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自走上工業道路以來,不斷髮展的科技水平讓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視野層次,相比數百年前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我們知道了宇宙誕生於138億年那場爆炸,爆炸之後一億年內第一批恆星雛形開始出現。爆炸發生後大約20億年左右,宇宙開始慢慢穩定,基本形成我們今天所觀察到的宇宙樣貌。

大約在50億年前,我們生活的太陽系開始漸漸在銀河系雜亂的星雲中出現,之後過了約4億年,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出現了。

地球上的人類,在數百萬年前從古猿進化為了智人(現代人類的祖先),在一萬年前學會了固定耕種模式的農業,而後經過數千年的積累沉澱,在數百年前開始了工業革命,最終在幾十年前邁出成為太空文明的第一步。

從這個發展過程中不難看出,人類文明其實屬於“加速發展”的節奏,從一個時代進入另一個顛覆過往時代所需要的時間,正在變得越來越短。

正是這不斷加快的發展節奏,致使許多人心中產生一個疑惑:1000年後的人類文明會是什麼樣呢?

其實如果單純從“加速發展”的角度看,想要準確預言1000年後人類會是什麼樣,似乎有些天方夜譚。而另一方面,如果純粹從數學角度而言,“進入下一個時代所需的時間越來越短”其實也是有些矛盾的,難道這個時間會縮短成幾分鐘,甚至是幾秒鐘嗎?這當然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

因此,許多社會學家分析認為,人類文明現在之所以能夠出現加速發展的情況,主要得益於我們現實能力和理論認知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

其實這句話是很好理解,我們都知道20世紀被稱為物理學的“黃金時代”,因為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個現代物理學支柱理論就是在那個時候被提出。

而如果想要達到這些理論認知對應的生產力水平是需要很大的跨度的,由於人類正處於對這個跨度的突破之中,所以文明和科技才會呈現加速發展的狀態。

一旦突破了這個跨度,實際生產力和理論生產力平衡了,那麼人類文明或許就會像之前幾千年發展一樣:在極限水平之下起起落落,整體保持大致平均的狀態。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也就明白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可能永遠處於加速狀態,而加速狀態能保持多久關鍵在於基礎物理層面能取得多大的突破。

而無論基礎物理學能取得多大的突破,它的“上限”還是能夠被看清楚的,因為都得遵守宇宙中的物理規則,比如無法憑空創造物質等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1000年後會發展成為什麼樣,科學家還是能給出肯定答案的。

首先,可控核聚變、正反物質湮滅、戴森球等獲取能源的方式人類肯定已經掌握了,因為這些方式現在已經有了對應的理論,而人類使用這些能源獲取方式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解放生產力,讓人們可以更加輕鬆地做想做的事情。

如果不考慮長距離的星際旅行,那麼這些能源獲取方式,完全能夠幫助人類得到用之不竭的能量,這個時候對於完全解放生產力的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就不是“怎麼辦”的問題了,而是“想要什麼”的問題。

因此,結合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和人工智慧,人類可以輕鬆做到,將大腦中想到的東西直接輸出成實物,也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

當然了,想要達到這樣一個完美狀態,有一個前提就是不進行星際旅行,因為星際旅行在能源消耗上是一個無底洞。

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我們可知,物體無限接近光速,物體的品質同時也會變得無限大,同時物體內部的時間節奏也就會無限降低,所以這個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是無法想象的,甚至可能將整個太陽系的能量都抽空,也無法將一個物體加速到無限接近光速。

所以如果未來人類想要以星際旅行作為擴寬生存空間的途徑,那麼必然會消耗掉這些先進能源所帶來的福利。

不過,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星際旅行也能給人類帶來難以想象的好處。根據“鐘慢效應”,如果人類進入了一艘無限接近光速的飛船中,那麼就算外面過了幾百年,飛船裡面的人可能只感覺過了一瞬間,出來還是進去時的年齡和樣貌。

所以依據以上兩方面,並且不考慮外部威脅以及人類內部戰爭的話,科學家們認為1000年後的人類社會會處於這樣一個狀態:先進的能源獲取方式解放了人類的生產力,先進的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讓人類幾乎處於“心想事成”的狀態。

那些人類社會消耗不了的能量將會被用來進行星際探索,以擴大人類的生存空間,而生存空間和能源問題解決了,人類社會內部矛盾將會降到最低,人類文明會穩步向前發展。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確定了! 太陽系第20大天體,命名為“共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