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南極艾特肯盆地是一個巨大的隕石坑,誕生於月球上一次古老的撞擊,其最長軸可從紐約延伸到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這個盆地下面有一個奇怪的異常現象——一個延伸至少300公里的過剩品質,深度是地殼的10倍多。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就是撞擊物產生隕石坑後的殘餘物。

圖解:月球背面,圖中幽暗區域為南極-艾特肯盆地。

兩個資料集有助於這項研究:搭載著月球軌道器鐳射高度計(LOLA)的月球勘測軌道器(LRO)及一對小型重力恢復和內部實驗室(GRAIL)航天器所收集到的地形資料與全球重力資料。根據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論文,對這兩種資料的綜合分析顯示,盆地下方“地幔中明顯的品質過剩”,總共約2.18萬億(即10^18)千克的額外品質。相當於一顆大小相當的小行星的品質。

圖解:設想中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取樣航天器

這麼多的額外品質是怎麼出現的?該研究團隊提出了兩個觀點。也許當月幔冷卻時,某些過程導致特定的物質在盆地下面聚集;或,這些額外的品質可能暗示了月幔中沉澱了一塊巨大的金屬核,是隕擊的殘餘。

無論哪種方式,如果在進一步的審查後這一品質異常繼續存在,那它就會給科學家對月球的歷史的理解提供重要的暗示。論文稱,如果這團品質是撞擊產生的,它在隕石坑中心東南約400公里的位置,將有助於提高我們對撞擊如何形成隕石坑的認識。如果這是由岩漿海不均勻結晶造成的,那麼科學家們將想知道的是這種情況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何發生。

關於月球出現了許多令人興奮的訊息,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嫦娥四號已經在月球背面著陸,而且美國也正努力使人類重返月球表面。相關研究已表明南極艾特肯盆地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嫦娥四號任務的科學家們在盆地中發現了地幔物質的證據,有可能是被另一個撞擊物衝擊上來的。

月亮是個很奇怪的地方。誰知道我們回來後又會發現什麼呢?

圖:深藍色區域表示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虛線圈出的是品質異常。

相關知識

月球,俗稱月亮,又稱月,在中國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望舒,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的直徑略大於地球的四分之一,品質約為地球的1/81,相對於所環繞的行星,它是體積和品質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內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僅次於木衛一。

品質瘤是指一顆行星或衛星的地殼上一處具有比周邊地方有更強引力的地域。一般來說,通常提及“品質瘤”這名詞,都是與月球有關。但事實上,在地球及火星,甚或在其他行星或衛星,都可能出現品質瘤。品質瘤的出現,與行星或衛星的構成部分的密度有關。

圖解:這張圖顯示史密斯海的地形(上圖)和相對應的重力(下圖)訊息,揭示了其中心有一個品質瘤。

史密斯海(Mare Smythii)是位於月球近月面赤道最東側邊緣上的一座月海。月海所在的史密斯海盆地為前酒海紀代,而環月海周圍的地表特徵則屬酒海紀代,月海本身,即構成月海的地表層是一種覆蓋著愛拉託遜紀玄武岩的晚雨海世高鋁質玄武岩。

圖解:阿波羅8號拍攝的盆地北側邊緣山脈

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背面一座巨大的撞擊隕石坑,直徑大約2500公里,深13公里,最大落差(從坑底最深處到最高壁頂處)16.1公里,它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也被公認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撞擊盆地。它以月球背面二處相對應的地貌特徵所命名:位於盆地北端的艾特肯環形山和另一端的月球南極,但這只是國際天文聯合會提出的臨時名稱,其正式命名仍未確定。南極-艾特肯盆地深色的表面分外醒目,從地球上可看到該盆地位於月球南側邊沿猶如一列巨大山脈般的外側邊緣,有時也被稱為萊布尼茨山脈,但該名稱並沒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認可。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blue feather- Ryan F. Mandelbaum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地球轉了46億年,它是不是一個“另類”的永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