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宇宙世界是由多維度空間組成的,簡單的講:一維度空間類似於一條直線;二維度空間是一個平面;三維度空間呈現的是一個立體形式,我們人類則屬於三維度空間的生靈產物。這裡有一個難以逾越和打破的規矩,那就是低維度空間的生靈很難了解和感知到有高維度空間的存在,而高維度空間的生靈對低維度空間的的一切卻一目瞭然。
儘管人類所處的是三維度空間,但人類的思想卻是超出三維度空間的,“思想”是社會科學的定義;生理及心理科學的定義是“意識”;佛學及神學的定義是“靈魂”。思想和意識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但就靈魂一說必然會產生分歧,不要說靈魂的形式了,就連“是否存在”都是明顯的對立與爭議,有史以來就很難爭辯得清楚,所以,今天我也不會把自己卡在有與無的上面去烘培自己,僅就是否還存在更高維度空間這一問題來進行推論。
人的正確認知源於科學,也就是說被科學證實的內容是有依據的,這一點毋容置疑。但能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去搞科學實踐又能有多少人可為呢?更何況是科學的實踐基礎是科學的“意識”,或者叫“靈魂”。其實,我們人類發展至今,哪一項科學發現不是在科學意識與靈魂的引導下,前行獲得的結果?於是,我們就會想到還有更高維度的空間存在,這一點目前也已經得到科學的證實了。
既然有更高維度的空間存在,那高維度空間內是否有生靈存在?這就是難以逾越和迴避的問題,如果避而不談想必這也不是科學的態度!做為一名心理科學的研究與實踐學者,僅就本專業的深入性去探尋高維度空間與低維度空間的關係。所謂的“關係”指的就是在時空中交接的形式關係,在這裡我覺得用一個“緣”來表示,更具綜合代表性,且又通俗易懂。
很多關係性的內容在解釋不清楚時,人們都是用“緣”字來做終極定論進行概括的,這一點是有深刻內涵道理的,那是因為緣分的本身就是一種接納、包容和理解的配套組合形式。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人類一直堅持把“接納、包容和理解”貫穿發展的始終,在已知維度空間的和諧共生,向更高維度空間的探索發現,及更高文明進步是不是更加通達了?
所以,我們人類所秉承的是科學進步的態度,而不是固步在已知的發現上對未知的一概否認。我既不能肯定有靈魂存在,因為我連自己的靈魂與肉體是否能剝離分開的實驗都無法進行;但我絕不否認靈魂的獨立性,因為有高於人類生存的維度空間的確存在,只是我們受自身維度低的制約無法感知其它存在的形式而已。
堅持科學進步的態度,堅信意識中的冥想力量,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個“緣”的出現,走出“迷”的狀態便是又一個萬千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