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世界末日的預言總是能夠吸引眼球。

許多陰謀論者和末日預言家相信尼里布行星,相信它的軌道最終會給地球帶來毀滅。

大多數信徒說尼比魯是一顆圍繞太陽旋轉的神祕行星,每3600年完成一次繞恆星的新旅行。

據推測,尼比魯正在與我們相撞。

故事說,尼比魯有一天會撞上我們的家園。如果沒有相撞,它也會離我們足夠近,引發一場大規模的自然災害,這將終結我們所知的人類文明。

別擔心,尼比魯純屬虛構。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整個太陽系都會有它的引力影響的痕跡。

此外,任何擁有所謂尼比魯軌道的行星很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與我們的太陽吻別,讓人類保持和平。

1976年,隨著“第12個星球”的出版,尼比魯進入了公眾意識。

應該指出的是,西欽本人並不認為尼比魯對人類構成任何直接威脅。相反,他認為這與我們物種的創造有關。

後來,他開始確信智人不是自然選擇的產物--至少不完全是。

根據他對美索不達米亞古代文獻和銘文的(有問題的)解釋,第一批人類是由曾經殖民東南部非洲的一些名為安努納基的外星人利用生物工程創造出來的。

西欽聲稱這些生物來自尼比魯,這是一顆迄今未被發現的行星。

他的著作指出,尼比魯每3600年接近地球一次,然後撤退到太空深處。

科學家或歷史學家從未認真對待“第十二星球”和西欽的後續書籍,但它們仍然賣出了數百萬冊。

至於尼比魯,它註定要成為恐懼的物件。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這顆神祕的星球被納入了一系列末日理論。

一位靈媒預測,尼比魯將在2003年從我們身邊飛過,在途中造成大規模破壞。

顯然,這並沒有發生。

許多假的2012年世界末日的支持者認為尼比魯將在那年12月襲擊地球,證明他們對瑪雅長數曆法的信仰是正確的。

在2017年,一些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宣佈,尼比魯或類似的物體正在迅速接近,很快就會預示著世界末日的到來。

再見,太陽系!

總而言之,尼比魯的軌道週期被認為是3600地球年。

從表面上看,這一說法似乎是可信的。

畢竟,小行星塞德納(實際上存在)要花11400個地球年才能完成繞太陽一週的旅行。

但是塞德納對太陽敬而遠之。

科學家使用天文單位或天文單位來測量宇宙中的一些廣袤距離。

一個AU大約相當於9300萬英里(1.5億公里),這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

即使在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塞德納距離這顆賦予生命的恆星遠遠超過了海王星、天王星和備受詬病的冥王星。

然而,尼比魯應該定期進入內太陽系,這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領地。

因此,在3600年的時間裡,可憐的老尼比魯將不得不從地球一直旅行到這個非常遙遠的地方-然後再回來。

為了保持原定計劃,這顆行星需要一個窄得離譜的、幾乎是棍形的軌道。

而且它會移動得非常非常快。

當它經過地球時,我們預計它會有42.1公里每秒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旅行速度。

那會帶來麻煩的。

一顆行星以如此高的速度巡航,並沿著如此不穩定的軌道飛行,將面臨被完全丟擲太陽系的風險。

好的,那麼如果尼比魯真的堅持它的路線,並保持它圍繞太陽的奇怪軌道,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就會找到能說明問題的證據了。

早在1846年發現海王星之前,天文學家懷疑早在1846年海王星被發現之前,天文學家就懷疑它的附近可能有一顆大行星。

為什麼?

因為觀察家們注意到天王星——它在1781年首次被發現——不斷偏離它的預期軌道。

數學家假設這是因為附近的一顆行星正在影響天王星。

瞧,這些預測都是一針見血的。

這顆神祕的行星原來是我們現在稱為海王星的氣體巨星。

同樣,如果尼比魯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對太陽系其他行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尼比魯像許多辯護者聲稱的那樣是木星大小或更大,那麼這種影響將更加明顯,因為大品質行星施加了強大的引力。

今天,從金星到海王星的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個總平面上繞太陽執行(大約幾度)。

但根據天文學家大衛·莫里森的說法,如果一個類似尼比魯的天體每3600年一次躍過地球,它的引力至少會將其中一些行星趕出平面-留下嚴重傾斜的軌道路徑。

如果考慮一下地球的天然衛星——月亮,尼比魯現在大概已經把我們的衛星偷走了。

最後,還有直接觀察的問題——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缺乏直接觀察。

天文學家將能夠在尼比魯到達地球前幾年探測到它。

在這顆任性的行星到來前幾個月,它會比目前肉眼可見的一些恆星發出更亮的光。

但沒有人見過這顆預言中的星球,也沒有科學理由認為有人會看到。

陪審團同意了:尼比魯只是個惡作劇。

這很有趣。

在新時代的網站上,術語“X行星”有時與“尼比魯”互換使用。

但它們不是同義詞。

“行星X”是科學家偶爾給理論上的行星貼上的一個標籤,這些行星的存在尚未得到證實。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宇宙是在外星高階文明設計的嗎?科學家:扔個塑料瓶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