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21年1月22日起,本系列文章每天將提供給科譜愛好者2種國內外科學暫時無法解釋的現象。大家知道,當古人遇到科學暫時無法解釋的現象時,常用鬼神搪塞;今人多將未解之謎推委給外星人。不過,誰要想破解這些科學未解之謎,就不要捏造鬼神和外星人,倘有真正破解者,也許會留名於國內外科學發展史中。

① 還記得上一次的潤秒嗎?原子鐘自1970年以來,以毫秒為單位準確地記錄著每一天的時間,到2020年為止,50年間共有27個年頭的全年時間長度多出了1秒,因此有27個年頭在年終那一天增加了1秒,稱之為“潤秒”此前的最後一次潤秒發生在2016年。不過,據《每日郵報》前幾天報道,從2020年年中開始,地球的自轉速度變快了,以超過過去50年的自轉速度運轉著。地球自轉速度加快,就意味著地球上一天的時間變短了。最短的一天發生在2020年7月19日,短了1.4602毫秒。現在平均每天短了0.5毫秒。對於每天都大把大把消費時間的"時間富豪"來說,這點時間的差異不算回事;但對於航空航天、定時定位、導彈制導來說,有可能是致命的誤差!這種僅在原子級別上發現的時間丟失,產生的影響卻是深遠的。世界各國的測時人員正在討論,要不要及時地刪掉1秒,以及在什麼時候刪除這1秒,以保證地球定時定位的準確性。不過,我在想另外一個問題,地球自轉速度變快對地殼地幔下面熾熱的岩漿會帶來什麼影響?對地球的板塊運動和地震會帶來什麼影響?是福還是禍?

② 據媒體報道,莫斯科天文館科學家亞歷山大•雅庫舍奇金宣佈,2021年1月5日北京時間15:48(北京時間是由莫斯科時間折算而來),地球處於近日點。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橢圓軌道上執行,每年到達近日點的時間處於北半球的冬天,一般是1月2日~5日,剛好是中國農曆的二九寒冬。地球的公轉週期是365天6小時9分10秒,公轉平均速度每秒29.765公里,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1億4959萬8291公里,近日點的距離將比這個平均距離少250萬公里。看到這裡,我不禁在想,地球為什麼"被設計"得這麼理想?地球近日點到太陽的距離與遠日點到太陽的距離之差大約有500萬公里。按照輻射的規律,被輻射截面的能量密度(單位面積上接受的輻射量),與到輻射源距離的3次方成反比,顯然地球在近日點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與在遠日點接受的輻射量之差,應當是非常巨大的。雖然有人可以辯解說,沒關係,地球有可以多多少少均衡溫度的大氣,還有熱容量比空氣大得多的海水,不會產生像月球上那麼大的溫差;但是你也別忘了,正午的太陽與早晚的太陽給我們造成的環境溫度是不同的,更不用說白天與夜間的溫差!為我之所以說"地球被設計得太理想了",是因為太陽對地球輻射量大的時候,正好是我們北半球的冬天,北半球不至於太冷,南半球以海洋性氣候為主,多出的輻射量讓熱容量高的海水慢慢受用去吧;試想一下,大陸性氣候面積較多的北半球如果正值炎熱的夏天,因為近日點的原因而接受更多的太陽輻射量的情況下,人類是何等的煎熬!北半球冬天的時候,如果地球正處遠日點,人類的生活環境是不是更冷、需要更多的能源取暖?

14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饒毅事件(1):中科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是個什麼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