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外太空一直在我們的世界有一層神祕的面紗,人們為了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存環境以及在定位方面的技術探索,外太空探索是一個重要的研究。當時的蘇聯與美國之間的冷戰促使了人類開始探索外太空,從此探索之路不斷前進,中國也是前行中的一個使者。

“2003年10月15日上午九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州五號將宇航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五星紅旗送入了太空”,那一天全國各大報紙、電視臺都爭相報道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螢幕上播放著宇航員楊利偉在太空的場景。這一刻,標誌著中國成了前蘇聯(俄羅斯)、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楊利偉,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飛行員。從小到大,他的每一個重大的決定幾乎都是圍繞著飛行的,從小刻苦學習考入了飛行學院,從飛行學院畢業的他由如願以償的成為了一名空中飛行員。從1987年正式成為飛行員到1996年,他已經成為了擁有1350個小時的飛行經歷的一級飛行員。

那時,我們還在緊鑼密鼓的研究中國的第一代飛船,因此宇航員身份逐漸向熱愛飛行的他敞開了大門。

抱著對飛行極其的熱愛,楊利偉參加了中國宇航員的選拔賽。這場選拔,整整耗時兩年,層層的嚴格篩選和不斷的重複訓練,最終從1500名飛行員選出了楊利偉和另外13名優秀的飛行員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代宇航員。

成為宇航員後,更加嚴厲的訓練也到來了。這場魔鬼訓練從心理、生理、精神等多個方面挑戰人的生理極限,這這幾年的訓練當中,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沒有告訴過楊利偉,即使是他的母親生病,家人也瞞著他,害怕他受到影響。就這樣,他經過了5年零6個月的魔鬼訓練,一次又一次的出色完成訓練,離他的夢想更近了一些。

長期的訓練加上對飛行的熱愛,2000年他晉升成了中校軍銜,這是對他多年付出的一絲鼓勵,同時他也具備了獨立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擁有了三級航天員的資格,並從當初了13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接受了飛船昇天這一艱鉅的人物。

2003年10月15日北京上午九點,楊利偉乘坐由長征二號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首次進入了太空,進艙門前他對工程師說:“明天見。”

2003年,這注定不是普通的一年,這一年世界航天史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美國的太空梭和飛行員遇難、俄羅斯飛船偏離著陸、巴西火箭平臺爆炸等等,使航天發展陷入了更加危險的境地,宇航員的這一高危職業更加增添了風險。因此,這一年的頻頻事故,中國的首次飛行任務顯得更加危險重重,沒人能保證他是否能夠平安歸來,那一天國人都在為這一位優秀的宇航員擔心,祈禱他的平安歸來。

指揮廳的大螢幕上,播放著他在飛船上的畫面。畫面偶爾卡頓,但宇航員的表情一直都很平靜。殊不知,此時他正在接受著一場生死考驗。16日6時,在太空中呆了21個小時後平安地回到了地面,直到他出艙門的那一刻,擦了擦嘴角,沒人看到嘴角的血絲。他只是微笑著和全國人民說“感覺良好”。從此,太空中有了中國人的印記。

但在他的自傳《天地九重》中,他清楚了描寫了在太空中的各種危險和艱鉅。在返回階段,大概6時,飛船本來沿著原來的軌道準備著陸時,途中經過了稠密的太空層,太空層裡外的溫差十分大,由於強烈的溫差變化,即使堅硬的太空船也因受到了強烈的熱脹冷縮而發生了巨大的形變,不時傳來絲絲的“砰砰”聲,裂紋也有些可見,倘若那一刻不能快速離開大氣層,可能飛船就此碎裂,再也不會回到地球。經過長期的訓練,他憑藉著技術過硬脫離了危險。同時因為身體的緣故, 他也不再繼續飛行。

時隔多年,航天技術在不斷進步發展。重拾記憶是為了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當時中國為了不被他國牽制,不得不加快速度找到自己的定位衛星。在奮鬥的道路上,這樣一群時代的前行者,他們一路拼搏,夜以繼日的接受極限挑戰,一次次的冒著風險,為航天事業開闢疆土。

除了楊利偉,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在為我們製造歲月靜好的生活。我們要做的是不忘歷史,艱苦前行!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致命病毒在釋放?5萬年屍體現身永久凍土,南北極或發生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