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一定存在人類仍沒有看見發現的物質,至今人類能看到最遠,也僅是宇宙一部分。人們通常認為宇宙膨脹是由於星系間引力不夠;星系內穩定存在,是星系中物體引力維持,如銀河系:可見物質間引力不足以支援維持星系當下所見形態,所以推測應有大量所不知的暗物質暗能量存在……這些想法都是不正確的方式推論。
宇宙、銀河系有我們沒觀察到的物質,這並不奇怪;但是推測出那麼大量被稱為暗物質、暗能量,卻是完全錯誤的。因為1、星系間是不存在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的。2、星系內星體間分佈形成結構,應重新建立模型。依靠萬有引力為出發點,已太陳舊了。如果象預言的少了那麼多暗物質和暗能量,這些量的暗物質和能量真正存在,恐怕銀河系會塌縮為一個巨大黑洞和少量圍繞黑洞旋轉的環黑洞的集狀環。
根據我對物理基礎概念重新解釋,宇宙存在狀態簡單很多,雖然可以保留力、質量、加速度稱謂,但已不再是從前我們由地球表面環境觀察測量為基礎,去發去理解而形成的概念了。所有的物質都被認為是實體佔有空間,已改變成物質本身就是空間。我前面發過文章探討電子的結構,稱電子為不閉舍電場(或也可能是區域性不閉合)類光子狀態結構,這其實很好解釋了波動性是物質存在的內在性。加速度呢?速度變化的量化值,但在萬有引力領域,加速度就是力的另一個觀察量化值;桌面上靜置物體,並不受桌面支撐力,其合力並不為零,物體所以狀態不會改變,是物體在觀察觀測到重力加速度g,表示物體需求趨向向下而桌面阻擋了向下,桌面受到壓力,但桌面並不需求向上,所以並不還擊壓力;物體保持向下需求不會移動;如果讓它脫離桌面,則必須克服它向下需求。g是向下趨向狀態需求。
萬有引力(保留這個熟悉稱號),並非無限遠相石作用,其作用不達真空。兩個由真空間隔的星系,無論二者相距多麼近,不存在作用,即不發生萬有引力。
神奇的宇宙,其實比我們想象的簡單。因為我們看不清楚,所以為求理解性邏輯完整,添加了很多麻煩理解。框架概念上宇宙簡單劃成為互生互關聯模型已完成,但建立量化模型我沒方法。萬有引力重新解析,卡殼到如何表達出萬有引力的等效效果,一直找不到突破。但萬有引力等效效果發生基本機制原理已明白,為什麼下落加速度存在,為什麼相撞地面轉變為靜止機制。可以說槓桿為什麼會放大力,剛性等質量小球正撞遵守動量守恆的機制發生,都可合理解釋。但我感覺只是開始,卻讓我對很多關於心情的方面失去興趣,好象我自身存在犧牲了一些,我又無法估算損失。
(有錯字錯句也不想檢查更改了,心情上興趣在減弱,直髮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