本質 的能力。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真正的高手都具備透過現象洞察問題本質的能力,如果抓不到一件事情的本質,那麼只能在表象世界低水平的重複。
電影《教父》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話:“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要想洞察事物背後的本質,需要先了解人類的思維邏輯和用智方式,人類的思維邏輯和用智方式,有且僅有兩種,一種是歸納法,一種是演繹法。
歸納法歸納法是人類最基礎、最常見的用智方式,藉助感覺和經驗來積累知識,從特殊到一般。
歸納法最經典的案例:“在亞洲看到的天鵝是白色的,在非洲看到的天鵝是白色,在澳洲看到的天鵝是白色,所以得出一個結論,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從一些個案,小樣本資料,推出一個普遍性的一個答案出來。我們想想我們沒有把全世界的天鵝統計一遍,那麼憑什麼所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其實我們只是對這一現象做了簡約處理而已,並不能代表正確。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使用這個簡單的歸納推理,99.9%的人類知識建立在基於經驗的歸納法之上。即便你不知道“歸納法”這個詞,你也會用這樣一種方法,這好像刻畫到人類大腦裡的一樣。
休謨是經驗論者,他相信“知識源於感覺經驗”。但他第一個發現了歸納法的謬誤:“即便所有前提都正確,結果也依然有可能錯誤”。
大衛·休謨(公元1711年4月26日—公元1776年8月25日)
因為歸納法是對經驗事實的簡約處理,僅能收集部分資訊,卻得出普遍判斷。
歸納法有一個特點:就是隻能證偽,不能證明。
既然每個人的經驗都來自歸納法,你必須承認自己的認知有可能是錯的。既然歸納法是錯誤的,那我們人類為什麼還要用歸納法呢,因為我們是為了求存,而不是為了求真。
演繹法既然歸納法有問題,那我們來看看人類的另一種思維邏輯 - 演繹法。
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只承認演繹法,符合“必然的匯出”,將其總結為三段論的形式: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會死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
這句話如果前提是正確的,那麼結論一定是正確的。
人類知識只有 1% 的知識來自演繹法,但卻是最重要的那一小部分知識。
演繹法的缺點是慢,好處是一旦在邏輯上導通一個共同的抽象概念,與此相關的所有具象問題,立即全部化解。而且可以從不同的領域裡邊來遷移。
演繹法舉例,牛隊力學,F=MA,一旦突破,與力有關的所有問題全部解決。
歸納法:不能證明。即使前提正確,也不能保證結論一定正確。
演繹法:能夠證明。如果前提是正確的,那麼結論一定正確。
但是演繹法有一個問題,因為演繹法也必須有一個前提,所以演繹法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就是演繹法的前提來自於歸納法。
很悲哀,人類倆大邏輯都有它根本性的缺陷,人類的倆種用智方式竟然都不能保證正確!
歸納法和演繹法
只剩下一個辦法:
演繹法的前提,必須是另外一個更高鏈條的演繹推理所匯出來的一個結論。
那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如何保證更高鏈條的演繹它的前提的確定性呢,如果它的前提也不能來之歸納法的話,那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它的前提是另一個更更高鏈條的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更更高鏈條的演繹推理的前提也不能來之歸納法的話,那它的前提只能建立在更更更高鏈條的演繹推理結論。但是這件事情不能無限去推,演繹法的鏈條不能無限倒推,必須最終有一個自確定的原起點。它必須天然地真實,可作為推理的基石,這個自確定的原起點:既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也就是我們要洞察事物的本質!
歸納法對事物抽象處理,可以簡化得出結論,但不能保證正確,只有演繹法才能無限接近真理。
自信的源泉如果我們能把人生的重要思想、重大決策、工作、學習、投資等方方面面,都建立在該領域的第一性原理基礎之上,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會非常的自信,非常的篤定! 自從掌握了這種思想之後,發現有很多學科,很多經典思想、經典書籍都是透過這種思考方式建立起來的,比如整個科學界無一不是這種思想,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相對論、麥克斯韋統一電和磁、量子力學,整個科學都在尋找宇宙演化的第一性原理,希望透過一個數學公式同時解釋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最近的弦理論是最接近統一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數學模型。
生物學:王東嶽物演通論、達爾文進化論(自然選擇、遺傳變異);
經濟學: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查爾·漢迪斯第二曲線、熊彼特經濟創新的動力因等等;
政治學:林肯人生而平等;
管理學:稻盛和夫組織的本質、陸奇數字化的本質等等;
價值投資:巴菲特,查理芒格投資思想、高瓴資本張磊《價值》等等。
這些科學家、生物學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大師、著名投資人的經典理論、經典思想通通都是透過哲科思維,用演繹法建立起來的,這類思想一旦建立,就可以建立一個學科,或者觸及這個領域的本質和根基,既第一性原理,這不正是我們要尋找的洞察事物本質的方法嗎?
第一性原理任何一個理性的系統,它一定執行在一條基本原理之上,這個基本原理是這個系統的根基,有而且只有一條,那一條就叫這個系統的第一性原理,是這個系統得以運轉的一個根基性的基石,找到了第一性原理,就定義了這個系統,破壞了這個第一性原理,這個系統的邊界就被你打破了,這叫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建立在一條或幾條邏輯奇點之上。邏輯奇點是不證自明的事實,或是更大系統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邏輯奇點可以是幾何原本裡的5條基本公理和5條基本公設,也可以是該命題 裡不可拆分的最小組成單位。
透過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的內容,一定不是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需要透過調動哲科思維進行推導才能得出。
結尾如今的社會資訊大爆炸,全世界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本書出版,到處都是知識付費平臺,我們窮其一生也無法把人類的資訊、知識瀏覽一遍,任何一個學科、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大量的資訊和知識存在,如果我們無法識別哪些知識觸及該領域的核心和根基,那麼我們只能在現象世界低水平的重複。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是人生必要的技能,也是能夠決定人生命運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