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這是網友邀答的問題,有問必答,就不厭其煩的說一下。

在中子星上,一切我們地球上存在的物質都不復存在了。

中子星上只有中子,是一種特殊的物質狀態。

這是由於品質巨大而體積很小的天體,引力壓力太大,原子被壓垮了,原子核也被壓碎了,電子壓進了原子核中,與質子中和成為中子,加上原來的中子,整個星球就是由中子組成的一個大原子核。

一箇中子星的品質必須在太陽品質的1.44倍以上,否則就成不了中子星,這是由於錢德拉塞卡極限決定的。

錢德拉塞卡極限認為,當一顆太陽品質8倍以下恆星死亡時,核心會發生重力坍縮,當坍縮到達到一定程度,電子簡併壓力將會阻擋這種坍縮,這樣的天體就是白矮星。

太陽的歸宿是成為一顆白矮星,體積和地球差不多,上面的密度為1~10噸/立方厘米。

而電子簡併壓能夠承受的最大品質就是太陽品質的1.44倍。

超過這個極限,恆星核就會進一步坍縮下去,成為一箇中子星。

錢德拉塞卡極限公式見下圖:

也就是說最小的中子星品質在太陽的1.44倍以上。

中子星是極端至密的星球,一般半徑在10千米左右。

我們太陽半徑為69.6萬千米,把比太陽還大的一個天體壓縮到只有10千米範圍,壓縮了多少倍?大家隨便算一下,就應該大致知道這個密度有多大了。

所以,中子星的密度一般在每立方厘米1億噸到20億噸之間。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是有原子組成,而原子由核外電子和原子核組成,原子核只佔有原子體積幾千億分之一,卻佔有了整個原子99.96%以上的品質。

也就是說,原子的主要品質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體積卻很小,因此原子核的密度是極大的。

這個大有多大呢?一般認為達到10^17kg/m3,也就是每立方米達到10^14噸,每立方厘米1億噸。

事實上,這個密度只是中子星的下限,一些更加至密的中子星可以達到每立方厘米20億噸。

這樣就可能存在兩個原因:一是原子核的密度比目前認為的還要大;另一個原因就是原子核中子間還是有間隙的,中子星的中子排列比原子核還要緊密。

既然中子星上所有的物質都被壓縮成了中子,也就沒有任何地球物質的性質了,還會有水的存在嗎?

所以,中子星上只有一個大中子核。

不管我們認知的地球上的水還是火,還是人豬馬牛金銀財寶,到了那裡只有一種形態~中子。

全世界所有的人到了中子星,堆在一起還沒有一個指甲蓋大。

中子星引力巨大,靠近它的天體或星際物質都會被它吃掉,當中子星吸積達到太陽品質的3倍以上時,就超過了奧本海默極限,中子簡併壓就再也承受不住品質導致的引力壓力,就再也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其無限坍縮了。

在劇烈的超新星爆炸中,中子星會坍縮排自己品質的史瓦西半徑內,成為一個黑洞。

史瓦西半徑有多大?太陽史瓦西半徑約3000米,一個1.5倍太陽品質的中子星史瓦西半徑4500米,3個太陽品質的中子星史瓦西半徑9000米。

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為R=2GM/C²

也就是2個引力常量與天體品質的積除以光速平方。

品質一旦被壓縮排自己的史瓦西半徑就再也看不見了,成為宇宙中一顆一切通吃的終極天體~黑洞。

這時候的物質就連中子也做不成了,成為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一個虛無的超時空玩意。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實驗室各種儀器原理動圖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