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燕座是南天小星座,名稱代表天堂鳥,在希臘語中原義為“無足”,因為人們一度以為天堂鳥沒有腳。1598年,彼得勒斯·普朗修斯率先在天體儀上劃出天燕座;1603年,約翰·拜耳將星座繪入《測天圖》;1756年,法國探險家兼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繪出天燕座並以拜耳命名法為其中最亮的星星命名。
天燕座最亮的五顆星均略呈紅色,其中最亮的異雀八為3.8視星等,是直徑約為太陽48倍,光度約926倍的橙巨星。接下來是略暗的異雀四,與異雀八一樣是衰老的巨星。異雀六是雙星,兩星相隔103角秒,均為肉眼可見。此外,人類已經發現天燕座的兩個恆星系統存在行星。
1、歷史
約翰·拜耳1603年《測天圖》區域性放大圖,顯示天燕座、蝘蜓座、三角座和南天極點
荷蘭領航員兼探險家皮特·德克斯松·科瑟和弗雷德裡克·德·豪特曼曾跟隨第一次荷蘭遠征印度尼西亞的船隊前往東印度,彼得勒斯·普朗修斯根據兩人的觀測結果首次劃定包括天燕座在內的十二星座,並於1598年印上35釐米直徑天體儀,與約道庫斯·洪第烏斯合作在阿姆斯特丹率先出版。1603年,德·豪特曼將天燕座繪入南天星表,併為星座取名“天堂鳥”,普朗修斯為星座起名“Paradysvogel Apis Indica”,其中第一個詞在荷蘭語中意指天堂鳥,後人估計第二個詞“Apis”是印刷失誤,原本應該是“Avis”,意為“鳥”。
除普朗修斯繪製的天體儀外,人類天體圖集中最早的天燕座記載是1603年約翰·拜耳的《測天圖》,拜耳為星座起名“Apis Indica”,天文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和女婿雅各布·巴茨起名“Apus”或“Avis Indica”。“Apus”是希臘語“apous”的派生詞彙,意為“無足”,指天堂鳥。這主要是因為斐迪南·麥哲倫遠征隊的倖存者於1522年首次將天堂鳥標本帶回歐洲,這些標本都已去掉腳和翅膀,所以西方人普遍以為天堂鳥沒有腳。天燕座此後近一個世紀的文獻記載很少,直到18世紀50年代尼可拉·路易·拉卡伊利用該座恆星定位南極座才改變局面。
2、簡介
天燕座佔據0.5002%的天空,約為206.3平方度,在88個現代星座中排名第67。星座位於南天球,只有北緯7度線以南才有可能看到整個星座[a]。天燕座北挨天壇座、南三角座和圓規座,西臨蒼蠅座和蝘蜓座,南接南極座,東交孔雀座。1922年,國際天文聯會確定星座的三字母縮寫為“Aps”。1930年,尤金·德爾波特正式劃分天燕座邊界[b],是由六條線(包括弧線)組成的多邊形。根據赤道座標系統,星座赤經位於13h 49.5m和18h 27.3m之間,赤緯位於−67.48°到−83.12°之間。
3、顯著特點
3.1、恆星
拉卡伊採用拜耳命名法為天燕座12顆恆星分配從“α”到“κ”共十個希臘字母,其中“δ”和“κ”均代表兩顆距離非常近的恆星。星座範圍內共有39顆恆星亮度超過或等於6.5視星等[c],異雀三、異雀四和異雀六組成狹小的三角形,異雀八位於三角形東側。天燕座最亮的五顆星都略呈紅色,這在星座中頗為罕見。
異雀八是距地球430±20光年的橙巨星,光譜等級K3III,亮度3.8視星等。異雀八在藍白B型主序星階段的時間佔該星目前生命絕大部分,目前已隨核心的氫耗盡開始擴張和冷卻,亮度也隨之提升。經過擴張,異雀八的直徑已達太陽48倍,光度約為太陽的928倍,表面溫度4312K。異雀三是4.2視星等、距地球149±2光年的橙巨星,質量約為太陽1.84倍,表面溫度4677K。異雀四是3.87視星等的黃巨星,距地球150±4光年,光譜等級G8III,光度約為太陽的63倍,表面溫度5279K。異雀六屬雙星,兩顆星相隔103角秒,可用雙筒望遠鏡觀測。其中偏亮的一顆距地球630±30光年,是光譜等級M4III的紅巨星,視星等在+4.66到+4.87範圍內變化,脈動週期有68天、94.9天和101.7天三種。另一顆是光譜等級K3III的橙巨星,距地球550±10光年,視星等5.3。兩顆星均為肉眼可見。
天燕座第五亮的恆星是4.8視星等的異雀一,同樣是膨脹並冷卻後形成的橙巨星,光譜等級K1III,表面溫度4649K,光度是太陽的133倍,距地球300±4光年。異雀二就在異雀一旁邊,是距地球1040±60光年的聯星系統,包含兩顆相互圍繞旋轉的藍白主序星,公轉週期59.32年。兩顆星的質量都在太陽三倍以上,光譜等級分別是B9V和B9.5V。
異雀七是距地球140.8±0.9光年的白主序星,質量是太陽的1.77倍,光度15.5倍,半徑2.13倍,現為4.89視星等。異雀七星齡2.5±2億年,正發射過量的24微米紅外輻射,估計是由距該星超過31天文單位的岩屑盤引起。
天燕座θ是距地球350±30光年的冷卻紅巨星,光譜等級M7 III),光度達到太陽的約3879倍,表面溫度3151K。該星視星等有0.56的變化幅度,變化週期為119天或近四個月。受星風影響,天燕座θ每年流失的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1×10−7倍,流失的塵埃與周邊星際物質反應,隨恆星經過星系引發弓形震波。HD 156513是光譜等級M3III的紅巨星,視星等在5.71至5.95範圍變化。該星距地球780±20光年,光度估計達到太陽的2059倍,表面溫度3568K。天燕座S是非常罕見的北冕座R型變星,是由兩顆白矮星合併而成所以含氫極少的超巨星,基準視星等為9.7,截至2012年,人類發現的這種變星尚不到一百顆。天燕座R雖採用變星命名法命名,但實際上不是變星,而是5.3視星等的橙巨星。
人類利用多普勒光譜學發現天燕座的兩個恆星系統擁有行星,另外類太陽恆星HD 131664擁有棕矮星作為亞恆星級伴星,棕矮星質量經計算為木星的23倍。HD 134606是類似太陽的黃色恆星,也是已經開始擴張並冷卻的主序星,光譜等級G6IV。HD 134606周圍共有三顆行星,公轉週期分別是12天、59.5天和459天,距恆星越遠的行星尺寸越大。光譜等級K2IV的HD 137388同樣是已經開始冷卻的主序星,溫度低於太陽,質量約為太陽的88%,光度僅為太陽的47%,估計星齡為74±39億年。HD 137388的行星質量為地球79倍,公轉週期330天,與恆星的平均距離為0.89天文單位。
3.2、深空天體
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IC 4499球狀星團
天燕座大部分範圍由銀河系覆蓋,星座內的深空天體包括NGC 6101和IC 4499兩個顯著球狀星團,以及覆蓋異雀三和異雀四以東幾度天空的大規模暗淡星雲。NGC 6101是9.2視星等的球狀星團,距地球約五萬光年,跨度約160光年。NGC 6101約有130億年曆史,集中大量人稱藍掉隊星的高亮度高質量恆星,估計藍掉隊星均由兩顆恆星合併而成。IC 4499是位於中遠端銀暈的鬆散球狀星團,視星等為10.6。
天燕座內的星系都很暗淡,IC 4633就是非常暗淡的螺旋星系,周圍由大量銀河系共同照耀星雲環繞,估計這種暗淡的星雲是由大量恆星照亮。
4、註釋
注a、從技術角度而言,北緯7度到22度線應該能夠看到天燕座部分星體,但僅高於地平線幾度的恆星目前任何方式都無從觀測。
注b、德爾波特曾向國際天文聯會提議規範星座邊界,聯會同意由他主導。
注c、6.5視星等是肉眼在城鄉結合位置理想夜空條件下能看到的光線最微弱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