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地球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速率早已超越了地球的自我淨化極限。隨著越來越多的地區宣佈地球氣候進入緊急狀態,全球變暖已經成為科學家們的普遍共識。不過,一位英國科學家卻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飽和點,地球即將進入歷時30年的“小冰河期”。

這一說法的依據是太陽活動週期性概率。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的氣候學家Valentina Zharkova近年來一直對太陽活動極小值開展研究,其研究結果表明近年來太陽表明黑子數量大幅減少,似乎進入冬眠期,甚至預測去起拍價氣溫將下降1℃。NASA資料亦有佐證:到2020年,太陽活動將降至近200年來最低水平。

Zharkova以最近發生在加拿大和冰島的極地渦旋作為太陽活動極小值(GSM)已經到來的證據,並認為溫度下降將導致地球上天氣更加寒冷,最低可達-50℃。與此同時,未來中緯度地區的糧食收成將受到重創,因為蔬菜和水果將沒有足夠的生長期。最終結果就是導致人和動物的糧食緊缺,造成糧食危機。

然而,這一說法在全球科學界引發了廣泛爭議。美國NOAA科學家Doug Biesecker認為太陽極小值是太陽自然生命週期的一部分,預計2020年的第25個週期與第24週期(2009-2020)相似,目前沒有任何資料顯示太陽活動進入“冬眠”,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如此。我們更不能對第26個太陽週期進行預測,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可靠的方法預測如此遙遠的未來。

而大多數專家認為,即使太陽活動衰落真的發生了,對氣候的影響也很小。Mathew Owens表示,由於GSM是由多個因素的不同組合觸發的,因此即將到來的GSM可能不會對全球溫度產生影響,預計由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變暖在未來幾十年內仍然起主導作用。此外,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極大地抵消了與GSM有關的太陽能量的減少。因此,人類面臨的仍將是長期的全球變暖危機。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資深科學家Georg Feulner也認為,區域和季節性影響可能更大,預計未來太陽活動極小值對全球溫度的響應範圍大約為±0.1℃,小冰河期到來的說法是不合理的。

責編/朱張航宇

資訊源:Agence France Presse(AFP)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重磅!首次在反物質中,測量到量子效應,或將動搖粒子標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