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對於袁隆平院士,很多中國人都不會陌生。

他解決了中國人吃飯的問題,也為中國人能夠在國際上直起腰桿提供了保障。但是除了袁隆平院士,還有一位科學家,卻很少有人知曉。

她就是今年83歲的鐘本和,她曾獲得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

鍾本和是四川大學傑出教授,也是化學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而且先後獲得了諸多榮譽稱號。比如:2010年獲得了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授予終身成就獎,2018年還榮獲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化學工程技術獎”。

有人覺得,鍾本和所做的研究有價值,但是影響力並不大。

可是事實上,她研究的磷化工領域卻為我國磷化工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在過去,中國各個領域都匱乏技術的背景下,她首創的“中和料漿濃縮法制磷銨新工藝”,結束了國產中低品位磷礦不能生產磷銨的歷史,實現了我國磷肥的自給自足,而且徹底扭轉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磷銨生產磷肥的尷尬局面。

如果說糧食的種子非常重要,沒有種子就不會有秧苗,但是如果沒有化肥,農業同樣很難發展,所以化肥同樣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因此,像袁隆平院士這樣的科研人員不可或缺,同樣像鍾本和這樣的科研人員也同樣不可或缺。只是我們過去只是關注了袁隆平院士,卻忽視了農業方面的其他科研人員,他們都是保障中國人飯碗的功臣。

實際上,去年發生的中國被國外“卡脖子”的事情,在過去也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只是過去的中國憑藉老一輩科研人員扛了過去。袁隆平院士解決了中國人吃飯的問題,而鍾本和解決了中國農業發展缺少磷肥的問題。儘管,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卻至關重要,而且在老一輩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外國的技術封鎖一次次落空。

如果我們回顧以往,其實中國的科研技術,多數都靠著自主發展,因為國外的技術封鎖似乎就沒有停止過。而這次“卡脖子”能夠在網路上影響這麼大,也只是因為中國科技發展速度大大出乎了國外一些國家的預料,導致了更多的技術封鎖。

不過,只要中國科研人員的脊樑不屈,中國的“卡脖子”問題遲早就會解決。上一輩科研人員沒有讓我們失望,這一代科研人員依然不會讓我們失望。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鐘本和已經是80多歲的老人,依然帶領團隊繼續攻堅克難,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繼續埋頭苦幹,取得了許多成果,攻克了一項又一項的技術難題。這與袁隆平院士一樣,本已經到了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卻依然不忘記祖國的事業,依然為國家的事業奮鬥,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值得尊敬的人。

有著老一輩科研人員在一線的堅持不懈,有著年輕一輩科研人員攻堅克難,那麼中國的科研一定能夠解決“卡脖子”問題,而且會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

常言道:國外封鎖我們什麼,我們就突破什麼!

中國能夠屹立五千多年不倒,絕對不是巧合和幸運,而是源於在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文化基因,因為我們相信勤勞致富、懂得腳踏實地,這與國外文化完全不同。正因如此,中國在歷史長河的大風大浪中,依然能夠安然航行。

期待,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科研”,為中國早日擺脫國外“卡脖子”問題,而努力奮鬥,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7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2021,人類會走向毀滅?霍金的末日預言到底準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