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壽命長短的衡量標準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常見的有:
(1)壽命的長短與物種的個頭有關係。如蒼蠅的壽命是60~90天、老鼠的壽命是1~3年、人類的平均壽命是80年左右。貌似看起來是和個頭相關,但是再仔細一想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比如大象的體積比人大很多,但是壽命和人差不多,此外,鯨魚的個頭也比人類大很多,壽命也和人相差無幾。
鯨魚
蒼蠅
大象
(2)衰老的快慢和運動有關。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不斷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能力,延緩衰老的步伐。但是也有人認為,生命在於靜止,越是少動的動物,它們的壽命越長、衰老得越慢,如烏龜和一些冬眠的動物,長時間的靜止,它們的壽命就很長。
烏龜
(3)壽命的長短和溫度有關係。寒冷地方的人的平均壽命要比熱帶的人壽命高,於是很多人認為衰老速度和環境溫度有關。
熱帶地區
面對這些紛亂的觀點,很多人被迷惑了頭腦。其實很簡單,我們不要侷限於事物的表象,應該撥開迷霧見日出,只需要看一項主要的指標——生物體代謝的速率。如果代謝的速率比較快,那麼這個物種的壽命便相對較短;反之,這個物種的壽命便相對較長。烏龜的長壽,不僅僅是因為它的不運動,而是它體內物質代謝的速度緩慢。冬眠的動物除了必要的生理活動以外,其他的代謝也基本上處於靜止狀態。
衰老的速率、壽命的長短不能簡單地以運動、靜止、個頭、環境來衡量,而是應該看代謝的速率等一系類綜合的因素。此外,我們還提倡長期、有規律、適度的運動,這也有助於提升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
《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有記錄可考的最長壽的人是122歲的法國女性Jeanne Calment。人類壽命極限的一系列疑問和出現的各種複雜現象,少數已經被我們解析,但更多的尚處在研究之中。
吉尼斯證書
人類的壽命究竟是多少呢?對於這一問題眾說紛紜,目前主要有三種假說:
第一種假說是荷蘭解剖學家巴豐提出的,哺乳動物的壽命一般相當於生長期的5~7倍。人的生長期需要15~20年,他採用生長期的測演算法,大致推算出人的自然壽命應該是在100~175歲。
第二種演算法是哈爾列爾等科學家提出來的,即性成熟期測演算法,哺乳動物的壽命一般為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的性成熟期為13~15歲,據此,人的自然壽命應該在100~150歲。
第三種說法來自於美國生物學家赫爾弗利克,他採用的是細胞分裂次數和分裂週期乘積計算法。因為人體細胞的分裂次數大約為50次,分裂週期一般在3年左右,這樣人的自然壽命應該在110~150歲。
結合以上三種學說表明,人的理論壽命應該在120~150歲,但是現實生活中鮮有人能夠達到。同時我們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人類中女性的壽命極限要明顯高於男性,一般長壽者以女性居多。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科學統計,正常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要高7~10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基因角度分析,女性的性染色體是兩條X染色體,而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另外一條是Y染色體。相對於X染色體來說,Y染色體要少,不僅承受外界風險的能力要差,攜帶基因的能力要小一些,還少了一些長壽的遺傳因子。
X和Y染色體
無論是在矇昧落後的古代還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類一直在尋求永生。從目前人類的知識儲備推斷,人類長生不老的願望基本是不能實現的,其中的原因林林總總,包括環境的負載能力、人類自身的繁衍需求、人類自身的生理極限等。
1、人體的遺傳物質DNA好比“天書”,總共有30億個鹼基,包含了10萬個基因。每一次DNA複製總會出現些許難以避免的錯誤,有的錯誤會被人體的自我修復機制所糾正,有的錯誤不是出在編碼重要蛋白質的基因上,所以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影響。但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複製次數逐漸增加,錯誤出現的機率會逐漸加大,出現遺傳突變的可能性便會增加。同時,我們自身的糾錯機制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就像現實生活中越是高齡的產婦越容易生出一些有缺陷的胎兒,這都是一個道理。因此,“長生不老”對我們人體來說意味著太多的突變和不確定性。
DNA鏈
2、從環境的承載能力來說,在人類尚在宇宙中發現其他的宜居星球前,長生不老就是一個災難。人口指數式的增長很快就會超越地球的負載極限。人的生存需要空間,需要佔有一定的社會和環境資源,當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便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瘟疫、饑荒……
外太空旋渦星系
因此,不論是從人類自身的生理極限,還是從外界環境的容量閾值來看,長生不老都不是一個好選擇!當然,延長人類的平均壽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乃至於將人類的壽命延長到極限的150歲都是有可能的。我們希望看到人類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