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木星是人類認識最早的五大行星之一,在深邃的茫茫夜空中亙古閃爍,因此它在古代的地位是超然的,經常用它來預測吉凶,朝廷興衰。木星的公轉週期非常接近12年(11.86年),因此在古代被稱為歲星,而西方則以古羅馬神話傳說中最高的神祗朱庇特來命名。

木星直徑14.3萬千米,距離太陽約7.8億千米(平均),它的品質大約是其它行星總品質的2.5倍。地球直徑則只有1.27萬千米,距離太陽1.5億千米,兩者到底有沒有機會相遇,下文來818。

木星會和地球相遇嗎?

一直以來人類都以為天上的星星繞著地球轉,通過長期的觀測後還總結出了其中的規律,而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托勒密將其整理成了地心說之大成,其複雜而又精確的計算指導了人類生產與航海將近1500多年,儘管也有很多人懷疑過這個規律,比如行星的軌跡會逆行,太陽在天空中一年的軌跡是個8字形,但一直到哥白尼時代,才真正被推翻。

哥白尼的日心說解釋了行星執行的奇怪軌道,將托勒密複雜地心說改成了簡單的日心說,但哥白尼認識的侷限,認為行星的軌道是正圓形的。很快開普勒通過觀測發現了行星的軌道是橢圓的,並且總結出了天體執行的三大定律。

牛頓在伽利略的和開普勒以及哥白尼的基礎上,以萬有引力統一了這些天體的執行規律,因此開始了經典力學的輝煌時代,在其之後還有一大波科學家天體執行規律而付出努力,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拉普拉斯,他在1773年證明了行星的軌道大小隻有周期性變化,即木星軌道為什麼會收縮,土星軌道為什麼又不斷擴張,證明為偏心率和傾角的3次冪。

拉普拉斯

另在1786年證明行星軌道偏心率和傾角總保持很小和恆定,並且能自動調整,行星的攝動效應是守恆和週期性變化的,不會積累也不會消解!拉普拉斯在太陽系軌道的穩定性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並且在1799年~1825年間出版了5卷16冊的煌煌鉅著《天體力學》將他的研究成果以及前人的積累統統包含在內,成為經典力學的另一極:天體力學!

所以拉普拉斯在18世紀就已經證明了太陽系的行星軌道非常穩定,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們會在各自的軌道上相安無事,即使有攝動也會自動調整,不會出現兩顆行星相撞的情形!

木星衝日和與它相遇的星星

但準確的說,木星和地球還是有相遇機會的,只不過地球的陰影投射在木星上,只不過地球太小,而且距離太遠,因此理論上來看只能降低些許太Sunny在木星上的強度,卻無法看到地球投下的陰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地球確實和木星以某種方式相遇了!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地球凌日期間,木星肯定是衝日的,而由於地球軌道平面和木星位置存在角度差,木星衝日期間不一定是地球凌日!

木星衝日:內行星和外行星在環繞太陽公轉的時候與處在了同一直線上,外行星稱為衝日,內行星成為凌日!衝日期間是外行星最佳觀測時段。不過木星衝日週期很短,大約每隔399天即可欣賞到一次衝日。最近的兩次衝日時間為:

2019年06月10日 15:27 4.2842 -22°26′

2020年07月14日 07:58 4.1395 -21°54

今年7月份就是哦,當然未來週期,各位可以自行往上加,算個差不多就行,木星那麼遠距離,差一點點時間也看不出來。

真正和木星相遇的星星

蘇梅克-列韋9彗星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少朋友應該是經歷了慧木相撞的時刻,這是人類第一次目睹到彗星撞擊一顆行星,只是比較可惜最大撞擊點位於木星背離地球的方向,但木星快速自轉,馬上就讓我們看到了撞擊後巨大的陰影。

這顆彗星是1992年7月8讓的近木點時落入了木星的洛希極限,這是木星的引潮力導致其他天體解體的一個範圍,這顆彗星在木星引力的撕扯下碎裂,在1994年7月返回木星附近時,碎裂的碎片在17日4時15分到22日8時12分的5天多時間內陸續撞入了木星,使得人類第一次欣賞到這種行星撞擊的天文事件。

很可惜那會伽利略儘管在1989年已經升空了,但很可惜1995年12月才進入環木星軌道,完美的錯過了慧木相撞,另外伽利略探測器退役後,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於2011年8月5日12時25分,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點火升空,並於2016年1月13日下午2點進入木星軌道,到現在朱諾仍然在繼續履行它的職責。

朱諾號探測器

地球千萬不能和木星相遇,即使《流浪地球》時也不行,畢竟地球這幅小身板還經不起木星的大風大浪,所以就讓探測器代表地球去和木星握個手吧。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美國衛星掃過中國的一片沙漠,聯合國都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