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Cell:腸道真菌如何塑造抗真菌免疫?

Cell——[38.637]

① 健康人和小鼠中,相當比例的腸道共生真菌(尤其是念珠菌屬)能被血清中的抗真菌IgG識別,腸道中的白色念珠菌是這類抗體的主要誘導者;② 小鼠試驗表明,腸道的真菌定植能引起腸外(脾臟)淋巴組織生髮中心B細胞擴增,產生的抗真菌IgG可抵抗正常甚至免疫抑制狀態下的多種念珠菌感染;③ 抗真菌IgG的生成依賴於先天免疫調控因子CARD9和CARD9+CX3CR1+巨噬細胞,在侵襲性念珠菌病患者中CARD9功能缺失性基因突變與抗真菌IgG應答缺陷相關。

【主編評語】

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能透過誘導特異性的抗體,發揮對特定病毒和細菌病原體的免疫作用,但是目前針對真菌病原體的疫苗和中和抗體療法還非常缺乏。Cell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腸道真菌群在誘導宿主的抗真菌IgG抗體免疫中發揮關鍵作用。該研究表明腸道中的真菌(比如白色念珠菌)能透過CX3CR1+巨噬細胞的CARD9訊號,引起腸外淋巴組織中的生髮中心B細胞擴增,以產生抗真菌IgG,從而保護宿主抵抗致命的系統性真菌感染。這些發現對於研發抗真菌的疫苗和抗體有重要意義。(@mildbreeze)

【原文資訊】

Human gut mycobiota tune immunity via CARD9-dependent induction of anti-fungal IgG antibodies

2021-02-05, doi: 10.1016/j.cell.2021.01.016

① 微生物組創新可助力解決食品安全、糧食保障、廢物處理、氣候變化以及人類福祉相關問題;② 微生物組創新在食品、飼料和生物能源生產中起重要作用,支撐資源再迴圈;③ 植物微生物組可用於增加農作物產量、改善作物抗性,食物微生物組可用於發酵食物;④ 土壤微生物組可用於生物肥料製作、固定土壤養分,環境微生物組可用於降解毒害物質、廢物處理;⑤ 需更多研究、國際合作、資料共享,實現安全可靠的微生物組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

【主編評語】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以生物經濟戰略為主要策略,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減緩氣候變化。Nature Microbiology發文,闡述聯合國採用‘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關於微生物組創新的部分。值得借鑑和響應。(@好雨)

【原文資訊】

Microbiome innova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2021-01-28, doi: 10.1038/s41564-020-00857-w

Science子刊:特定大腸桿菌或干擾母親育兒行為?​

Science Advances——[13.116]

① 採用悉生小鼠模型發現大腸桿菌E. Coli O16:H48影響母體-後代系統,幼鼠消耗乳汁少、生長髮育遲緩;② 互動養育可逆轉相關表型,表明 E. coli O16:H48對子代沒有直接致病作用;③ E. coli O16:H48干擾產婦育兒行為的成熟,不喜社交、用於育兒的時間、行為顯著低於對照組;④ E. coli多菌株分析顯示O16:H48的色氨酸代謝相關基因表達具特異性;⑤ E. coli O16:H48母體定植,干擾子代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訊號轉導,導致發育遲緩。

【主編評語】

大腸桿菌是最早定植初生腸道的細菌之一。Science advances發表文章,揭示了大腸桿菌E. Coli O16:H48這一人源的非致病性菌株,如何影響母鼠育兒意願、育兒行為的成熟,從而損害幼鼠出生後早期生長髮育。(@好雨)

【原文資訊】

Microbiota control of maternal behavior regulates early postnatal growth of offspring

2021-01-29, doi: 10.1126/sciadv.abe6563

腸道菌群或影響曲妥珠單抗治療HER2+乳腺癌的效果

Cancer Research——[9.727]

① HER2+乳腺癌小鼠中,抗生素或抗生素治療鼠的糞菌移植降低曲妥珠單抗的抗腫瘤效果;② 曲妥珠單抗導致腫瘤中CD4+ T和GZMB+細胞的招募,誘導DC活化和IL12p70的產生,而抗生素損傷這一過程;③ HER2+乳腺癌病人中,與獲得病理完全應答(R)患者相比,無應答患者(NR)的α-多樣性較低;④ R和NR的糞菌移植到HER2+乳腺癌小鼠,可重現患者對曲妥珠單抗的反應;⑤ 糞便菌群β-多樣性與腫瘤中干擾素、IL12-NO、活化CD4+ T和DC相關的免疫訊號呈正相關。

【主編評語】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透過調節宿主免疫系統影響抗腫瘤治療。Cancer Research近期發表的文章,透過對HER2陽性乳腺癌小鼠模型和病人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直接影響曲妥珠單抗的治療效果,提示我們調節腸道菌群或可用於最佳化曲妥珠單抗治療,或者腸道菌群具有成為治療反應標誌物的潛能。(@愛的抉擇)

【原文資訊】

Gut microbiota conditio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rastuzumab in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2021-01-22, doi: 10.1158/0008-5472.CAN-20-1659

Nature子刊:降低乳腺癌風險,該何時進食?

Nature Communications——[12.121]

① 限時進食(TRF)改善絕經後肥胖驅動的乳腺癌小鼠的代謝、肝脂肪變性、葡萄糖和胰島素耐受,提高全身胰島素敏感性;② TRF改善高胰島素血癥、恢復晝夜節律基因表達、抑制腫瘤生長、延緩腫瘤發生、減少其肺部轉移;③ 肥胖誘導的高胰島素血癥或為腫瘤生長的驅動因子。體外實驗表明胰島素是乳腺癌細胞的促細胞分裂劑;④ 用二氮嗪抑制胰島素分泌可模擬TRF效應,而人工升高胰島素則可逆轉TRF的作用,表明TRF透過調節血胰島素過多抑制腫瘤生長。

【主編評語】

限制卡路里、進食量的確可以改善代謝、減少肥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症程序。但眾所周知,很難堅持。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文章闡述限制進食如何在肥胖驅動的乳腺癌小鼠模型中抑制腫瘤生長。前有“人如其食”的諺語,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則表明何時進食也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好雨)

【原文資訊】

Time-restricted feeding normalizes hyperinsulinemia to inhibit breast cancer in obese postmenopausal mouse models

2021-01-25, doi: 10.1038/s41467-020-20743-7

膳食干預改善乳腺癌患者肌少症性肥胖

Clinical Nutrition——[6.36]

① 根據WCRF/AICR指南,患者總能量消耗,每天1.2-1.5g/kg(體重)的蛋白質供給、5-9份水果和蔬菜,當BMI不小於25時限制熱量(每天500-1000千卡);② 共22名新診斷為浸潤性導管/小葉乳腺癌(臨床I-III期)的女性患者完成上述干預,確診時68%的人超重或肥胖;③ 干預6個月後,患者平均體重、脂肪質量、腹部脂肪、內臟脂肪分別下降3.1kg、2.7kg、400g和118g,而骨密度、去脂質量和四肢骨骼肌質量均無變化;④ 患者的絕經狀態對上述效應並無影響。

【主編評語】

乳腺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發生肌少症性肥胖,影響預後和生活質量。本研究利用動態宏量營養素當量選單法(MEM)對該人群進行膳食干預。干預半年後,患者的體重、體脂均降低。文章認為,基於食物的個性化營養干預,可能有助於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肌少症性肥胖。(@兵兵)

【原文資訊】

An individualized food-based nutrition intervention reduces visceral and total body fat while preserving skeletal muscle mas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 antineoplastic treatment

2021-01-08, doi: 10.1016/j.clnu.2021.01.006

飲食炎症指數與結直腸癌復發或全因死亡沒有相關性

Clinical Nutrition——[6.36]

① 對結直腸癌(CRC)確診患者進行隨訪研究,發現1394人中復發228例,1478人中死亡279例;② 確診時和確診後六個月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半定量的問卷調查,發現飲食越偏向於促炎,則炎症標誌物TNFα、hsCRP和炎症分數越高;③ 飲食炎症指數和結直腸癌的復發或全因死亡率沒有相關性;④ 飲食的炎症潛能對癌症復發和死亡率的影響更可能出現在具有炎症特徵的腫瘤中,進一步的研究還應考慮到腫瘤分子亞型。

【主編評語】

飲食的炎症指數與結直腸癌的發生和死亡率有關。然而,它是否與結直腸癌的復發有關尚不清楚。Clinical Nutrition近期發表的文章,透過對結直腸癌患者的隨訪研究和飲食炎症潛力的研究,發現飲食炎症指數與結直腸癌患者的復發或全因死亡率沒有相關性。(@愛的抉擇)

【原文資訊】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dapted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and colorectal cancer recurrenc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2021-01-11, doi: 10.1016/j.clnu.2021.01.004

夜間光照與節律紊亂影響胰腺癌風險

Cancer Research——[9.727]

① 從NIH-AARP(美國退休人員協會)飲食和健康研究中納入超過46萬名參與者,對夜間光照(LAN)和胰腺導管癌(PDAC)進行關聯性研究;② 隨訪時間長達16.2年,佇列中共發現2502例PDAC事件;③ 研究發現較高的LAN暴露與PDAC風險升高相關;④ 相比LAN最低的四分之一人群,LAN最高的四分之一人群的PDAC風險增加27%(HR,1.24),且與性別無關;⑤ 相比肥胖組,正常組和超重組中LAN與PDAC的相關性更強。

【主編評語】

晝夜節律受干擾可能影響癌症發生。最近的研究表明,夜間光照(LAN)是一種晝夜節律干擾物,可能是癌症的風險因素。此外,LAN還與肥胖與糖尿病有關,而這兩種疾病也是胰腺導管癌(PDAC)的危險因素。最新發表在Cancer Research的研究支援LAN和晝夜節律打亂可能是PDAC危險因素的假設。(@楂小夭)

【原文資訊】

Light at Night and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the 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

2021-01-29, doi: 10.1158/0008-5472.CAN-20-2256

腸道菌群代謝功能或可用於預測IBS患者對低FODMAP飲食的應答

Clinical Nutrition——[6.36]

① 納入5項研究(共涉及152名接受低FODMAP飲食干預的IBS患者),分析干預前的糞便菌群與應答的關聯;② 與對低FODMAP飲食不應答的患者相比,高應答患者的糞便菌群中的甲烷產生及短鏈脂肪酸代謝通路顯著富集;③ 基於甲烷及脂肪酸代謝的菌群資料,可較準確地預測患者對低FODMAP飲食的應答;④ 瘤胃球菌屬1、瘤胃球菌科UCG-002及Anaerostipes菌屬(與糞便短鏈脂肪酸水平呈正相關)可作為預測患者對補充短鏈脂肪酸的應答的生物標誌物。

【主編評語】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透過對接受低FODMAP飲食干預的IBS患者的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後發現,干預前的腸道菌群中甲烷及脂肪酸代謝通路富集的患者,對低FODMAP飲食有更好的應答。(@沈志勳)

【原文資訊】

Methane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pathways are predictive of Low-FODMAP diet efficacy for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21-01-11, doi: 10.1016/j.clnu.2020.12.041

14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21世紀出現的6種未來可能改變我們生活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