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柳葉刀》中,一項重要的模型研究描繪了目前全球兒童免疫接種的現狀,並強調疫苗接種對人類健康的巨大影響。研究表明,針對10種常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進行的疫苗接種,使包括中國在內全球98箇中低收入國家的相應死亡人數減少了近一半。而且,如果疫苗接種覆蓋率持續改善,那麼在未來幾十年中,這些公共衛生收益也將繼續增加。
這項研究由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Neil M Ferguson教授領銜,疫苗影響建模協會(VIMC)國際研究小組共同完成。據《柳葉刀》新聞稿介紹,“這是迄今為止針對中低收入國家疫苗接種影響的最大規模的建模研究”。
在同期刊發的評論文章中,美國疾控中心Adam L Cohen博士、世衛組織Minal K Patel博士和MM全球健康(MMGH)諮詢機構Thomas Cherian博士指出,“對於世界各地的決策者和個人而言,瞭解疫苗接種的影響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要。”在疫情流行的當下,我們應當“確保每個人一生中都按時接種所有疫苗,從而拯救更多生命。”
疫苗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健康干預措施之一。除了為接種疫苗的個體提供直接保護外,疫苗接種的高覆蓋率還可以為人群中其餘未接種疫苗的個體提供間接保護(群體免疫)。過去20年中,在全球公共衛生機構的推動下,中低收入國家普遍擴大了兒童疫苗接種計劃。
這項研究中,16個獨立小組建模量化了2000-2030年期間、不同接種情況下、98箇中低收入國家兒童疫苗計劃的影響。每種病原體疫苗都採用多種模型評估,共涉及20種模型。
共評估了針對10種病原體的疫苗,包括:乙肝、乙型流感嗜血桿菌(Hib)、人乳頭瘤病毒(HPV)、乙型腦炎、麻疹、腦膜炎奈瑟菌血清群A(MenA,引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肺炎鏈球菌、輪狀病毒、風疹病毒和黃熱病毒。這代表了10種全球常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過去20年裡,麻疹、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肝、MenA、肺炎鏈球菌和黃熱病引起的全球死亡有95%發生在研究分析的這98個國家中。
結果表明,在2000-2019年期間,在98箇中低收入國家中,每個孩子平均接種的疫苗數量都有所增加,包括麻疹等“老”疫苗和輪狀病毒等新疫苗的覆蓋率都不斷增長。
2000-2019年期間10種疫苗的覆蓋率不斷增加
從年度影響來看,2000-2030年,疫苗接種將預防6900萬人死於這10種疾病。其中2000-2019年間避免了3700萬人死亡。這意味著,在疫苗作用下,由這10種病原體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少了45%,在5歲以下兒童中,這些病原體導致的死亡減少了57%。2020-2030年,這兩個數字預計還將增加到60%和77%。
乙肝疫苗接種增加的影響預計在2030年以後才會體現;HPV疫苗在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尚未普遍覆蓋,而且HPV疫苗接種對死亡率影響通常要延遲約40年才能顯現;而其他8種疫苗的接種覆蓋都可大大降低同一時期的疾病死亡率。麻疹疫苗接種的影響最大,在2000-2030年期間可預防5600萬人死亡。
2000-2030年期間,與不接種疫苗(紅線)相比,10種疫苗的現有和預計覆蓋(藍線)大大減少了死亡人數(縱軸單位:百萬人)
而對於2000-2030年期間出生的人群,從他們的一生來看,將預防其中1.2億人死亡,包括650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不同疾病中,麻疹疫苗可預防5800萬人死亡,乙肝疫苗可預防3800萬人死亡。
對於2019年出生的嬰兒,隨著新型疫苗的引入和疫苗覆蓋率的增加,這10種病原體引起的終生死亡率將降低72%;而如果沒有接種針對這10種病原體的疫苗,則98個國家中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將高出45%。
接種10種疫苗,2000-2030年每年可避免的死亡人數(A),以及2000-2030年每年出生人群終其一生可避免的相應死亡(B)(縱軸單位:百萬人)
由於10種病原體引發疾病的流行病學差異,不同疫苗所影響的年齡段各有不同。
乙肝和HPV相關死亡主要影響40歲以上人群。
黃熱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乙型腦炎是流行病,主要影響30歲以下人群(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會獲得自然免疫力)。
所有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死亡幾乎完全集中在5歲以下兒童中,其中麻疹、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CVs)對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影響最大。
通訊作者Neil M Ferguson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中低收入國家的疫苗接種計劃可以帶來巨大的公共健康益處,也提示了在特定領域增加對疫苗覆蓋的投入可以取得更大獲益,比如增加女童的HPV疫苗覆蓋率和增加5歲以下兒童的肺炎球菌結合疫苗覆蓋率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