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1928年的一天,著名物理學家狄拉克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翹著二郎腿,長舒了一口氣。他剛剛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工作,把量子力學領域的薛定諤方程和宇宙量級上的相對論進行了結合,提出了屬於他的狄拉克方程。

薛定諤方程,是用來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的。可是,這個方程也有一個問題,他在計算粒子速度的時候,使用的是正常世界的公式。而在微觀世界,粒子都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著,用巨集觀世界的公式就顯得不合適了,而是要考慮到相對論的效應才可以。

那麼,相對論是什麼效應呢?

相對論告訴我們:物體的移動是不能超過光速的。舉個例子:在赤道上,地球的自轉線速度是1670km/h,如果你在赤道上向正東方向以30公里的時速前進,按照巨集觀世界物體的速度變換公式(伽利略變換),那就是1700km/h。這是沒問題的。但如果你在一個0.8倍光速的車上以0.3倍光速向前走,然後還是按照這個方式計算,豈不是1.1倍光速了?

實際上,在接近光速的級別時,我們需要運用另一種速度疊加公式(洛倫茲變換)來計算,那就是:

如果你願意試一下的話,就會發現,當兩個疊加的速度都很小時,分母幾乎等於1,這個公式和伽利略變換就沒什麼區別;而當它們接近光速乃至等於光速的時候,計算結果也永遠無法超過光速。

於是,狄拉克就把這個變換公式運用到薛定諤方程(當然,其實這裡還有其他很複雜的計算和理論,咱們簡單地理解一下就夠了),從而推匯出這個讓他滿意、讓其他人都驚歎不已的狄拉克方程(方程很複雜,我們就不引用了)。

就在狄拉克沾沾自喜的時候,其他科學家提出了疑問:不對啊,你這個方程,搞出了負能級的電子,這是咋回事?

好吧,咱們又得跳戲了,講一講什麼叫負能級。

這個就容易解釋一些了,就是說一個原子在正常狀態下,電子安穩地圍繞原子核旋轉,這個狀態叫做基態。可是,如果有外界給這個原子施加能量,電子吸收了能量,就跟打了雞血一樣,開始“上躥下跳”。借用網上的一個比喻,基態下的電子,就相當於一輛車的空檔,被激發的電子則像掛了1擋、2擋、乃至5擋一樣,嗖嗖跑。

而狄拉克方程告訴我們,電子還有負能級,相當於一輛車還有負擋。當然,這個“負擋”和倒擋還不太一樣,而是說電子已經違背常理了。

狄拉克把翹著的二郎腿放下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提出了一個想法,說負能級的確有,但是已經被電子填滿(泡利不相容原理,反正這個理論是錯的,不用深入了解),所以我們觀察不到。這些負能級電子就像淹沒在海洋裡了一樣,故而提出了迪拉克之海的概念。

這個概念本來就很牽強,就像愛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常數一樣。很快,海森堡、泡利等人就提出了質疑。最終,狄拉克承認,這個方程相當於一個預言:這些負能級的電子,實際上是帶一個正電荷的電子(普通電子帶一個負電荷),品質和電子相同,因此這種電子被命名為反電子。

狄拉克的預言很快就被證實,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在用雲室研究宇宙粒子的時候,就發現了在雲室的磁場中和電子偏轉方向完全相反,但是角度完全相同的粒子。學過高中物理的朋友可以看出來:偏轉方向相反說明電荷相反,角度相同說明品質相同。顯然,這個就是反電子。

就這樣,人類第一次發現了反物質。

接下來,1955年,美國勞倫斯輻射實驗室發現了反質子;1965年,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發現了反氘核;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甚至合成了反氫原子。

那麼,科學家為何如此執著於反物質呢?它究竟有何用處呢?我們下一期再介紹。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強勢圍觀!關於太陽,你所不知道的十個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