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 東邪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一些角色在自己生命即將結束時,會在病床前向自己得親人囑咐最後的遺言,在講完最後一句話後永久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不禁讓人覺得好奇,到底是因為影視作品的劇情需要,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人類真的能在自己即將死亡時知道自己的命運呢?
怎麼做才能研究死亡呢?
一般來說,所有關於死亡的研究都很難進行,因為死人沒有辦法開口說話,或者透過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使研究學者透過某些方法得出結果,也無法得到大眾的信服。但幸運的是,在醫學上人類是存在一種處於瀕死的狀態,也就是所有的生命體徵在短時間內迅速消失,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恢復了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標。
在過去醫療水平相對較低的時代,經常會出現“死而復生”的神奇現象。因為在過去,檢驗一個人是否還活著的方式比較簡單,比如說只檢查患者是否還存在呼吸,或者檢查脈搏是否停止。而此時如果患者恰好處於瀕死狀態,就會被誤認為已經死亡,被推到了太平間。有一些患者在瀕死狀態後睡著了,甚至被轉移到了火葬場才醒來,嚇周圍的人一大跳。
正是因為人體存在這一神奇的現象,所以讓研究專家們有了方向。他們在全世界的範圍內統計這些在醫院搶救中經歷過瀕死狀態的患者,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將死之人了。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種說話基本上是正確的。隨著醫療技術的逐漸提高,醫生們甚至可以讓一些普通的患者進入瀕死狀態來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瀕死是這樣一種體驗?
當然,除了瞭解經歷瀕死狀態的患者是否有死亡的意識外,研究專家們還將他們敘述的整個過程記錄了下來。
首先,有一半以上的人表示自己不再感受到身體所帶來的疼痛感,並且有一種飄起來的感覺,就像走在雲端一樣,本來有焦慮或者難過的情緒也煙消雲散了。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就會有一部分的人會有“靈魂出竅”的感覺,本來躺在病床上的自己會突然置身事外,看到忙碌的醫生以及自己。還有一小部分的人甚至會有在宇宙的黑洞中穿梭的感覺。
緊接著,這些能夠感受到自己處於黑洞的患者會看到一束光,就像是在黑暗的洞穴中看到了出口的光芒。也許是患者會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所以他的腦海中會開始回憶過往的一生,許多生活中片段會像放電影一般在腦海中回放。等到快結束時,患者就會看到自己已逝的親人們在路程的終點等著自己,然後大家在一束光芒中一併消失了。
上述的這些內容並不是一次兩次試驗中得出的結果,而是心理學專家在長期的研究中統計得來,所以說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除了這些內容之外,還有極少數人會有時間暫定的錯覺,或者全程處於黑暗的狀態。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些現象的發生,但是在心理學和醫學界都承認這一理論。
這是為什麼呢?
最多人相信的說法是潛意識的作用。因為這項研究是在西方國家進行的,所研究的樣本也是來自於西方人,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研究的結果與西方的宗教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大多數的西方人都會相信基督教,所以打小他們的意識中就會出現天堂,神父等標誌性角色。比如說靈魂出竅等畫面也是基督教中的一個流程之一。
這種說法最多人相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人類本身就會存在潛意識。比如說你曾經在動物園裡面見到過大象長什麼樣,那麼即使下一次我跟你說不要想大象,你的大腦潛意識也會出現大象的模樣。這種能夠直接在你腦海中直接呈現畫面的潛意識與實驗的結果非常相似,所以也是目前最主流的解釋之一。
其次,還有人認為只是使用化學藥物導致的後果。在我們人體的大腦中,通常會分泌許多神經遞質來控制我們的情緒。比如說我們常說的多巴胺,就會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感覺。運動會帶來快樂也是這個原因,人體在運動的時候,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也就是說,即使一個人不開心,只要透過人為地攝入多巴胺也會感到快樂。
而對於絕大多數的患者而言,各種化學藥物是必不可少的。在長期以往的藥物刺激下,患者體內神經遞質的分泌就會受到影響。由於患者通常會承受病痛,需要服用嗎啡類的止痛藥。而我們都知道,嗎啡除了能夠止痛之外,還會使人興奮,甚至產生幻覺。而瀕死患者所經歷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是源於長期服用止痛藥後產生的幻覺。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人體大腦在保護自己。人類的神經系統非常複雜,低等的神經反應會保護我們免受一些直接的傷害,比如說遇到強光眼睛就會睜不開,手碰到開水就會縮回來。除此之外,大腦還會產生一些高階的保護機制。就像人們常說的“癌症不是病死的,是嚇死的”,說的就是人體會將焦慮的情緒轉化為失眠的症狀,從而減輕焦慮的程度。
到了最極端的情況,也就是即將面臨死亡的時候,人體的大腦就會觸發最強大的保護機制。當大腦意識到身體的機能即將消退,就會釋放出類似安樂死的訊號,切斷所有感受。讓人在平靜中逝去,而不是劇烈的疼痛。雖然這個解釋有些牽強,但是比起前兩個答案,這個會更加符合瀕死狀態最初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