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NASA開始招募宇航員了

隨著NASA的“商業載荷任務”的進行,Space X 已經擁有了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能力,NASA今年開始準備用美國火箭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再加上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及火星任務的進行,急需儲備更多的宇航。因此,NASA宣佈將於3月2日~31日接受民眾的宇航員申請,開始招募下一代宇航員。也就是說,只要你滿足一定的條件,就有可能成為宇航員!

自1960年以來,為了應對各種太空探索任務,NASA一共培養了350多名宇航員。目前的宇航員梯隊中一共有48名宇航員,但這還不夠,需要訓練更多的宇航員以適應不同的航天器,尤其是即將到來的阿爾忒彌斯登月任務。

NASA宇航員標準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NASA宇航員呢?NASA宇航員的入選標準是什麼?

1、首先必須是美國國籍;

2、其次是必須擁有STEM(工程、生物科學、物理科學、電腦科學和數學)領域的碩士及以上學位,沒有學位的話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其中之一也可以:兩年的相當於博士水平的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領域的崗位工作經驗;有醫學博士學位;參與一項國家認可的學校試點專案;

3、有至少兩年相關專業工作經驗,或者有至少 1000 個小時的飛行時長;

4、滿足NASA宇航員的身體測試標準:雙眼未矯正視力 0.2 或以上,矯正後視力 1.0 ;坐姿時血壓在 140/90 以下;身高在 1.58 米到 1.90 米之間。

上述條件都能滿足的情況下,選拔時還要接受面對面測試。以確定你的身體和心理上是否能夠擔當宇航員的工作職責,比如反應敏捷、有團隊合作精神、熱愛航天事業、有冒險精神、不畏艱難困苦、沒有精神疾病、勇敢和有責任心等等。

△ NASA阿爾忒彌斯計劃宇航員——凱拉·巴倫(Kayla Barron)

宇航員訓練

如果我們的實力和運氣都比較好,通過了層層考核,順利入選了,但不要太高興得太早,我們只是成為了“宇航員候選人”,還要接受至少兩年的基礎訓練,來成為合格的宇航員。NASA的宇航員訓練一般在位於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約翰遜航天中心(JSC)進行。

基本課程學習

首先是接受有關國際空間站和太空飛行的基本課程學習,理論學習對於這些高材生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太空行走訓練

無論是在國際空間站或者登月專案中,太空行走都是必須掌握的太空中我們處於失重狀態,而月球的引力也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為了達到失重狀態,宇航員一般會穿著宇航服(艙外移動單元)在水下訓練,通過調節水中的浮力來模擬失重狀態。

宇航員穿著的宇航服叫艙外移動單元,這種14層的加壓服可以承受太空的巨大壓力,並能讓宇航員存活超過8個小時。滿載狀態下,這套裝備在地球上重達145公斤。NASA還為艙外移動單元配置了一種類似噴氣配包的裝置,稱為載人機動裝置,它允許宇航員自由自在地飛行。

約翰遜航天中心(JSC)有著國際空間站中美國和俄羅斯部分的水下模型,宇航員可以用來熟悉空間站的結構、練習太空行走,為了模擬最真實的工作狀態,通常需要在水下連續訓練8~10個小時。

系統操作、技術維護

需要學習各種系統操作、技術維護等。如宇航員進行太空行走時就必須掌握開關空間站氣閘、出艙、入艙操作,操作失誤就有可能造成危險。

國際空間站常駐宇航員的數量是6~7人,同時進行的實驗專案就多達幾十上百,這就意味著一個宇航員需要照看很多專案,操作很多實驗裝置。比如最近返回地球的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美國女宇航員克里斯蒂娜·科赫,她就從事了各行業科學試驗活動:農業、生物學、物理學、工程師、以及人體的測試等。

國際空間站執行快20年了,艙外裝置需要維護升級時,就需要宇航員進行長達幾個小時的太空行走來操作。除此之外,國際空間站還長期停靠著一艘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遇到緊急情況時,宇航員可以乘坐它撤離,所以每個宇航員都必須學會操作載人飛船進行脫離、返回和著陸操作。

俄語訓練

國際空間站中有很大一部分裝置是俄羅斯製造的,還經常會有俄羅斯宇航員常駐,而且宇航員的往返都需要前往俄羅斯乘坐“聯盟號”載人飛船進行,所以俄語是每個NASA宇航員的必修課。

T-38噴氣式飛機駕駛

NASA規定,每個宇航員都必須熟練操作駕駛T-38噴氣式飛機,每月的飛行訓練時間必須充足。

野外訓練

每個宇航員還必須進行野外訓練,一方面是宇航員返回地球時可能偏離軌道降落到無人區,需要野外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個人的心理素質,以應對各種挑戰。

正常情況下,碩士畢業的年齡在24~26歲之間,再加上2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基本快要奔三了。如果我們能順利入選宇航員並接受訓練,就要拿出遠勝當年高考的精力和體力,來進行高強度的學習,還要面臨淘汰的壓力,這對馬上奔三的我們來說,會是個不小的挑戰。

太空任務

假如我們經過了一番努力,順利通過了選拔、訓練,終於成為了合格的宇航員,但我們面臨的挑戰才真正開始!

太空生活是忙碌而孤寂的,你需要能耐得住寂寞。國際空間站就相當於一個堆滿了貨物的立體式大型鋼鐵公寓,裡面的宇航員每半年輪換一次,這就意味著每個宇航員在太空中要呆半年以上,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周密的計劃。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宅在家裡躲避疫情,很多人呆了2周就受不了了,可想而知半年是什麼感受。國際空間站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次,每天有16個日出日落,傳統意義上的時間概念會被打破,你需要調整自己的節奏,來適應這個變化。

除此之外,國際空間站的衣食住行也和地面有很大區別,吃的是糊狀食物,睡的時候要把自己固定起來,太空中沒有淋浴所以洗澡只能拿海綿擦來擦去,上廁所也很麻煩(想了解的話自行百度去)。太空中沒有重力壓迫,腿部容易骨質流失和肌肉萎縮,業餘時間還要保持鍛鍊。總之,宇航員要有很強的體魄和適應能力,不能因為這些事情影響自己的狀態。

△ NASA宇航員克里斯蒂娜·科赫(Christina Koch)在國際空間站生活和工作了328天,是所有女性中一次航天飛

眾所周知,航天飛行是高風險專案,航天探索半個多世紀以來,已經有不少人類先輩犧牲在了天空上,如阿波羅1號、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等等。當我們成為航天員時,就要做好冒險的心理準備。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400多千米高,當我們飛向太空時、當我們宇宙航行時,除了乘坐的飛船,我們一無所靠,就彷彿駕著一葉扁舟,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難怪當年美國民眾用“開著洗衣機,橫穿太平洋”來調侃登月計劃。

人類的太空征程將會越來越遠,從地球到太空、從月球到火星,太空旅行也將從幾天變為幾年,期間會發生什麼事情,誰都無法預料。對於人類這樣一個脆弱的個體來說,能拋下身邊的一切,承受如此大的風險,為了航天事業而努力,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都應該放下偏見,為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假如人類有一天消失了,數十億年後,還會有證據留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