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是人們未知的一種宇宙物質,“悟空”號衛星使用了暗物質探測的間接方法。物理學家發現,物質粒子發生各種各樣的相互作用,其中一種是“湮滅反應”,兩個粒子在相撞之後消失了,但能量沒有消失,變成了其它粒子,比如:一個電子和正電子在相撞之後變成了高能光子輻射,正負電子產生了“湮滅”過程。假如兩個看不見的暗物質粒子發生了“湮滅”反應,有可能產生看得見的物質粒子,科學家使用間接的探測方法,想方設法“看見”看不見的暗物質。
中外科學家實際上在科學哲學的概念上假設了一個等效關係的成立,即:“暗物質粒子”和物質粒子的湮滅反應符合科學哲學作用論的等效原理。但假如“正暗物質粒子”和“負暗物質粒子”經過湮滅反應之後產生了“暗光子”,那麼“悟空”號和其它暗物質探測器還是不能“看見”暗物質。暗物質是一個物質謎題,而理論假設的“暗光子”則是謎題中的謎題,也許科學家設想的對暗物質探測的間接方法難以隨心所願,但在科學探索的領域,科學家不是因為假設的正確而探索,而是因為未知而尋找答案。
從狹義的概念講,新科學哲學以科學和哲學的相互關係為研究物件,從廣義的概念講,新科學哲學的研究物件是科學事物的相互關係。從分支學科的科學哲學和新科學哲學到大學科的哲學,從前者研究物件的科學事物關係上升到後者研究物件的一般事物關係。科學哲學以理論化和系統化的方式研究科學事物的相互關係,而哲學以理論化和系統化的方式研究一般事物的相互關係。
根據科學哲學形式論的等效原理,經濟和新經濟哲學研究經濟事物的相互關係,比如:貨幣政策對股市和樓市、利率和匯率、就業和資金時間價值的影響;倫理和新倫理哲學研宄道德事物的相互關係,比如:基因編輯技術對代孕和生命倫理的影響;國際關係和新國際關係哲學研究國際或外交事物的相互關係,比如:中美關係的過去、現在和未未。科學事物只是一般事物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事物還包括教育和藝術事物、歷史和文化事物、軍事和戰爭事物、家庭和社群事物等。
新哲學研究的一般事物關係可分為新科學哲學研究的科學事物關係和非科學事物關係,依照事物主觀和客觀的雙重性標準或“雙標”,一般事物關係可分為三種:主觀事物關係、客觀事物關係、主客觀事物關係;依照事物自然和社會的雙重性標準或“雙標”,一般事物關係可分為三種:自然事物關係、社會事物關係、自然社會事物關係。自然事物關係對應客觀事物關係,而社會事物關係對應主客觀事物關係。社會事物關係既不是單一的主觀事物關係,也不是單一的客觀事物關係,主觀事物和客觀事物在科學哲學融合性的互補原理或互補性的融合原理的基礎上形成了社會事物。
社會、歷史和文化事物的發生與發展既有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一面,也有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主觀偶然性一面,社會、歷史和文化事物有意志的主觀性和無意志的客觀性符合科學哲學雙重性的悖論原理。比如:文化事物包括了美的事物,人們之所以感受到一朵盛開玫瑰的美麗,這是因為玫瑰花契合了大眾的審美情趣,離開了客觀的玫瑰花和主觀的大眾審美情趣,人們賞花的審美意念不可能產生。
既有錯綜複雜的事物關係,也有簡單明瞭的事物關係,比如:經濟關係是基本的、第一性的社會關係,人們勞動和在勞動中創造的積極性在低收入水平時受物質利益法則的影響增大,而在高收入水平時受物質利益法則的影響減小,為什麼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物質利益原則對人們勞動和創造積極性的影響呈下降趨勢,而精神價值訴求對人們勞動和創造積極性的影響呈上升趨勢?這是一種人與社會事物複雜性的表現。
自然事物或客觀事物的複雜性往往超出了人們的意料,比如:溫室氣體排放和全球氣候變化並非簡單的線性關係,既有氣候學家相信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引起了全球變暖,也有氣候學家從地球在太陽系的執行軌跡解釋地球氣候的變化,地球進入地質學概念的冰川期和冰川消融期,當時並沒有人類排放氣體的工農業活動。全球氣候變暖和病毒、病蟲害的滋生也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存在諸多人們未知的中間環節,像新冠病毒有“喜冷怕熱”的生物習性,氣候變暖似乎不利於新冠病毒的生存,而新冠病毒的滋生已演變為一場從2020年年初以來全球範圍的健康和經濟危機,這顯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變化多端的新冠病毒傳播了一次順應氣候變暖的生物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