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顆品質約為太陽8%的恆星釋放出巨大“超級耀斑”X射線,這是一場戲劇性的高能噴發,給天文學家帶來了一個根本問題:因為此前認為在這麼小的恆星是不可能發生這種“超級耀斑”噴發的。這顆恆星,其目錄號為J0331-27,是一種被稱為L矮星的恆星。這是一顆品質如此之小的恆星,僅略高於實際存在的恆星邊界值,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如果它的品質再小一點,它就不會具備產生自身能量所需的內部條件。天文學家在歐空局XMM-牛頓X射線天文臺上的歐洲光子成像相機(EPIC)記錄資料中發現了這個巨大的X射線耀斑。在幾分鐘內,這顆微型恆星釋放出的能量,是太陽最強烈耀斑的十倍以上。當恆星大氣中的磁場變得不穩定並塌縮成更簡單結構時,耀斑就會釋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它釋放了儲存在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能量。
這種爆炸性的能量釋放,產生了突然的亮化(耀斑),這就是新觀測提出了天文學家最大的困惑之處。研究小組成員、德國天文和天體物理研究所的比亞特·斯特爾澤和義大利巴勒莫的INAF-Osservatorio Astronomico di Palermo說:這是這一發現中最有趣的科學部分,因為我們沒有想到L-矮星會在磁場中,儲存足夠多能量來引發這樣的超級耀斑爆發,能量只能由帶電粒子置於恆星的磁場中,帶電粒子也被稱為電離物質,在高溫環境中產生。
然而,作為一顆L型矮星,J0331-27的恆星表面溫度較低,僅為2100K,而太陽的表面溫度約為6000K。天文學家認為,如此低的溫度,不可能產生足夠的帶電粒子,為磁場提供如此多的能量。所以難題是:在這樣一顆恆星上,超級耀斑是如何可能發生的?超級耀斑是在XMM-牛頓資料檔案中發現的,這是義大利米蘭INAF-Di Astrofaica Spaziale e Fisica Cosmica研究所安德里亞·德盧卡領導的一個大型研究專案一部分。
該專案研究了XMM-牛頓在過去13年中探測到大約40萬個資料。而且還特別在尋找奇特現象,如在J0331-27中,得到了這一點。許多類似恆星已經在光譜的光學部分發射出超級耀斑,但這是第一次在X射線波長上明確檢測到這樣的噴發。波長很重要,因為它表明超級耀斑來自大氣層的哪一部分:光學光線來自恆星大氣中更深的地方,接近其可見表面,而X射線來自大氣中更高的地方。
了解在L型矮星上的超級耀斑,與之前在所有波長探測到大品質恆星上觀測到的耀斑異同,現在是該研究團隊的研究點,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找到更多的例子。在XMM-牛頓檔案資料中仍有很多有待發現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只是冰山一角。儘管XMM-牛頓總共觀察了這顆恆星350萬秒,但資料中只有一次來自J0331-27的耀斑。這很奇怪,因為其他耀斑恆星往往也會產生許多較小的耀斑。資料似乎暗示L型矮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積累能量,然後突然發生一次大規模的釋放。
發生頻率較高的恆星,每次釋放的能量較少,而這顆L型矮星似乎很少釋放能量,但在真正的超級耀斑中釋放巨大能量。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情況,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歐空局XMM-牛頓專案科學家諾伯特·沙特爾(Norbert Schartel)說:L型矮星超級耀斑的發現,是基於XMM-牛頓檔案進行研究的一個很好例子,展示了這項任務的巨大科學潛力,也許還有更多驚喜還在資料中未被發現。
參考期刊《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DOI: 10.1051/0004-6361/20193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