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地球偶爾會受到來自太空的岩石的衝擊,這些岩石要麼在大氣層中爆炸,要麼撞擊地球表面。此外,無論何時,我們的行星的軌道導致它穿過太陽系的碎片雲,我們的行星都會有規律地經歷流星雨的衝擊。然而,也有證據表明,地球經常受到那些小得難以察覺的物體的撞擊,這些物體大約只有1毫米大小。
根據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米爾·西拉傑和亞伯拉罕·勒佈教授的一項新研究,地球的大氣層有可能被速度極快的大流星撞擊——1毫米到10釐米。他們認為,這些流星可能是附近的超新星導致粒子加速到亞相對論甚至相對論速度的結果,它們可以達到幾千倍的聲速,甚至達到光速的一小部分。
過去曾有幾位天文學家(如Lyman Spitzer和Satio Hayakawa)提出,存在這種直徑約為1毫米(0.04英寸)的流星。證據表明,過去至少有一顆超新星曾在地球上大量釋放重元素。眾所周知,超新星可以以亞相對論速度釋放大量的塵埃。我們還在超新星噴出物中看到了噴射物的證據。其中小塊中包含的品質分數是未知的,但毫無疑問,它們中的某些部分可以達到接近光速的速度。
但現在的問題是:比一粒塵埃大的流星是否以亞相對論或相對論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呢。這些流星的直徑為1毫米、1釐米或10釐米。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當前的搜尋方法有關,它根本就不是用來尋找這類物件的。
科學家表示,流星的速度通常接近光速的0.01%。因此,科學家主要尋找來自以這個速度移動的物體的訊號。來自超新星的流星的速度要快100倍(大約是光速的1%),所以它們發出的訊號與一般的流星有很大的不同,這使得它們很容易被當前的觀測所忽略。
流星是彗星和小行星撞擊大氣層並在瞬間燃燒的碎片。2016年8月12日凌晨2點40分,從落日隕石坑國家紀念地的煤渣山上俯瞰,一顆英仙座流星雨沿著夏季銀河系劃過。它留下了一條持續約30秒的發光離子尾跡。攝像機捕捉到一條盤旋的煙霧軌跡,在幾分鐘內向南飄移。
為了進行研究,研究員Siraj和Loeb開發了一個流體力學和輻射模型來跟蹤熱等離子體圓柱體的演化,這些熱等離子體是由亞相對論性流星穿過我們的大氣層造成的。由此,他們能夠計算出會產生什麼樣的訊號,從而為天文學家應該注意什麼提供了一個指示。Siraj解釋說:“我們發現,亞相對論性流星會產生一種可以被麥克風接收到的衝擊波,以及一種可見於光波波長的明亮閃光——兩者都持續約0.1毫秒。而對於小到1毫米的流星,一個小的光學探測器(1平方釐米)可以很容易地探測到地平線上的閃光。”
考慮到這一點,Siraj和Loeb繼續研究出一種基礎結構,讓天文學家能夠確認這些天體的存在並研究它們。例如,新的調查可以納入次聲麥克風和光-紅外儀器,而這些儀器將能夠探測到這些物體進入我們的大氣和由此產生的爆炸所產生的聲音訊號和光學閃光。
根據他們的計算,他們建議一個覆蓋全天空的600個探測器組成的全球網路每年可以探測到一些這種型別的流星。還可以通過現有資料搜尋亞相對論和相對論流星的跡象。最後,甚至有可能使用現有的基礎設施來尋找這些物件。
這樣做相當於研究一組全新的、定期與地球大氣相互作用的天體。它還將為超新星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使天文學家能夠對他們產生的噴出物進行重要的限制。
-
1 #
-
2 #
這是不可能的!光是光子沒有品質!量子力學任何有品質的物質達不到光速!
-
3 #
這是要毀滅宇宙的節奏啊!
有品質的物體怎麼能接近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