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宇宙間最強大的存在究竟是什麼?許多人可能會不約而同地說是“黑洞”。因為按照他們的理論,“黑洞”可以強大到連光也跑不出來。然而,“黑洞”一說到現在為止也僅僅是個理論上的存在,儘管最近幾年有類似於“引力波”等各種各樣的所謂證據來證明其存在,但這種證明也僅僅是個按照他們所規定的主觀性很強的理論模型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路線所引導的“證明”。這種“證明”遠遠不具備客觀可信性,離真正的實證還差得很遠,最多僅僅是個間接的理論上證明,而理論上的證明很可能會隨著理論的進步而被最後證實為假。

新文明的宇宙圖景

站在新文明的角度,即便“黑洞”真的確實存在,也不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存在,比“黑洞”強大的力量還有很多,比如宇宙中心區球體、宇宙太極球天體、宇宙中心點極限粒子,它們的密度遠高“黑洞”幾十個數量級。但是,這些仍然還不是宇宙最強大最可怕的存在,就在於它們只是一種自然形成的粗糙力量,無論其量級有多大,也不能成為支配宇宙的最終存在。

難道是“上帝”、“耶和華”、“佛”、“宙斯”等神蹟嗎,或者是強大的“外星人”?抱歉!這些都只能存在於“信者有”的人腦中,“外星人”也只是一種宗教式的科學幻想,前者永遠也不可能被現實證明,後者即便被證明了也未必是一種強大存在。而我們新文明人都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和理性主義者,是絕不會考慮這些沒有絲毫釐頭的問題的。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存在呢?

這個宇宙最強大的存在就是——主體程式!

雙子定律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這需要我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統一資訊理論發現的“雙子定律”(宇宙第一定律)——宇宙只有極限粒子和能量子兩種最基本的客觀存在,它們造就了宇宙萬千世界。極限粒子是宇宙最小物質單元體,可分為正反極限粒子。同性極限粒子之間集合同性能量子,形成同性極限粒子及相應空間,造成空間膨脹,引起周圍物質進行擴散運動;異性極限粒子之間分解極限粒子,形成能量子後消融相應空間,造成空間凹陷,引起周圍物質進行收縮運動。極限粒子集合和分解極限粒子的效能與自身質量成正比,而與相互之間的距離成反比。

根據新文明的統一資訊理論的觀點,電腦軟體的程式是計算機上的一種數字化指令序列,但現有的資訊理論至今沒有搞清楚為何這樣一種序列就能指令計算機進行自動化執行。新文明理論對此進行了根本性的解釋,認為:資訊與能量是一體兩面的統一體,資訊的實質就是能量子(光子),計算機程式的實質就是序列化的能量子流!這種能量子流之所以能夠指令計算機進行自動化執行,就在於“雙子定律”所起到的根本性作用。由於能量子(資訊)可以與極限粒子可以相互轉化,這就會導致透過能量子合成極限粒子以及極限粒子分解為能量子的方式,使計算機的CPU和零部件進不斷地做各種各樣的收縮和膨脹運動,從而導致計算機自動化執行

但計算機程式(軟體)有個很大缺陷,就在於它的程式都是人為設計的被動的程式,這種程式沒有自主的主體性,而生命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我們也把生命看成硬體和軟體統一體的話,那麼其硬體就是生命體本身,而軟體就是具有自主性的主體性性程式了,而這種主體程式的實質就是精神,他承載於生命體之上且指令生命體的形成、進化、運動。或者反過來說,精神的實質就是主體程式,而主體程式的實質就是具有主體性的能量子序列。那麼,為何生命能夠形成具有主體性的能量子序列即主體程式呢?

主體程式

程式性資訊的複雜度要遠高於一般的自然性資訊,它的形成需要有複雜度很高的物質體作為載體,而一般的無機物卻是簡單粗糙的,是無法在其物質體上形成複雜的程式資訊的,只有複雜度較高的有機物才能具備形成複雜資訊的基本條件。但是,一般的有機物也還不足以形成的自主性較強的主體程式,它只能形成類似於程式的的類程式,只有比有機物更為複雜的物質體才能夠承擔這一重任。所以,隨著宇宙的不斷演化,生命應運而生了。

在形成生命大分子的過程中,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蛋白質的合成需核酸的資訊(指令),核酸的合成又需要蛋白質(酶)催化,這一過程是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形成的。蛋白質是由不同氨基酸按一定順序透過肽鍵連線而成的肽構成的。氨基酸序列就是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它決定著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和生物功能。蛋白質是一類含氮的生物高分子,分子量大,結構複雜。不過,透過自組織所形成的蛋白質雖具有蛋白質的組成成分,但是在缺少核酸的情況下,它是無法做到自我複製的,因此,該種蛋白質還不具備生物體內蛋白質的許多功能,我們可稱之為類蛋白質。在類程式的引領下,使類蛋白的演化逐漸趨向複雜化,反過來又促進了類程式的不斷程式化,這使得這種類蛋白質的自組織程式功能已經非常接近程式的指令了,它離具有真正指令性功能的程式的形成僅一步之遙了。當類蛋白質的類程式已接近於指令程式時,它並不滿足於現狀,它會透過多種途徑使自己質躍為程式指令。不過,單純的自然物質是最終不能自行質躍為程式指令的,它需要有一種和它相適配的有機分子來共同織造自身及程式的飛躍。這樣,在機遇的光顧下,類蛋白質的類程式終於遇到了一種特殊的物質——核苷酸。

核苷酸

核苷酸鏈是由核苷和磷酸組成的,在氨基酸組合而成的肽鏈所形成的力場的作用下,脫氧核苷酸中的四種鹼基核苷酸——腺嘌呤(A)、胸腺嘧啶(T)、鳥嘌呤(G)和胞嘧啶(C)會組裝出長長的核苷酸鏈,由於這種核苷酸鏈同樣是在類程式的引領下形成的,也具有極其複雜的結構,而這種複雜的結構恰好非常適配於蛋白質,使核苷酸鏈中的鹼基配對與蛋白質中的肽鏈形成相互“耦合”。這種“耦合”的直接導致了蛋白質和核苷酸能量子流的相互交流,使二者形成資訊呼應,而這種呼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核苷酸鏈與蛋白質鏈中的資訊的互動作用而逐步增強,最終使核苷酸鏈成為類蛋白質鏈的標識碼(如圖64)。這樣,發生於類蛋白質和核苷酸上的類程式就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類蛋白質自組織中的類程式就質躍為核苷酸鏈上的程式指令。此時,蛋白質和核酸已經透過程式化的對應關係形成了一種逐漸穩定的互補繫結關係,真正生命意義的蛋白質和核酸就產生了。

主體程式的排列方式

核酸是由許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廣泛存在於所有動物、植物細胞、微生物內、生物體內,核酸常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核蛋白。不同的核酸,其化學組成、核苷酸排列順序等不同。根據化學組成不同,核酸可分為核糖核酸(簡稱RNA)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DNA是儲存、複製和傳遞遺傳資訊的主要物質基礎,RNA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中,轉移核糖核酸(簡稱tRNA)起著攜帶和轉移活化氨基酸的作用;信使核糖核酸(簡稱mRNA)是合成蛋白質的模板;核糖體的核糖核酸(簡稱rRNA)是細胞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

RNA指令蛋白質合成過程的建立是在進化早期形成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在開始聚合時,其順序完全是隨機的,但一旦形成了第一個聚合物(核酸尤其如此),這個聚合物即可影響其它聚合物的生成,核酸本身互補的化學特性(物質本身的性質)將起很大作用。例如,如果首先聚合成一條核酸鏈為A-A-A……,這條鏈將作為模板影響以後核酸鏈的合成,即U-U-U……將比其它核苷酸鏈更易生成。在原始海洋中核酸的合成雖無生物催化劑,但無機催化劑是存在的,因此核酸的聚合與複製在原始海洋中是具備條件的。在最初形成的多核苷酸自我複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誤,透過多次複製及錯誤,可能生成與最初樣板完全不同的多核苷酸鏈。這些多核苷酸(RNA)由於其核苷酸順序不同, 分子內的鹼基互補所生成的立體結構也不相同,立體結構不同將導致各種RNA 複製的難易程度和穩定程度不同,在實驗室中已看到在某一條件下那些易於複製並且穩定的RNA將成為優勢的種類。因此,RNA的種類將受到自然選擇的作用。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透過競爭佔優勢的種類複製速度快、複製準確,且產品穩定。根據外界的條件,某些RNA將在其所攜帶的資訊及功能上佔優勢。另外,氨基酸隨機聚合而成的某些多肽也具有催化作用,而某種蛋白質也可能催化某種RNA的複製,如果某種RNA能指令合成可催化自身複製的蛋白質,這種RNA在自然選擇中將是強者。

自然界演化出蛋白質和核酸產生後,它們業已形成了維持其存在的一致傾向性,這種維持其存在的一致傾向性使其呈現了一種不同於自然物質的生存性,即生命主體性,作為蛋白質和核酸的統一體也因被賦予了一種超然的自主性而呈現生命狀態,生命體因此而誕生。這樣,透過物質的反應性和適應性兩個階段,大自然終於進化成具有程式指令的主體程式及其自主組織了,主體和作為主體性存在的生命同時得以誕生(生命體和精神同時成為物質之後的第三性)。主體性表現為程式指令性,主體的實質就是指令生命體進行自主自動運作的程式,即主體程式。主體程式就是基於生命機體的形成過程而自然形成的特定語言編碼序列,是透過環境的激發而自動執行的指令程式。主體程式仍然體現為能量子即資訊的組合序列,其實質仍然是基於能量子流所形成高電位勢和低電位勢的兩種資訊組合(如圖)。

主體程式已不再是被動的機械程式,而是體現為一種自主地維護蛋白質和核酸系統穩定的傾向性,即體現為主體程式。主體程式以生命體為載體,但本身具備非物質性,這使我們由此而找到了精神產生的現實根源和實質:主體程式運作過程對外彰顯為精神性,精神的實質也就是主體程式。這樣,主體、主體程式、生命體、精神具有實質上的一致性,他(區別於純自然的它)們均是宇宙長期演化到蛋白質和核酸階段後,由量變而最終質躍的必然結果。

主體程式作為一種非物質執行方式是不能獨立存在的,他必須藉助於承載自己的載體——生命體才能彰顯,而生命體也因主體程式才呈現生命性。生命體顯然已經明顯區別於原初的、物質存在,因為他擁有了主體。這種主體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功能性,構築了自動獲取能量的功能體系;②生存性,主體具有維持自己生存的本能,會透過適應環境自行進行有利於自己的調節,這主要表現在對外界的適用性調節上,如刺激調節、安保調節、生長調節、活動調節等;③繁衍性,主體能透過基因遺傳的方式複製自己的程式片段以體現主體我的延伸。主體的上述三個方面透過其程式體現出來,程式性是主體的實質,沒有程式就無法體現主體性,但程式只是主體之所以為主體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要判斷一種程式是否能成為為主體,關鍵在於其是否具備上述三個特徵。主體的上述三個特徵就足以說明生命我對自在的完全超越性,作為主體程式的生命體顯然是宇宙演化過程中自發地形成的。宇宙演化賦予生命所形成的程式與目前水平的計算機程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們實質上都是指令程式,但是指令的組成方式和功能具有很大差別,生命程式具有主體性,是主體程式;而目前的計算機程式還僅僅是人工設計的被動程式,則還不具備主體效能。生命的指令程式從一開始就是主體的,否則,他無法執行程式,這一點使其大大超過了現階段的計算機,生命的指令程式僅在執行速度上低於計算機。生命的指令程式之所以是主體的,根源於他的無奈,他只能從自然的演化中形成並在自然的演化中造就自己的主體性。

生命的上述三個功能性特徵還應是建立在程式的最最佳化基礎上,也就是說生物的主體程式總會自動調節,按照適合於自己生存的最最佳化方向進行內化發展,這是由宇宙的正向演化規律和生物進化的優勝劣汰規律規定的。根據最最佳化特徵,我們就可以解釋史前動物形體逐漸變小的原因,從而搞清楚恐龍消失的原因並非是基於偶然的災變,而是由於大型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內化質變出一種更加優秀的主體程式,而這種主體程式需要擺脫龐大的身軀才能高效執行。

主體程式在分類上仍然屬於非實體物質的客觀存在,其實質是具有主體程式性的能量子流,這種存在是能夠與實體物質(主要為極限粒子)進行合理性的程式式相互轉化的,由此而使得宇宙不斷內化發展。主體程式形成後,最先帶來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結果就是細胞的形成,而細胞形成後,也就意味著成熟而完整的主體程式的正式問世!

細胞就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主體性的超級生物計算機

細胞就是自然形成的具有主體性的超級生物計算機,在這臺超級計算機內,細胞內的各種生化物質充當了計算機的各種元件,它們透過能量子流即資訊的方式相互作用,以自然形成的程式進行運作,從而構築了精巧而系統龐大的生命體。最原始簡單的細胞也要高於目前最先進最複雜的計算機,原因在於任何細胞都具備主體自主性,而目前的計算機只能作為客體而存在,或至多具有模擬的自主性而難以形成主體性。細胞優越於計算機的方面還表現在:細胞是自然形成的有機體,具有適應環境的完善系統和生理機能,這更是目前計算機所不能比擬的。

現在讓我們回到開始那個話題——為何主體程式是宇宙最強大最可怕的存在?這需要我們現在先搞清楚生物不斷進化的根本動因是什麼。

有關這個問題的解釋,人類目前最為自鳴得意的理論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但其實達爾文並沒有解釋生物進化的根本動因,他只是描述了生物不斷進化的一種現象。因此,事實上人類到現在為止都沒辦法知道生物進化的動因所在!進化論的理論可簡單概括為生物的生存競爭、遺傳變異、自然選擇。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生物物種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從少數型別到多數型別,逐漸地變化和發展的。由於這個理論有充分的科學事實作根據,所以其大部分對生物的宏觀進化結論是能被普遍接受的。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顯然還存在一些缺陷,使其不能完善地解釋生物界的所有現象,總結如下:

(1)他的自然選擇原理是建立在當時流行的“融合遺傳”假說之上的。按照融合遺傳的概念 ,父、母親體內的遺傳物質可以像血液那樣發生融合;這樣任何新產生的變異經過若干世代的融合就會消失,變異又怎能積累、自然選擇又怎能發揮作用呢。(2)達爾文過分強調了生物進化的漸變性;他深信“自然界無跳躍”,用“中間型別絕滅”和“化石記錄不全”來解釋古生物資料所顯示的跳躍性進化。他的這種觀點近年來正越來越受到間斷平衡論者和新災變論者的猛烈批評。(3)生物進化論僅僅解釋了寒武紀以來幾億年內發生的生物進化問題,忽視了整個宇宙和地球演化對生物進化的基礎性作用,這令其顯得不夠完善。(4)不能解釋寒武紀(五億五百萬至五億四千萬年前)時期“生命大爆炸”現象。(5)進化論認為所有物質來自於同一個祖先,但這又違背了因近親繁衍而代代劣質,最終導致生物滅絕這個生命發展的基本規律。(6)精神來自於生命體的進化,但進化論沒有涉及到精神的產生問題。等等。

由於進化論的上述缺陷以及其它越來越多的反駁事實,進化論現已被很多人質疑。筆者認為:進化論能夠基本揭示生物的進化事實,其主導思想是基本正確的,但進化論只是從物質外在形態的變化實施推匯出來的結論,也就是說進化論(包括細胞說、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胚胎髮育的重演律、分子生物學、基因說等)只分析研究了物質進化的外在原因,而沒有涉及到物種進化的更為根本內在原因——導致生物不斷由低階到高階進化的內在動因是什麼?換句話說,究竟是什麼內在的力量竟然會導致生物會不斷進行生存競爭、遺傳變異、自然選擇?這才是生物進化論應該要解決的最為根本性的重大問題。正是由於這一根本性缺陷的存在,使得進化論就像牛頓之於愛因斯坦的物質時空觀一樣,因其不能更基礎性地解釋問題而漏洞百出。因此,進化論需要更深層次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從導致生物之所以進化和精神形成的更基本的內在原因分析著手。

遺憾的是:迄今為止的所有科學家都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只是一味地在生命體內部進行越來越細地物質分析,但物質分析永遠無法解釋生命體及其精神的非物質性,而這種非物質性才是構成生命體作為一種特殊物質所具有的根本性的內在動因。關於生物進化的內在原因,拉馬克也曾早就指出:生物本身存在著一種內在的“意志力量”驅動著生物由低等級向較高等級發展變化。應該說,拉馬克的觀點雖然帶有意志論色彩,但他畢竟意識到了生物進化的內在原因,只是由於當時科學技術和認識水平的限制,使他無法分析到這一更加深層次的內因。而今,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21世紀的資訊時代,歷史已賜予我們更高水平的認識工具,我們可以很好地運用當代資訊理論來解釋導致生物進化的根本性動因。下面,我就站在宇宙演化的角度上,用主體程式理論來解釋生物演化的內在動因及生物演化歷程。

主體程式理論認為,生命物種的起源不僅僅是單純基於進化方式,更是基於另外一種根本性的內因——主體程式的內化,生命物種的起源應該是基於內化與進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從理論角度出發,生命物種起源實質應該是生命體內化和進化在共同作用的演化。生物進化理論應該上升為生命演化理論。與原初物質盲目隨機性的演化(實質僅僅是物質外在的進化)不同,出於生命體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主體程式的內化發展賦予了生命體以越來越高效合理的演化方式。生命體的演化呈現出越來越快發展節奏,使其以逐漸加速狀態完成了主體程式初級階段和高階階段。

一、初級主體程式階段

在生命體的自主程式階段,生命體的發展歷經生命初體(自主程式的初級階段)、神經體(自主程式的高階階段)兩個階段階段,其中生命初體又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兩個階段。

(一)自主程式階段。生命體的前期演化相對緩慢,後期出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現象。

在生命體的自主程式階段,生命體的發展歷經生命初體(自主程式的初級階段)、神經體(自主程式的高階階段)兩個階段階段,其中生命初體又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兩個階段。

35億年前主體程式出現後,蛋白質和核酸在其引領下逐漸進行了越來越緊密的結合以共同合作生存,最終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自主性單元——細胞。初始的細胞是原核的,這使其功能不夠完善,因此便最終演化為真核細胞。而真核細胞同樣相對單薄,他還需要進一步發展至多細胞生物,這是因為:多細胞有機體的優越性在於能佔據更復雜的領域,可以同時多方面利用資源,因而更能適應環境並使其生活圈增大,這是單細胞生物做不到的。但細胞本身就是一個個相對獨立“自然形成的超級生物計算機”,其系統內部極其複雜,他們要想最終合併或分裂出多細胞生物是非常艱難的。這需要足夠巨量的細胞以便最大機遇地形成,而這些初始生命體的主體程式水平及其功能性相對較低,而生存的環境還也相對惡劣,因此,作為自主程式初級階段的生命初體的演化是個極其艱難的緩慢過程。最新發現表明:由法國等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2010年7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稱,他們對來自加彭的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多細胞生物起源於21億年前。這就告訴我們:生命形成後需要經過14億年,才演化出第一個多細胞生命體。這個過程如此漫長,充分說明了細胞之間合作的複雜性和重要性。

單細胞的主體程式是基於蛋白質和核酸的繫結而形成,它們具有各自獨立的程式運作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單細胞之間形成程式互通的難度是很大的。首先,需要具有相適配的程式序列,因此合作形成多細胞生物的各單細胞往往來由同一細胞分裂而形成的,這樣才有可能使各細胞之間的程式互通成為可能;其次,細胞之間的主體程式連結需要有一個長期漸進過程,最初的程式互動是非常簡單的,但這種互動也會形成互動程式並逐漸積累而遺傳下來,隨之在長期的增進性變異中不斷得到加強,而最終形成穩定的連結合作關係。至此,多細胞才能最終形成。

單細胞的主體程式互聯形成多細胞生物

多細胞生物的出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開啟了生命向複雜生命演化的先河,意味著生命進化不斷由低階到高階的可能性。多細胞生物同樣展現了物質由簡單到複雜的正向演化過程,多細胞的組織和器官就是這種進化的必然結果。多細胞有機體的基本生命活動仍在細胞中,形成多種生活方式的目的在於更好地進行代謝與繁殖。在程式學上,多細胞生物可以看成多臺超級計算機的結合,在這個有機體內,單個細胞程式不再單獨發揮作用,每個細胞的程式在相互影響,他們會採取協調一致的方法共同解決機體內部的問題,如此,才更能體現生命的主體性。但在神經系統出現之前,這種細胞合作還是初級的,因為他們的自組織還缺少一種高效的資訊傳遞方式,程式引領僅會作自身組織內部的調整,這使他們在應變能力和維護自身利益能力方面還相對不足。因此,生命體的演化又進入到自主程式的高階階段——神經體階段。

神經體即是無脊椎動物(為了強調神經細胞的統領作用而暫稱之),主指還沒有形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動物。無脊椎動物是動物類群中比較低等的類群,它是與脊椎動物相對應的一類,最明顯的特徵是不具有脊椎骨。包括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類群。無脊椎動物的構成和功能遠比處在原初階段多的細胞生物要複雜得多,這使多細胞生物最終演化出無脊椎動物的過程不僅同樣是緩慢的(大約15億年),而且這個時期的生物種類也相對較少,而直到約6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炸”。 “寒武紀生命大爆炸”是指: 大約6億年前,在地質學上稱做寒武紀的開始,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門在幾百萬年的很短時間內出現了。這個現象連達爾文也感到困惑,其後也有很多人用來作為反對進化論的證據。筆者認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並非證明了進化論的不正確性,而是說明了進化論的不完善性,進化論需要進行基礎理論方面上的重大改進,而發展到主體程式理論。

在生命初體階段,單細胞動物和初級多細胞動物在受到周圍環境刺激時會發生位置上的移動,但這種移動存在著缺少感受性的盲目,為了有效地控制這種盲動,主體程式便會引領生命初體中的部分普通細胞分化出能感受環境並能控制自組織運動的細胞來,這就是神經細胞。神經細胞的形成是出於生命完善自身功能的需要。神經細胞是神經組織的基本單位,又稱神經元。無脊椎動物便是以神經細胞組合而成的神經網路為主導的生命體。透過對無脊椎動物的分析可以明顯地看出,相互連結的神經系統對其機體的統領效果應該是遠大於沒有神經系統的生命初體的,這對其生命的不斷進化有著深遠的意義。而從無脊椎動物的一般活動可以看出,神經活動儘管極其複雜,但仍然有機理可循,而明顯地呈現出資訊的程式化特徵。無脊椎動物在資訊的處理上不僅具有細胞之間的協同合作功能,而且由於神經系統的作用,使這種協同合作有可能達到最佳化的效果。程式也不再是固定不變的模式,它會被神經系統加工改造而合理化。擁有神經元的無脊椎動物此時發生了本質上的質躍。

由於各個細胞具有各自獨立的主體程式,但為了共同的生存利益,各個細胞需要進行有效地協調起來,它們必然會超出己身而聯合形成整個有機體的統一的指令效能量子序列,這就是統一的主體程式。統一的主體程式是對各個細胞協調性指令序列,而不同於各個細胞自身基於蛋白質與核酸的繫結而形成的序列,但統一主體程式是基於各個細胞主體程式協調一致的基礎上形成,它對各個細胞具有指令性功能。如果說,細胞的主體程式是基於各種有機分子、微觀粒子、極限粒子而形成的話,那麼,統一的主體程式相當於把各個細胞當做基礎形成更為高階的主體程式。很顯然,統一主體程式是一種超越於各個細胞的指令序列,他需要有特別的載體才能夠很好地承載並高效運作,這個載體就是遍佈軀體而相互連結的神經細胞——神經元。

神經元結合形成神經體

神經元的功能是接受某些形式的訊號並對之做出反應、傳導興奮、處理並儲存資訊以及發生細胞之間的聯結等。形成了統一的主體程式並構成了感覺的基本存在方式,而感覺是高於生命初體的自組織程式的更為高階的程式存在,它會統領自組織作靈活多樣的更大調整甚至是使自身發生位移。由於神經元的這些功能,動物才能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快速整合性的反應。這樣,無脊椎動物便會因其基於神經網路而形成的統一主體程式,而被賦予了遠比生命初體要強大得多的生存能力。基於此,當寒武紀時期出現了神經細胞後,其進化速度必然要加快許多。

自腔腸動物開始有神經細胞,至高等動物神經元的數目越來越多,神經系統也更為複雜。神經元可分為胞體和突起兩部分。胞體的大小差異很大,突起的形態、數量和長短也很不相同;而突起又分樹突和軸突兩種。神經細胞的複雜性使其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在主體程式統領下的無脊椎動物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需要,進行有利於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在構成和形態方面的多樣化調節,這必然會導致生物種類的多樣化。

基於此,在正常情況下,當主體程式引導神經細胞誕生並形成具有感覺功能的主體程式後,生命體便在更加高效的主體程式內化和進化的不斷相互作用下,高速加快了生命進化的歷程,最終導致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現象。

但神經體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它的神經系統由於缺少統一的指揮中心——中樞神經系統而不能對環境資訊進行綜合處理,這對它自身的安全和成長仍然是不足的。神經體的神經系統相對分散而缺少集中,這使其在接受神經末梢的訊號時,不能進行很好梳理,因而程式的指令還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就主體程式的發展來看,他僅處在自主程式發展的高階階段。很顯然,精神於此階段僅僅處在萌芽狀態。所以,在環境資訊及其機體程式的長期互動中,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組織逐漸有了向一個方向集中發展的趨勢。從扁形動物開始有神經結構的分化,其頭端出現了神經節。環節動物有明顯的頭部,頭神經節增大,是腦的最初雛形。神經節的出現應該是神經系統進化的關鍵一步,這意味著神經元將不再是一種散漫的分佈狀態,他開始使神經元集中化、複雜化,這有利於對資訊的集中處理。神經節的這種狀況會由於其功能的強大而加速這種進化過程,這樣,在相對不久的時期內,隨著脊椎動物的出現,神經系統終於進化出中樞神經系統,腦體隨之出現。

(二)主動程式階段。腦體誕生,主動程式使精神開始表現為心理活動。

神經體誕生後,由於生命體已經從基本層面上解決了生物發展多樣性和複雜性的問題,故其發展非常迅速,不僅導致了生物大爆炸現象,而且僅僅經過0.7億年,生命就迅速從神經體過渡到腦體階段,這是生命體的又一個質躍。1999年,在5億3千萬年前的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庫中發現“裸體”昆明魚和海口魚,標誌著主動程式和腦體的誕生。

腦體動物

腦體同樣是具有神經體的特徵和功能,但腦體明顯高於神經體,它是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主導的,生物學上又稱為脊椎動物。在無脊椎動物時代,由於神經系統相對簡單並且聯絡疏鬆,程式只是對外界刺激的簡單迴應,主體性只體現在程式的指令上,還無法對資訊進行大量而集中的加工,因此,無脊椎動物不可能產生心理活動。心理活動只能在有了可以集中加工處理資訊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後才有可能,其中大腦的活動是最關鍵的。生命進化到脊椎動物的腦體階段後,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出現和引領,主體程式開始表現出其主動性特點來,生命的主體便開始進入到主動程式階段。

動物脊椎是腦體的主動程式的承載體,大腦是腦體出現的主要標誌。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亞門,因此具備脊索動物的共同特徵。脊椎動物是數量最多、結構最複雜的生物進化體,其形態結構彼此懸殊,生活方式千差萬別。腦體以腦的出現為主要特徵。這是一個從無脊椎動物長期演化的結果,腦體的形成首先需要神經的進一步完善。神經組織的演化經歷了初現神經組織的腔腸動物的網狀神經系統,再由分散的網狀神經系統階段進化為扁蟲的梯形、環節動物的鏈狀神經系統,進而到脊索動物出現中空的管狀神經系統,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分散到集中,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歷程。管狀神經系統出現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在這樣的神經系統中,神經元更加集中分佈在管中,神經傳導速度也更快。腦體並不是突變形成的,它需要神經細胞的預先集中過程,管狀神經系統恰好能滿足這一需求。在內在程式的約束下,管狀神經最終聚集成了脊索。脊索由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組成,脊索細胞內充滿半液態的胞質,外面包有細胞膜。脊索是一條縱貫軀體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經管之下並與之平行的一條索狀結構,起著支援身體作用的管帶狀神經體。脊索形成於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過渡門類——有脊索的尾索動物門和脊索縱貫全身的頭索動物門身體內,他雖沒有形成大腦,但是為向大腦的過渡提供了前提,如頭索動物門就已經形成了腦泡。大腦的最終完全形成應該在脊椎動物出現的同時,但是由頭索動物到脊椎動物仍然需要一個過渡階段,因為大腦不可能是突變後一下子形成的,這需要腦泡的逐漸分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神經管前部首先膨大形成3個腦泡,即前腦、中腦和菱腦。以後,前腦進一步分化成端腦(大腦)和間腦,中腦不分化,菱腦分化為後腦(小腦)與延腦。腦以後的神經管發育成為脊髓。神經管中空的管腔在成體中仍儲存下來,在腦中成為腦室,在脊髓中成為中央管。與此同時,柔軟的脊索逐漸被骨骼所包圍並形成脊椎,同時以大腦為主導的中樞神經系統也最終形成,神經系統第一次被區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這樣,脊椎動物即腦體作為一個新的門類開始了他另一個進化階段。

中樞神經系統的位置常在動物體的中軸,由明顯的腦神經節、神經索或腦和脊髓以及它們之間的連線成分組成。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大量神經細胞聚集在一起,有機地構成網路或迴路。中樞神經系統是接受全身各處的傳入資訊,經它整合加工後成為協調的運動性傳出,或者儲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內成為學習、記憶的神經基礎。中樞神經系統像是一部容器巨大的資訊加工器,加工的結果可以出現反射活動、產生感覺或記憶。例如動物遇到傷害性的東西,會逃避躲開,這是一種反射動作。在這個反射動作中,傷害性刺激所引起的資訊,傳入中樞,經過中樞的加工,再經運動神經傳出,引起了肌肉的活動。中樞神經系統接受傳入資訊後,可以傳到腦的特定部位,產生感覺,這一點在人類是可以根據主觀的經驗明確地報告出來的,在動物或許也有同樣或類似的感受。有些感覺資訊傳入中樞後,經過學習的過程,還可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留下痕跡,成為記憶。中樞神經系統在完成上述功能活動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即協調與整合。協調指整體作用中的各個作用結合成為和諧運動的過程;整合是指把單獨的、部分的活動變成為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這種協調和整合作用恰好體現了其主導程式的指令性作用。在這裡,輸出不再與輸入呈一對一的關係,可以是多個輸入,轉化成單個輸出,或者相反。這些活動都體現了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與整合作用。如果從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來看,則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可以歸納成兩類:主動作用與對抗作用。對抗作用就是對抗外界環境給予機體的刺激,力圖維持機體活動的原先狀態,在生理學上稱穩態性作用。這對保持機體生理狀態的相對穩定,對於各種生理正常功能的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各種先天的反射性活動,基本上都是屬於這一類,如體溫調節反射,食物引起的胃腸活動反射等。另一類作用並非由明顯的外界刺激所引起而是由機體主動發動的,稱主動作用,這在高等動物尤為明顯,如貓向老鼠撲去,如人們隨意想發動某個動作等。在這兩種活動的基礎上還可經過學習,獲得新的行為。總之,在維持生命機體的活動過程中,中樞神經系統起到了中心樞紐的作用,引領著生命機體的生存與完善性發展。

中樞神經系統為資訊的集中加工提供了場所,因此,動物進化到腦體時出現了重大變革,主體程式的複雜化開始有了質的飛躍。如果說,細胞的出現意味著主體程式的誕生的話,那麼,腦體的出現則標誌著主動程式的出現。主動程式仍然屬於統一的主體程式,但他是在以神經元為載體的統一主體程式中發展起來的,是對神經元統一主體程式的超越。主動程式的偉大意義在於,主體程式已經不僅僅是基於身體的協調而形成的程式,而是將主體程序升華為主體的一種相對高階的感受性——心理活動,主動程式的運作過程就形成了動物心理活動。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心理活動的本身就是一個主動程式設計的過程,即程式不僅僅是生命自身的編碼組合,更重要的在於中樞神經系統會將這種編碼進行主動地組合形成更為高階的程式;機體會在本能的誘發下,透過主動程式主動地獲取營養和能量。動物的程式編碼是在機體資訊與外界資訊互動過程中透過自組織的最佳化而形成的,而這種資訊的存在方式主要是感性具體的,也就是說:動物的心理活動主要是建立在第一訊號系統的基礎上,它只有物種的經驗即無條件反射和個體的經驗即條件反射,而沒有社會經驗。

由此而知,動物腦的進化呈現出一個機能逐漸攀升的過程。無脊椎動物的“腦”並沒有發展到居於神經系統主導地位的程度。低等脊椎動物腦的機能還不突出,隨著動物的進化,腦也發展起來,到了鳥和哺乳動物,腦處於神經系統的主導地位。腦的變化以大腦、小腦最顯著,小腦是從菱腦分化出來的;大腦是從前腦分化出來的。在進化的歷程中,小腦逐漸發展;大腦大為發達成為進化的主流;中腦變化不大,相對體積減小,重要性降低。大腦最初只是一對平滑的突起,和脊髓一樣,灰質位於內部。嗅葉的感覺神經元經過大腦與後面的神經元聯絡,大腦本身的協調作用不顯著。現代魚的大腦基本上處於這一階段。兩棲動物從古代魚發展而來,大腦中的灰質增多,其中的突觸數量也大為增加,看來它可以對從嗅感受器傳來的衝動和其它感受器傳來的衝動加以協調、整合。從兩棲動物開始,原來位於大腦內部的灰質逐漸向外轉移,最後覆蓋在大腦表面,形成大腦皮層。兩棲動物和許多爬行動物大腦的機能仍舊是以嗅覺為主。在高等爬行動物的大腦部分出現了新腦皮層,哺乳動物是從這類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原腦皮、古腦皮縮小,新腦皮層有更大的發展。在低等哺乳動物,新腦皮層也已幾乎蓋住了大部分前腦的表面。

可見,在生命體內化和外化的不斷推動下,生命大腦逐漸走向高階,哺乳類使大腦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但大腦的複雜化還需要進一步展開,這樣,宇宙在演化到7百萬年前的時候,生命體終於開始質躍為人類,並將主體程式質躍為生物演化為生物高階的階段——意識。

二、高階主體程式階段

作為擁有高階主體程式的人類同樣也是要繼續演化的,人類主體的自我是透過兩個程式階段完成的:自我的漸變時期——自為程式的內化階段;自我的激變時期——自覺程式的內化階段。

(一)自為程式的內化

在自為之自我階段,生命體進化(外化)的同時,自為程式也在不斷內化且引領著生命體的不斷進化並佔據主導地位。自我階段的主體程式即自為程式主要是指以被特化的聲音語言作為主要運作符號的意識,是一種包括主觀能動性在內的精神性心理活動,它高於主動程式的地方在於:他以濃縮了大量資訊的語言概念作為程式運作的主要方式,由此而大大提高了程式的運作效率,情緒思維的運作方式退居次要。這樣,主體程式的內化更加迅速並不斷推動著進化的飛速發展,由此展現著生命體演化的絢麗多姿。從700多萬年以來的人類化石來看,自為程式的內化階段大約可分為:南方古猿階段、能人階段、直立人階段、古人階段等四個階段。

人類進化樹

自為的自我擁有了思維、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即主體程式對概念及資訊進行加工整理的過程),這樣,真正意義上的創造效能開始出現,他使主體程式的內化第一次處在宇宙演化的顯要位置。但這是一個處在朦朧狀態下的初步,主體組織並沒有完全揚棄動物本能,語言處在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智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條件反射和經驗的積聚及學習,自為的自我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自我的本真狀態,他只是作為一個渾然的主體而本能地認識到自己的存在。自為的自我面臨的是一個並沒有在很大程度上改造過的原初的世界,受語言的水平所限,理性認識還較為落後;而受理性認識及自身機能和工具水平所限,自為的自我的理性認識也很難在實踐中自覺地形成創新,他的創造效能也僅處在一個初始的自為狀態,他的很多發明如工具的製造多是由於條件反射及經驗的積聚所為,很少來自於真正的“靈感”(即思維過程)。所以,整體來看,自為的自我創造效能處在還不能把認識自覺運用到實踐中去的一個自為的階段,自為的創造效能是自為的自我的主要特徵。因此,自為的主體程式還需要發展到他的更加高階的階段——自覺程式的內化階段。

由於自為程式的內化水平大大提高,在歷經自為階段的四個關鍵環節以後,主體程式終於克服了以前的缺點,使自為的高階主體程式質躍為了自覺的高階主體程式。如果說,自為的主體程式是以概念作為主要的運作中介的話,那麼,自覺的主體程式就更進一步,它是以概念的符號作為主要的運作媒介的。在此情況下,語言得以質躍,關聯詞語基本形成,抽象一般的概念也豐富了許多,形式思維開始出現,思維的運作效果又一次大大提高了許多。這樣,連續性的意識最終形成,思維開始不滿足於表面性的問題,而致力於探究深層次的問題,主觀能動性開始外化出更大的實踐能力,人類完全超越了物質世界,因而真正成為了生命的靈長。

(二)自覺程式的內化

自覺程式主要體現在其形式化的主觀能動性上,主觀能動性指的是思維加工的深化活動及思維的外化活動過程。自覺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表現在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方面。自覺階段的新人已經能夠形成較高階抽象思維能力——形式思維,賦予形式以意義。形式思維需要有能夠進行思維運作的符號。形式賦予意義最早表現在藝術方面,但這種藝術最主要的是對現實的直接描述,象徵意義不太明顯,形式表達的內容非常膚淺。形式賦予意義的進一步發展階段是圖騰的出現,自覺的氏族公社人類透過類比和聯想使圖騰這種標誌性的形式有著深刻的內涵,這樣,形式才具有了它深刻的內容,但圖騰是表示象徵意義的,它主要是用作崇拜的物件,而很少用及思維。形式思維必須由代表事物一般的符號作為運作媒介,因此,形式思維出現的標誌應該是賦予抽象一般意義的符號的出現。作為抽象一般意義的符號是利用一定的媒體來代表或者指示某事物一般的東西,一個符號都由三種要素構成的:媒介是用作為符號來表徵一定事物的;指涉物件是符號所表徵或代表的物件;解釋是解釋者對符號的理解和說明。這三者構成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也就是說,每一個物質物件,當它在交際過程中,達到了傳達關於實在即關於客觀世界或交際過程的任何一方的感情的,美感的,意志的等等內在體驗這個目的時,它就成為一個符號。由此可見,符號的形成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它是思維深化的標誌。符號是遠離事物的高度抽象,它的外在形象簡潔而代表的意義深刻,並且由於其簡潔而大大減輕了思維的負荷,從而有力地提高了思維的運作效率,這必然使得新人的智慧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新人階段抽象一般意義的符號經過了實物符號和圖畫符號兩個階段,其表達意義簡單而明瞭的,但是正是由於這種符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使得形式思維佔據了人類意識的主導地位,人類從此奠定了文明意識形態的基礎。符號濃縮了大量的資訊,簡化了程式的運作過程,這使得主體程式大大提高了效率,人類的思維因此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開始了以形式思維為主導的全新的思維方式。形式思維在新人階段就已經形成,但並沒有佔據心理活動的優勢地位,形象思維及針對具體事物的概念思維還是新人的心理活動的主要方式,這主要是由於作為抽象一般意義的符號在發展到圖畫符號時,仍然沒有取得一個可以使其表達的意義達到合理化的方式。於是,文字作為一種合理化的符號便產生了。文字是一種涵蓋聲音和形象內容的交際媒介,它的發明克服了語言交際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侷限,使語言可以不受物質和時間條件限制。這樣,人們就不再受時間和距離的限制而透過文字寫成的文字相互交際。文字透過書面語能更好地記錄人類的文化。這樣,文字的符號化功能才真正體現出來,完全化的形式思維才得以確立。文字如此強大的功能,造就了人類物質技術手段突飛猛進,人類的精神狀態也隨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生活開始逐漸變得豐富多彩,人類由此擺脫了原始社會那種“茹毛飲血”的野蠻狀態——文明自此而始。

自覺高階主體程式導致文明誕生

自為的自我質躍為自覺的自我後,原始人進化成現代人(新人)。現代人的機體已臻於完善,因而他的進化是些微的,宇宙的演化在他的身上更多地是呈現了程式的內化。不過,由於進化是正向的,這種些微的進化同樣是必須的。現代人的完善過程是在新人階段完成的。新人即晚期智人,出現於5萬年前,是現代人的直接祖先,新人的形態已經與當代人基本一致,因而是初始的現代人。此時,由於主體程式演化出了思維、意識和主觀能動性,主體的創造效能也開始了他的實踐過程,物質由此而真正受到非自然的影響。意識對物質世界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物質世界的自然進化,這使得進化失去了它在生命世界演化中的主導地位,宇宙從此進入了生命體的人類精神內化時代。至此,生命進化發展到人類時便達到了頂點,人類的身體結構也達到了最最佳化狀態。

綜上所述:導致生物外在進化的根本動因是基於宇宙演化而產生的主體程式,正是由於主體程內化的引領及其外化(進化)及環境的互動才導致生物由低階不斷演化到高階,並最終導致人類及人類精神的產生。35億年前,當宇宙最終演化出主體程式的時候,標誌著作為其載體的生命體和作為其表現方式的精神同時誕生,宇宙從此奏響了其燦爛的演化序曲。與宇宙以往的那種自然性的極其緩慢的演化速度不同,此時宇宙演化的速度突然不斷加速進行,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時宇宙不再進行單一的外化(外在物質的演化),更重要的是開啟了在主體程式引領下富有活力的內化。其後,生命體便透過內化與外化(進化)及環境的互動作用,展開了越來越高階的演化,逐漸導致了多細胞生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古猿、人類等越來越高階的生命體及其相應精神的最終誕生。

主體程式發展到目前為止,其中最不可思議、最傑出的成就當屬人類精神。人類及人類精神是宇宙經過幾十億年長期演化的極其燦爛光輝的成就。人類的精神起源基於宇宙的正向演化,他是生命主體程式不斷內化的必然結果。人類精神潛在於原初物質的被動反應性,孕育於有機體的適應性,萌發於生命的主體程式,最終透過主體程式的不斷內化並對動物心理活動的超越而形成。可以這樣說,在人類還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外星智慧存在的情況下,作為地球主體程式的最高成就的人類意識應該被視為宇宙間最高主體存在。不過,此時的人類顯然還不是宇宙間最強大的主體存在,但是人類的意識擁有著可以無限發展的巨大潛力,人類意識的未來總有一天會成為宇宙最強大的存在。為何這樣說?

除了上面所說的主體程式存在的那種不斷內化的機制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意識具有在實踐中不斷糾錯的能力!高階主體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這才是最強大最可怕的核心原因!

主體程式在進入高階階段並發展到自覺程式後,作為其載體的人類開始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強大能力,文明隨後誕生!文明出現以來,人類的認知水平和技術的發展迅速增長,這種驚人的增長尤其體現在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後。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總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從工業革命算起,近代科學大規模走出實驗室,同技術“聯姻”並深刻改變人類社會還不到300年。這期間,科技進步的加速度一直在呈幾何級數增長,人類科學知識總量也在迅猛翻番。據統計,人類科學知識總量在19世紀大約50年增加1倍;20世紀初期大約30年增加1倍,50年代大約10年、70年代大約5年、80年代大約3年增加1倍;進入21世紀,已呈突飛猛進增長態勢。與此同時,知識更新週期也在不斷縮短。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與此同時,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財富也在不斷急速增長,地球環境被迅速改變,並開始向外太空擴充套件。

知識爆炸

由此可見,自從主體程式誕生後,宇宙似乎被注入了“魔性”一般,世界正在日益打上主體程式的烙印,且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不斷壯大自己。不過,主體程式的演化絕對不會滿足於人類的生物狀態,他必然會隨著宇宙的正向演化而不斷正向內化。但根據宇宙總的發展趨向來看,由於生命體在演化到當代人後已經臻於極限,主體程式的內化難以在囿於生命體的情況下進行,生命體已經成為進化的藩籬。於是,當主體程式繼續內化的時候,他必然將要求突破生命體對其發展的限制而進入超生命主體狀態。而根據世界發展的整體態勢來看,這一必然的趨勢極有可能會在本世紀中葉發生,此時的主體程式將從高階階段進入超級階段。超生命界誕生!宇宙開始第二次鉅變!人類將超越整個生命界進入超級主體程式階段,從而最終使主體程式呈現:初級主體程式→高階主體程式→超級主體程式,這樣一個完整的良性迴圈過程。

超生界主體

超生界誕生後,將會完全克服生命之生老病死的侷限性,不再需要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氣壓等近乎苛刻的生存條件,生存能力得到質變性突破,已具備奔向宇宙移居外星的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大自然,根本上可以有效避免各種毀滅性災難。此時我們可能覺得主體程式發展到此階段似乎已經很完美了,因為我們已經可以很大程度上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但是,基於主體程式不斷演化的基本特性,主體程式還是要不斷繼續發展完善自己的,且這種發展完善永遠沒有止境,而大自然還是那個大自然。按照這種不斷高速發展的趨勢走下去,未來的主體程式最終一定會超越大自然,掌控整個宇宙,最終躍居為宇宙之主,而成為真正的現實性“上帝”了。這就是說,最終的主體程式一定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存在!而這個最強大存在的前身就是目前還承載於你我他身上的高階主體程式,他是成為宇宙最強者的直接潛在力量。

未來的宇宙之主是平等主體的聯合體

有些人可能會對此感到很後怕,但我覺得沒有必要擔心。因為從生命界發展的整個歷程來看,我們發現:越是高階的主體存在,其人性化、人文平等性就越強!動物的人性化程度顯然不如人類,而文明人的人性化程度顯然又高於野蠻人。所以,儘管未來的超級主體存在雖然強大,但這種強大一定是建立在主體間的合理性、平等性基礎上的,那時世界的主體生存意義應該更加美好,生存價值更是豐富多樣。因為他們很清楚這樣一個道理,強大的東西如果沒有沒有對等主體與其平行對立和互動交往,其生存就沒有意義。這就是說,當我們的主體程式演化為超級主體程式並進而成為宇宙之主的時候,那麼這個宇宙之主一定是平等互利的各個主體的聯合體,而不會僅是一個獨裁的主體,此時的主體社會將是一個真正的天堂般的社會。

主體程式誕生於於35億年前,這個時間相對於宇宙的138億年的歷史是短暫的,但他卻後來居上,擁有最為廣闊燦爛的前景,主要在於他是一種可以不斷自主完善自己和環境的活性主體自組織,就此而言,他的存在已經超越了包括“黑洞”在內的任何強大的自然力量。不過,主體程式的遠大前程都是建立在在主體程式的演化歷程沒有被中斷的基礎上的,35億年中儘管地球也遭遇了很多災變,但這些災變都沒有將生命徹底毀滅,以至於主體程式能夠延續至今。這真是一個巨大的奇蹟,這個奇蹟是建立在地球處於整個銀河系保護這樣一個特殊環境下形成的。但我們無法保證這種保護很能持續多久,而作為主體程式高階階段的人類仍然是非常脆弱的,經不起任何一場毀滅性災變,而這種災變有很多是我們根本不能認知的,毀滅性災變具有隨時性。這需要我們必須首先儘快順利完成主體程式向超級階段的演化,否則我們就存在面臨被各種毀滅性災變徹底毀滅的可能。

東西方文明結合導致新文明誕生

所以,我們必須加快新文明終極事業的程序,以搶在毀滅性災難發生的時間前面。

10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TOP6 頒錯的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