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物種的起源及人類的起源恐怕我們永遠也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無論是基因突變及進化論都不能完全解析這個巧妙與複雜的世界。這恐怕就是造物的天機。

天機就是天的規則,自然界的規律。

這個活生的世界普遍存在的兩種基本物質是氧氣與水,也是所有物種賴以存在的基礎。準確的講這是在我們所知的空間裡的生存基本規則。據科學家研究據說在數英里深地下岩石層發現大量的“硫磺呼吸生物”我也相信宇宙中一定有另外“生”的規則隱藏在與我們這個星球中不為我們所知的地方。

無論是巨大的隕石碰撞地球或者太陽爆炸、地球爆炸,地球短暫的文明就消失。依據我們現在的知識除去非物質層面的,恐怕沒有什麼永恆的東西。這我們就不杞人憂天了。拯救地球的這類的工作只有鋼鐵俠這類的人可以做。

很深奧的維度空間理論我也很難理解,在這個星球依靠氧氣活著的空間有天上飛的動物、地表(含淺層地下)行走、爬行的動物,光合作用的植物。水裡的動物、植物。

氧的能量是依靠生態迴圈使用的,動物是消耗氧氣撥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動物與植物以及微生物的關係是整個生態的基礎。這就是最基礎的天機。因此樹可以活千年,有的植物可以通過插枝無性繁殖,以足夠的生存能力保證整個生態的基礎。

在生態圈裡低等的植物易繁殖生存,高等的難繁殖生存。這是自然的規律,恐龍時代的滅絕也許是造物主造物時沒造合適,因此又給我們造了更合理的世界,於是

天上有飛行的鳥,地上有行走、爬行的動物、水裡有魚。還有我們偉大的人類。

但為啥就沒有把具有高階思維的人類安排能在天上飛、水裡遊哪?為什麼不把人類造成無所不能哪?人類有天敵嗎?

為什麼人類有殘殺的戰爭、為什麼有我們看不見的病毒哪?這或許就是自然界的“法”,沒有一個物種沒有天敵,包括人類。

關於人類的起源無論西方還是東方都有很多傳說,上帝造人即便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也是教化人類有敬畏、有約束。

而我認為對這個世界解讀最到位的是我們中華文化---萬物相生相剋。是我們以這個世界相處最偉大的哲學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和”的文化

中醫文化。無不體現我們祖先的智慧。

一條狗在自己需要的需要的時候他會去吃點草,他的媽媽沒有教過他,人類也沒有教過他,他的基因裡有著辨別他需要哪種草。這就是自然的密碼,你無法破解,似乎也沒有必要去破解。

每個生物被安排在這個空間裡,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們把地球當成萬物造的一個孩子,地球裡的任何生物都是這個孩子的器官、細胞。天的規則是讓我們和平相處,互相制衡,才能使這個孩子能夠健康存活。

病毒來去無影蹤,就算最厲害的埃博拉病毒也不會去殺死所有的人類,因為這肯定不是造物的初衷。

同樣是密切接觸病毒的,有人喪命,有人自我康復甚至沒事。我們無法破解。這就如同我們不知道是哪個細胞會死哪個細胞會戰勝病毒。

只是懲戒!懲戒人類的跨界。能在天上飛的自然有飛的道理,爬的有爬的道理,世上有很多生物都能致人命,這是萬物的安排。不僅有天使有翅膀,惡魔也有翅膀。

可以消滅所有的老鼠、所有的蝙蝠嗎?不能。即便是認知了一種病毒,還會有新的病毒,自然的定律,下一個宿主又是誰?

可以肯定是,我們並不是明知要死人就故意的要吃掉他,我們還是恐懼的,如同嫖客恐懼艾滋病一樣,但這一刻沒有控制住慾望。

我們忙於享樂的時候我們忘記正確的世界觀,我們沒有理解智慧的中華文明所言“和”原來是“和天下萬物。”包括尊重你的食物。尊重天機。

隨著人類對未知世界的認知越多,科技的進步同樣會使人的平均壽命邊長,但隨著人類數量的增長,環境的破壞同樣會使生態失衡,疾病也在發展。瘟疫、病毒同樣也會換個馬甲重新出現。因為相生相剋的自然必定有對人類的戒律。

17年前的sars是否是個預警,如果都沒有嚇到你,那麼今年死亡率沒有那麼高但隱蔽性更強的新冠狀病毒是否有嚇到你。病毒也會升級的。

我相信我們最終會戰勝病毒,造物主並不是一個暴君。在強硬的隔離、積極的治療,及全中國人民乃至華人乃至全人類的努力下,這都將過去。

人們總會用痛定思痛來開始總結經驗。一些痛是需要忘記的,據說痛有級別,人類最痛是分娩的痛,你看所有的動物分娩基本上都是一“嘩啦”就出來,幾乎跟上個大號沒區別,那麼人類的新生為什麼給母體帶來巨大的痛苦?而神奇的是:科學的研究母體會很快忘記這種痛,因為繁衍是生物種類的第一使命。這也是造物的安排。

一些痛是不能忘記的,自然界給我們犯的錯懲戒是讓我們別忘記這些痛,換著不同的馬甲來折騰你,是讓你記著這些痛讓你失去親人,在有限的資源中失去救助,讓你眼睜睜而無助。。。。。。自然訓斥我們就像教練他的一個寵物。

毀滅人類的絕不是核武器,而是自然界的法則!當我們無視自然給我們的啟示,不僅是寄宿在動物身上的病毒會是災難,空氣、水、土壤,更會招致毀滅性的災難。有普遍與自然融和的的社會意識是文明和諧社會的基礎。

2010-2-11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NASA呼籲更多車企參與未來月球探測器概念設計為2024年登月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