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Rolling Stone隨著生物學、認知學和神經學的發展,文藝和大腦之間的關係已經發現了新的證據。例如,透過生物反饋發現了視覺藝術對神經迴路、內分泌標誌物的影響,並證明視覺藝術可以促進健康。甚至認知神經科學家發現:創造性藝術可以降低皮質醇水平(壓力的指標),透過藝術,可以誘發人們積極的心理狀態。藝術以一種新穎的方式激發我們的思維和情感,從而讓我們感覺良好。無論如何,喜愛藝術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新研究發現:舞蹈或改善認知能力,增強神經可塑性隨著年齡增長,認知功能如情景記憶、加工速度和執行能力的(EF)開始減弱。近日,一項發表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上的回顧性研究“舞蹈是否能增強大腦神經可塑性?”的研究結果表明:對老年人來說,舞蹈可以增強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效能透過一種補償機制,能使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

MónicaMuiños er al. Does dance counteract age-related cognitive and brain decline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DOl: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20.11.028研究人員認為,大腦有可能因外界活動而改變結構和功能,從而改善認知能力。當透過不同型別的外界活動,以增強神經的可塑性來預防或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舞蹈是一種休閒活動,它與人體的感覺能力、身體表徵和空間意識都有關。舞蹈有以下幾點益處:由於舞者必須記住不同的舞步,與音樂結合,可能會影響認知和大腦功能(如創造力、情商以及社交);在某些情況下,舞蹈與情感相互作用,可能會引起回憶,與自己有關的經歷,可能會促進人更加樂觀和充滿幸福;舞蹈可能是避免無聊的一種鍛鍊方式,它包括多種風格,往往激發人的情緒,或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有重要影響研究人員對8個隨機對照試驗(其中一個涉及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進行回顧分析,將人類的認知功能分為:一般認知狀態(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反應時間、執行功能(EF)、語言流暢和視覺空間能力。最初納入1051項研究,排除重複的研究,選取了35項研究符合標準。這些研究基本發表於2000年1月~2019年7月。包括縱向干預研究及5個橫斷面研究,共有2897名老年人(平均年齡為70.5歲)參加。其中,有一項研究沒有報告平均年齡,但報告了年齡範圍(平均年齡:67.9±3.3歲)和女性比例(69.8%)。每項研究的參與者人數從13~530人不等,各項研究至少包含一個舞蹈組。包含了交誼舞、拉丁舞、探戈、現代舞。在所有參與者裡,2534人經過前後設計研究,363人參與5項橫斷面研究,1913人完成後續評估。研究範圍包含40分鐘急性運動和3年運動。最常見的範圍為6個月(9項研究裡),6項研究為1個月。平均訓練時間為29.1周,每週2~3次。

5個橫斷面研究中的認識能力。為了調查規律舞蹈(至少3年)對認知的影響。在特定的時間點對兩組參與者進行比較,經常跳舞的人與不跳舞或久坐對照組比較。MónicaMuiños er al. Does dance counteract age-related cognitive and brain decline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DOl: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20.11.028絕大多數研究評估了EF,5項研究評估了MMSE或MoCA。此外,研究人員還觀察了前額葉腦活動的減少和海馬體體積增加。我們都知道,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大腦結構和功能變化,具體包含皮質厚度、前額葉活動增加、海馬體積減少,灰質和白質組織丟失等。而這些改變恰巧是大腦老化的標誌。腦結構成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灰質和白質萎縮、大腦前部區域的損失比後部區域更大(最大的損失發生在側前額葉、尾狀核、小腦和內側顳葉-海馬複合體)。而枕葉皮質區和內嗅葉皮層的容量或沒有減少。這些結構變化伴隨著認知功能的嚴重衰退,體現在執行和長期記憶上(這部分由額葉和內側顳葉-海馬複合體介導)。總而言之,舞蹈改善了認知,具體表現可能在幾個大腦區域產生了變化,一些研究認為:舞蹈組和其他健身組一樣,提高了執行功能和整體認知狀態。並且由於舞者必須學習和記住新動作和步伐,舞蹈或具有誘導大腦可塑性的潛力,一定強度下的持續性訓練可能誘導大腦結構發生改變,改善認知。世界衛生組織曾將跳舞稱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未來70歲、80歲及以上的人的比例會增加,促進老年人的大腦神經可塑性,防止認知能力下降是有意義的。音樂可以對體育鍛煉產生積極影響與跳舞相關的音樂也是人類史上最古老、最具普遍性以及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中西方先賢曾描繪過音樂給人帶來的無窮感染力: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食肉三月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的音樂如此迷人。柏拉圖說:“節奏和和聲可以洞入我們的靈魂深處。”而音樂對體育運動的也有好處,歷史上,1911年研究人員觀察到,在為期6天的腳踏車比賽中,當軍樂隊演奏時,選手的運動速度提高了8.5%。這就證明了,音樂與改善體能有關。去年,一項發表在《Psychological Bulletin》的研究中發現:在一系列的體育活動中,使用音樂能促進更積極的情感,提高身體表現,減少勞累,提高生理機能,儘管影響幅度很小。研究人員採用meta分析對139項研究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音樂對運動的作用。納入3599名參與者,計算了四類潛在獲益。音樂對情感(g=0.48,CI[0.39,0.56])、體能(g=0.31,CI[0.25,0.36])、自覺運動強度(g=0.22,CI[0.14,0.30])和耗氧量(g=0.15,CI[0.02,0.27])有積極影響。但音樂對心率沒有明顯的益處(g=0.07,CI[-0.03,0.16])。

研究人員研究了5個結果變數。即,透過情感量表(FS)評估心理反應;透過心率(HR)和耗氧量(VO2)評估生理反應;透過感覺勞累等級(RPE)評估心理生理反應和身體表現。Terry et al.Effects of Music in Exercise and Sport: A Meta-Analytic Review.Peter C. Psychological Bulletin.DOI: 10.1037/bul0000216

情感量表、心率、效能、RPE和VO2的漏斗圖,表明了音樂影響的積極結果。Terry et al.Effects of Music in Exercise and Sport: A Meta-Analytic Review.Peter C. Psychological Bulletin.DOI: 10.1037/bul000021614年隨訪發現:文藝點,更長壽對成年人來說,開始藝術薰陶何時都不算晚。感知藝術,可以從聽音樂、跳舞、畫畫、寫作、等,不僅能幫助身心放鬆,還能幫助降低一些死亡風險。一項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BMJ》上的研究發現,與不參加藝術活動的人群相比,那些偶爾參加的人死亡風險降低了14%,那些經常參加的人死亡風險竟然降低了31%!論文的題目為《The art of life and death: 14 year follow-up analyses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arts engagement and mortality in the 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中文譯名《生與死的藝術:英國衰老縱向研究中對藝術參與度與死亡率的14年隨訪分析》,主要作者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作者探討了50歲及以上英國成年人不同程度的藝術參與度與其死亡率之間的關係,整個隨訪期為14年。該研究納入了一個十分完整的變數列表,這包括人口統計學、社會經濟狀況、健康狀況、行為、認知狀態等變數。研究人員將藝術活動分為劇院、音樂會、歌劇、博物館、美術館和展覽,而參與其中任何一項活動的頻率被分類為從不、不頻繁(每年一次或兩次)、頻繁(每月一次或更多)。隨訪期間,有29.8%的參與者死亡,而且與女性相比,男性在隨訪期內死亡的可能性更大。從不參與文化活動的人中,有47.5%在隨訪期內死亡,但是很少參與和頻繁參與藝術活動的人中,只有18.6%死亡。如下圖所示,作者將文化參與度作為連續變數,繪製了與隨訪期間死亡率之間的曲線圖。

倖存者情況,根據參與藝術活動的次數說明生存狀況Daisy Fancourt et al.The art of life and death: 14 year follow-up analyses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arts engagement and mortality in the 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BMJ.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l6377可以看出,存活率(Proportion of surviving)依次從高到低為:經常參與藝術活動(Frequently engage)、偶爾參加藝術活動(Infrequently engage)、從不參加藝術活動(Never engage)。從具體數值上看,偶爾參加藝術活動的死亡風險比不參加藝術活動的人要低14%。同樣,經常參與藝術活動的風險會比不參加藝術活動的人低31%!“人生的下半場,拼的是健康”,我們認為:無論工作多忙,學習多緊張,抽空也要多參與藝術活動,約上幾個朋友,逛展、聽聽音樂會、跳跳舞都是不錯的方式!來源:梅斯醫學綜合報道授權轉載、投稿及爆料請聯絡梅斯醫學管理員

1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透過區域性遞送生物粘附性奈米粒子進行面板癌的非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