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說,這一輩子如果不見一次日全食,就白活了。為啥呢?那什麼又是日全食呢?日全食,說白了就是日食中的一種,那麼,什麼又是日食呢?在了解完日食的知識後,我告訴你下次日全食是什麼時候,哈哈。
一、日食是怎樣形成的
日食,又作日蝕,是一種天文現象,當月球執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對地球上的日全食部分地區來說,月球擋住了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這就是日食。日食只在發生在朔(農曆每月初一),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用圖來表示,就是這樣的:
理論上來說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日食發生,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意外,在實際生活中日食並不常見。而日全食又是三種日食中最為罕見的,因為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時,在該區域的人才能夠觀測到日食。日全食是一種相當壯麗的自然景象,所以時常吸引許多遊客和天文學家特地到輾轉到全國各地去觀賞日全食的景象,旅行社也會針對性的制定日全食的遊覽路線。
最近中國大範圍能夠觀測到日全食的是2008年8月01日日全食(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部分地區可見全食。其中,甘肅省金昌市是一個較佳的觀測地點)和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中國最佳觀測區在長江流域且持續時間長。此外,中國其他大部地區可見程度不等的日偏食)。尤其是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家裡的老人說,大白天的天怎麼黑了,再不亮就回去睡覺了。我只好給他們解釋了什麼是日食什麼是月食。
二、日食的分類
前面提到了日偏食,那麼日偏食又是什麼呢?日食其實可以分為日環食、日偏食和日全食。
1、日全食
在我們站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感覺它們的大小是差不多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太陽比月球大多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雖然太陽比月球寬400倍,但離地球也是400倍遠,所以我們抬頭看見它們在天空中差不多。由於對稱的緣故,月球的暗影,也就是落在地球表面的陰影,寬度正好可以遮住整個太陽。太Sunny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陽圓盤被黑色的月球陰影遮蓋。月球剛好全部把太陽擋住時,這就是日全食。下圖為攝影愛好者拍攝的日全食。
然而日全食只在月球位於近地點時發生,此時月球的本影錐長度較月地之間距離長,本影錐才能掃到地球表面。由於太陽的實際體積比月球大很多,所以日全食通常只能在地球上一塊非常小的區域見到,因為月亮的本影對太陽來說只是一個小點。所以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日全食很罕見了吧。下圖為日全食的形成和消失過程。
y
在全食區之外,所見的食相是偏食。
2、日偏食
前面說過太陽實際上遠遠比月球大很多,月影區域對太陽來說只是一個小點,大多數時候月球都不能把太陽完全擋住,這就形成了中國史書上稱“日有食之,不盡如勾”。
觀測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區中,觀測者就只會看見一部分的太陽被月球的陰影遮蓋,但另一部分仍繼續發光。太陽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依據兩者中心的視距離遠近(太陽被月球遮蓋的最大直徑)來衡量食的大小。
通常日偏食是伴隨著其他食相發生,如日全食或日環食或日全環食。但是發生在極區的某些日食會是單純的日偏食(不伴隨其他食相),這是因為月球與黃道面的距離稍遠,只有半影碰到地球表面。下圖就是日偏食。
3、日環食
當月球處於遠地點時,月球的本影錐不能到達地球;到達地球的是由本影錐延長出的偽本影錐。此時月球的視直徑略小於太陽。因此,這時太陽邊緣的光球仍可見,形成一環繞在月球陰影周圍的亮環。這是很深奧的說法,通俗點來說,就是月亮和太陽是同心圓,月亮比太陽小,月亮只擋住了太陽的中心部位,外面還有一圈在發光,就像一個金色的光環戒指一樣,這就是日環食。個人覺得,日環食是最美麗的,所以就多上幾張圖。
4、全環食
全環食只發生在地球表面與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與地球表面的距離和月本影的長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於地球為球體之關係,而本影影錐接觸地球時為日全食(常為在食帶中間),在食帶兩端由於影錐未能接觸地球,致只能有偽本影到達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環食。所以,當全環食發生時,隨著地月之間的相對運動,會先後出現環食→全食→環食,當然,對於某一個具體的地點來說,在一次日食過程中是不會同時看到全食和環食的。全環食發生機率甚少。
三、日全食的過程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1、初虧
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2、食既
從初虧開始,英國天文學家倍利最早描述了這種現象,因此又稱為倍利珠。這是由於月球表面有許多崎嶇不平的山峰,當Sunny照射到月球邊緣時,就形成了貝利珠現象。
3、食甚
食既以後,日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到食甚。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
4、生光
月亮繼續往東移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它是日全食結束的時刻。在生光將發生之前,鑽石環、貝利珠的現象又會出現在太陽的西邊緣,但也是很快就會消失。接著在太陽西邊緣又射出一線刺眼的光芒,原來在日全食時可以看到的色球層、日珥、日冕等現象迅即隱沒在Sunny之中,星星也消失了,Sunny重新普照大地。
5、復圓
生光之後,月面繼續移離日面,太陽被遮蔽的部分逐漸減少,當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切的剎那,稱為復圓。這時太陽又呈現出圓盤形狀,整個日全食過程就宣告結束了。
四、關於日食的傳說
作為自然界最壯觀的之一,日全食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好奇、恐懼甚至是膜拜的物件。作為萬物之源——太陽的突然 "隱身",讓迷信的古人們又敬又畏,在世界各地也流傳著諸多關於日全食的趣聞傳說。
古代人大多認為日全食的發生是天上的動物吞食太陽所致,因此對之誠惶誠恐。至於這種動物到底是什麼,各國眾說紛紜。古印度和加勒比海沿岸的土著人認為是巨龍,中國人認為是天狗,越南人認為是青蛙,阿根廷人認為是美洲虎,西伯利亞人則辯稱是吸血蝙蝠。此外,古希臘人還把日全食解釋成是太陽拋棄了地球。
公元前2134年10月22日,中國發生的一次日全食曾讓兩名占星官丟了性命,原因是他們沒能及時預報日全食,導致人們來不及準備弓箭和鑼鼓 "嚇跑天狗"。同樣出於對日食的無知,1600年北美印第安人誤以為天火被盜,爭先恐後地向天上發射火箭,試圖重新點燃太陽。
在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也有關於日食的記載。在 《荷馬史詩》中就有英雄遭遇日食的故事;古希臘作品中也有因發生日全食鏖戰雙方當即停戰休和的記載,認為這是天神生氣的預兆;而古代巴比倫天文學家則詳細記錄了發生在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50年的所有日食景觀。
其實,在近、現代文學作品中也不乏日食的身影。現在,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人類已能準確預測日全食發生的時間,誤差不超過1秒,更多的人們帶著觀奇覽勝的心態看待日全食--這一充滿奇趣的自然天象。
五、觀賞日食
1、日食出現的時間
說了這麼多,那麼下次日食在什麼時候呢?下面給告訴大家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的日食。
下次日食就在今年的6月21日,大家不要錯過了喲!下次中國能看到日全食就要等到2034年3月20日了,大家加油!
2、特別提醒
千萬千萬不要用肉眼或任何光學裝置(如望遠鏡等)直視太陽!而應該佩戴專用的巴德膜日食觀測鏡,也不能用深色太陽鏡或墨鏡來代替。同樣地,想要拍攝日食的愛好者們,也要在相機鏡頭前加上合適的巴德膜減光,以免強光對感光元器件造成不可逆的損毀。此外,要想觀看到日偏食,還需要當地天氣晴好,雲少,不下雨哦。
3、日食的看點
日食觀測專案 日食觀測的內容非常豐富,僅就一般愛好者力所能及的內容列舉一些在下面:
(1)日偏食時測定月球邊緣和太陽兩次接觸的時間(即初虧和復圓)。
(2)月球邊緣的觀測。在月球橫過日面時,由於月面的山峰,其邊緣並不是完整的,而是有些很微小的、不規則的突出或凹陷現象。觀測時,可特別留意月球的邊緣,並可用繪圖法記錄下來。
(3)日全食時測定月球邊緣和太陽邊緣的四次接觸(即初虧、食既、生光和復圓)的時間。食既的時刻以貝利珠消失的時間為準,而生光則以貝利珠重現的瞬間為準。
(4)日冕的觀測。日冕是太陽的外層大氣,溫度高達幾百萬攝氏度,而密度比人類製造的真空還要空,可以說是能看得見的真空,日冕只有日全食時才觀測得到。每次日全食時所見的日冕形狀、大小及結構都不同。在太陽黑子活動活躍期,日冕呈圓盤形;黑子活動衰期,日冕的形狀則不大規則,且沿太陽赤道區可見射光,在兩極附近地區呈扇形的結構物。觀測時,可利用繪圖法記錄下來。
(5)氣象變化觀測。日全食時,Sunny突然消失,氣溫迅速下降,氣壓和風向都有所變化。可用儀器記錄這些變化。
(6)日全食時,可以利用這珍貴的幾十秒,進行彗星、內行星(金星和水星)的搜尋。
用相機對日全食的全過程拍攝,每隔一段時間拍攝一張,記錄日全食的全過程;還要對貝利珠、日珥、日冕的進行特寫。能拍 攝到一次日全食照片,將是一個難忘的永久回憶,請記住,未來兩年的日全食可能是幾百年來的少有的幾次,也可能是你一生中能看到的唯一的兩個,可能沒有第三次了。
關於考試中的日食,我們會在明天講完月食以後一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