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照耀著我們地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能量,太陽對人類而言至關重要。地球的大氣迴圈,日夜與四季的輪替,地球冷暖的變化都是太陽作用的結果。太陽如果沒有了,那麼地球和人類會怎麼樣呢?

八分鐘後人們發現看不到太陽天空一片漆黑;一週後地球表面的溫度將會降到0攝氏度,很多動物和植物會在黑暗中死去;一年後地表溫度會降到零下73攝氏度,和現在南極的溫度一樣;3年後海洋將會凍結,變成一個巨大的冰凍水族箱;10後地表附近的空氣開始凍結,紛紛揚揚下起了雪,只是這些雪是氧氣凝結而成的。

怎麼樣可怕吧,沒有了太陽,按照現在人類的科技是養不活70億人,大部分人會死亡,極少部分人只能生活在地下構建的城市。那麼太陽會毀滅嗎,離毀滅還有多久,人類還有希望嗎?下面我們詳細來給你分析。

天文學家觀測表明,一般恆星的質量都在0.08到120個太陽質量。如果質量再大的恆星,它就會很不穩定,難以存在。如果恆星質量過小,它的中心溫度和壓力不夠,難以產生持久高效的核聚變反應,也就是說不能稱為具有恆星性質的天體。根據質量劃分:小於0.08倍太陽質量不發光叫褐矮星;0.08-0.5倍太陽質量,發紅色光叫紅矮星;0.5-8.0倍太陽質量,發黃色光叫黃矮星;8.0-120倍太陽質量,發藍光叫藍巨星。

直徑約100光年,質量約600倍太陽的星雲(分子云),引力把這些雲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龐大的旋渦狀星雲。引力讓星雲不斷壓縮,根據角動量守恆,循轉越來越快,最後點燃氫氣,原恆星就這樣誕生了,還需要一段時間這顆恆星進入主序階段,主序階段佔恆星壽命的90%。

原恆星質量(太陽倍數)

到主序星所需要的時間(年)

恆星壽命(年)

120

<3萬

270萬

30

3萬

3500萬

10

30萬

10億

4

100萬

30億

2

800萬

60億

1

3000萬

100億

0.5

1億

500億

0.1

>1億

1000億

恆星透過聚變發光發熱,這樣我們才能從地球上肉眼看到遙遠的星星,聚變過程:氫(H)->氦(He)->碳(C)->氧(O)一直聚變到鐵(Fe)。到鐵以後就不能聚變了,鐵元素之前的聚變是釋放能量,但是鐵元素就不能釋放能量而需要吸收能量了,聚集到鐵的恆星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發。

紅矮星到了晚年會直接收縮成白矮星;黃矮星到晚年會膨脹成紅巨星再經過2~10億年脫掉外殼變成白矮星;藍巨星到晚年會膨脹成超紅巨星再經過很短時間發生超新星爆發,變成中子星;如果大於太陽50倍質量的恆星晚年膨脹成超紅巨星後發生超新星爆發,最後變成黑洞。

白矮星是電子壓縮到原子核表面,星體密度很高,1立方厘米=1噸,不過白矮星有個質量極限,不能大於1.44個太陽質量,也叫錢德拉塞卡極限,大於這個質量,電子簡併壓就無力支撐引力壓力,而繼續坍縮成為一箇中子星。

中子星是電子壓縮到原子核內和質子結合形成中子,星體密度很高,1立方厘米=1億噸,中子星也有個質量極限,不能大於3.2個太陽質量,也叫奧本海默極限,大於這個質量,中子簡併壓就無力支撐引力壓力,而繼續坍縮成為一個黑洞。

恆星也不能無窮大的,按照目前的理論來估算,恆星的最大半徑應該不超過17.4億公里,即相當於太陽半徑的2500倍。現實中,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達到這個極限的恆星,最大的盾牌座UY也只有1700倍太陽半徑。

好了恆星的生命週期講完了,我們太陽就是一個極為普通的黃矮星,100億年生命,現在已經46億年歲,離太陽毀滅還早得很,等太陽毀滅前,人類如果還存在的話,科技肯定發達到恆星際旅行,那我們還怕什麼呢。

12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話 說 科 學 與 哲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