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滄海桑田,意味著大海與陸地可以相互轉變。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地質考古表明,數億年前,喜馬拉雅地區就是一片汪洋,現在喜馬拉雅卻成了地球上最高的山脈。我們了解到的一些知識也告訴我們,岩石經過數年的風化等作用,也會成為沙粒和土壤的。那麼土壤是否可以成為岩石呢?答案是能。

滄海桑田

地球上的岩石劃分為三大類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岩漿岩又稱火成岩,是由岩漿形成的;變質岩則是原有的岩石經過變質作用改變其本質形成的;沉積岩,又稱水成岩,就是由土壤(進入地球的宇宙塵埃、火山灰、岩石風化產物等)通過適當途徑,聚於合適環境,經物理、化學作用形成的。

1.沉積岩的形成來源

在大氣、降水、熱液、以及動植物還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影響下,原有的岩石會由大的顆粒轉變為小的顆粒,產生礦物碎屑和岩石碎屑,最後形成鬆散的堆積物。還有火山爆發生成的原始物質——火山碎屑,包括水下火山爆發的(尤其是噴氣)直接進入水體的溶解離子。直接來自宇宙的物質則以隕石、宇宙塵為主,隕石平均 500 顆 / 年,宇宙塵(微球粒)平均 1-5 顆 /m 2 / 年。

土壤壓實成塊,最終慢慢成為岩石

2.沉積岩的形成過程與原理土壤中小碎屑的搬運和沉積

水力、風力還有冰川運動以及自身重力等作用下,許多土壤小顆粒被搬離自己的原位置。在搬運過程中,土壤小顆粒之間將產生碰撞和摩擦,發生某些化學和物理變化,與原始物質之間的差別會愈來愈大。在搬運過程中,受到溶液(主要為自然界中的水)等化學物質的分解作用,長石、鐵鎂礦物等不穩地的組分就會逐漸減少,而石英、燧石等耐風化的穩定組分則明顯增加。土壤顆粒磨圓度會得到提高,也就是更接近球形,同時粒徑會變小。

土壤搬運過程中會按照顆粒大小、形狀、相對密度、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積下來,這種現象稱為地表沉積分異作用。分異作用分為兩種,機械沉積分異作用,受物理因素影響,普斯托瓦洛夫認為其決定因素是碎屑顆粒的大小、形狀、比重、礦物成分、搬運介質的性質與速度;化學沉積分異作用,受礦物溶解度的影響還有外界的 pH 值(酸鹼度)、Eh 值(電位,氧化性或者還原性強弱)、氣候因素、有機物的作用等 。

不論搬運過程是遠還是近,是簡單或複雜;被搬運的土壤顆粒於適宜環境最終沉積下來,形成疏鬆、多孔、大多富含水分的地表堆積體,這個堆積體即為沉積物且已具備了相對穩定的三維構架。

有類沉積岩具有這種一層一層的結構,美國波浪谷就是一種沉積岩

成巖階段

土壤小顆粒沉積物一層一層的堆積,最終被埋於地下。形成沉積岩的時間與所埋深度(壓力)、沉積物的成分、埋藏地的溫度有關,一般深度 1~100m,時間 1千年~1百萬年之間;某些特殊條件下不用埋藏,直接在幾十年內迅速完成固結成為岩石的過程。

凝結形成岩石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在上覆壓力作用下,整體的土壤沉積物體積不斷縮小,孔隙之間的水不斷排出,孔隙被不斷壓縮變小,逐漸緻密固結形成岩石。壓溶作用,在壓力作用下,物質溶解度加大,汽水中大量二氧化碳就是這樣加進去的,沉積物或沉積岩發生區域性溶解,為後續的膠結階段做準備。膠結作用,在沉積物成巖過程中,溶解於孔隙水中的化學物質在微生物等作用下成為碳酸鹽、矽質、鐵質、粘土、長石、石膏、重晶石及自生鹽類等膠結物,將較為鬆散的沉積顆粒粘結成岩石。

​不得不說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在時間的見證下,滄海可以變為桑田,桑田又有可能轉變成一片汪洋。與此同樣的,岩石會不斷的在各種作用下侵蝕風化變成土壤,土壤則會又慢慢的重新凝結成岩石。草木也是枯榮交替著……一切如同輪迴一樣。

或許在大自然中,輪迴也是一種基本法則,新的個體誕生,舊的個體逝去!

參考資料:

張明波.沉積岩的形成過程[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4,(13):87-88. 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4.13.099.

郭少婷.碎屑沉積岩的形成和演化[J].建材與裝飾,2018,(23):224. DOI:10.3969/j.issn.1673-0038.2018.23.185.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文明的曙光——現在的猿猴能變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