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編者按,暗物質的存在、紅移假想的漏洞,宇宙加速膨脹有可能是錯誤的。

首先宣告,目前宇宙理論和微觀世界理論都是侷限於現有觀測手段和能力的假想,並沒有得到100%的證明。如果您不認同這個觀點,那就沒有必要再看下去了。

科學並不是真理,而只是通往真理的途徑

近代以來,我們所有的科學理論,都是基於觀測和計算,透過資料得出推論的。這些推論還不能成為真正的結論,還只是一種試驗結果。哈勃的紅移理論,更像是一種假說,雖然它主導了宇宙膨脹學說,但它仍舊是有漏洞的。

為了解釋紅移現象,目前的三種紅移理論——多普勒紅移、引力紅移、宇宙學紅移,最終推導得出的結論,相隔越遠的天體紅移就越明顯;然而,當他們觀測到紅移的速度超過了光速時,這個理論就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宇宙的邊界,微波背景輻射的紅移指數已經達到1000,正常星系的紅移達到0.1,最新發現的較遠星系已經達到4。所有這些資料,都指向宇宙膨脹已經超越了光速這一結論!很顯然,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宇宙的膨脹不可能超過光速!因為如果超過了光速,我們根本不可能再接收到這些星系的光線,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紅移理論的侷限性和悖論

看似能自圓其說的紅移理論一再增加補丁,但由於出現了超光速的悖論,它甚至不能解釋銀河系中存在的恆星紅移現象——相對於地球觀測者,銀河系中應該有一半紅移,一半藍移,而事實上藍移的恆星非常少;它只能推斷,整個仙女星系出現反常藍移現象,銀河系和仙女星系將碰撞的結論。

另外,紅移理論完全忽視了暗物質可能對光線頻移發揮了作用。我們在研究宇宙膨脹的時候,紅移係數為4的天體,按照紅移理論,其移動速度已超過光速,但事實上,他們離開的速度不會超過光速的90%。透過反推,我們就可以知道,紅移天體的距離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遠,宇宙的膨脹也沒有那麼快。

也就是說,現有宇宙膨脹理論必須得到修正。與大氣光譜吸收線不同的是,大尺度之下,以太可能會改變光線的頻率,而不會形成光譜吸收線。星系的距離越遠,紅移現象就越明顯,或者說以太對光線的影響就越明顯!

邏輯漏洞,紅移與宇宙膨脹的弱相關性

假定恆星在發光的時候,能夠發出紅外線到紫外線之間的連續均勻的光譜。眾所周知,可見光只是連續光譜中的一小部分。當光線發生頻率移動的時候,可見光的範圍整體移動,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到達觀測者的光線仍舊是從紅外線到紫外線,而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說,紅移可能根本不應該被觀測到。

然而紅移又被實實在在地觀測到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裡有一種常識性解釋:那是因為紅色光的波長較長,更容易穿過宇宙以太,而相同能量、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在太空長途旅程中被吸收了,所以恆星的光線呈現出紅移的特點。

這裡舉一個例子,或許你會有更直觀的理解,手機通訊電磁波,從2G到3G到4G,再到5G,它們的傳輸能力是不一樣的。頻率較低的2G訊號,可以覆蓋100公里(一座城市只需要一座2G基站),而頻率越高的電磁波覆蓋的範圍就越小,比如5G訊號只能覆蓋200米——以成都為例,這座城市需要10萬多座5G基站才能完成全覆蓋。

也就是說,在相同能量下,波長越長、頻率越低的電磁波,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可以傳得更遠。

宇宙膨脹和紅移可以這樣解釋

由於廣義相對論中光速具有30萬公里每秒的恆定性,與宇宙膨脹超光速存在悖論,所以宇宙膨脹理論和紅移理論需要被重新審視。

首先,為了幫助現代科學自圓其說,我們推出了暗物質影響紅移這個思路,來修正宇宙膨脹還限定在光速之下的說法。

其次,若紅移本身都是站不住腳的理論,那麼大爆炸理論和宇宙膨脹學說就失去了理論基礎,天體物理和宇宙學將被重新改寫。

有了這些認識,我們就不會將紅移理論和宇宙膨脹學說視為神話,而是想方設法找到背後的真相。

我們可以假設,紅移並不是天體互相遠離,而是紅光的穿透能力更強呢?也只有這種假設,才能夠解決紅移理論和宇宙膨脹所面臨的悖論和困境。

驚天秘密!宇宙或許根本沒有膨脹

既然紅移可能並不代表天體相互遠離,而是受其中的以太影響,那麼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個驚天大結論:宇宙根本沒有膨脹!有可能它維持穩定,也有可能她正在收縮。

紅移的程度決定於其間以太的量,相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即使其紅移值能達到1000,但它也沒能超過光速,而宇宙大爆炸自然也是不存在的了。

這時需要重新構建一個廣義相對論的宇宙模型,我們以光為宇宙的基礎構架,任何物質都不能超過光速。我們的宇宙是由光構成的海綿體(形成一個光膠體),而物質世界會遠離光,獲得質量後,形成宇宙宏觀世界。

可以假設的是,宇宙宏觀世界或許可以正在收縮,逐漸遠離光膠體,從而體現出紅移的現象。與這種收縮對沖的是,宏觀宇宙表現出的熱寂現象。

這種假設是否成立,從邏輯上也許說的過去,但仍需要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共同論證。當一種思想擺脫傳統束縛,打碎思想桎梏,人類文明的終極課題或許近在咫尺。

13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以後在火星上可以直接生產燃料?日本發現二氧化碳變燃料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