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近期我閱讀了美國著名人類進化學家、哈佛大學人類進化生物學教授丹尼爾.利伯曼編寫的《人體的故事》,這本書著重從進化、健康與疾病等方面提出了人類健康失配假說,這個假說對於我們人類在現代生活與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可糾正了我們日常一些認知。

達爾文進化論詳細說明了我們人類透過進化讓適者生存,但是這些生存下來的個體是否讓健康也繼承下來呢?答案是否定的。

丹尼爾的研究認為,沒有一種生物的進化適應是為了健康、長壽、幸福或者達到生物努力想要實現的許多其他目標,其底線是:人類的許多適應進化出來不一定是為了促進身體或精神上的健康幸福。實際上,人類究竟適應什麼呢?最根本的答案是:人類適應的事情就是:擁有儘可能多的子女、孫輩和曾孫輩。人類進化史充分表明:人類並不是適應於任何單一的飲食、棲息地、社會環境和運動方法,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最佳健康狀態是不存在的。

因此,人類的許多特徵適應於進化所經歷的環境,但是不適應我們所創造的現代環境,我們把這種觀點稱為失配假說。

人類歷史從舊石器時代到工業文明,大體經過了八次轉變,這種轉變對於我們的祖先身體也做了相應改變,改變過程中出現了各種不同形式的適配狀態。

轉變之一:最早的人類祖先從猿類分化出來,進化成為直立的兩足動物;

轉變之二:最古老的祖先後代南方古猿進化出採集並攝入除主要水果外多種食物的適應性;

轉變之三:200萬年前,人類最早成員進化出接近現代人類的身體,大腦的容量開始變大,他們可以成為最早的狩獵採集者;

轉變之四:以上轉變逐步擴充套件到舊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並進一步進化自己的大腦容量,身材也開始變得高大,此時生長變得緩慢(長壽);

轉變之五:現代人類進化出來的特殊語言、文化及合作能力,讓人類逐步從舊大陸等地區擴充套件到地球每個角落,成為地球上高階動物中的唯一物種;

轉變之六:人類進入農業革命,人類開始自己根據規劃耕種食物,取代原先的傳統狩獵和採集等;

轉變之七:人類進入工業革命時代,開始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

轉變之八:人類進入先進文明時代(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工業生產更為智慧化、規模化。

在這樣的轉變條件下,人體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飲食、工作、睡眠、體溫調節、互動、溝通,但是人們在這樣轉變進化過程中,也獲得了非傳染性失配疾病,因為人類的身體對於自己所創造的環境產生了不良或適應性不足效果,而且人類還難以預防這些失配性疾病。根據研究,這種失配性疾病不會遺傳給我們的下一代,它是一種文化進化,因為我們傳遞下去的是導致這種失配性級別的環境和行為。

為了解決這種失配性疾病,我們人類應該改變自己的行為及習慣。例如,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入祖先曾經經過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每天赤足步行或者奔跑10公里(本書作者曾經赤足參加馬拉松運動),爬幾棵樹(現在很多團建活動中有這樣的活動),甚至在公園內追逐松鼠、扔石頭、不坐椅子,還要睡在石板上,而不是睡在石夢思的床墊上。

為什麼現代人出現了所謂“三高”或“四高”(高尿酸)呢?因為我們祖先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身體中會有“節約基因假說”,這種假說為人類不斷持續生命提供了基礎保障,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物質豐富充足,不再缺少食物或蔬菜,這樣經過長期的生活後,許多富足的物質難以消耗而儲存在身體內。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與人類的身體體重成正比,經過適當的鍛鍊,完全可以得到恢復。高血壓也被認為難以治療的疾病,也是因為人體的脂肪儲存量多,讓血管通道變得越來越窄,導致血壓上升,這也會給心臟更多的壓力——心律不齊。

我原先也是高血壓,通常高壓在140-160,低壓在90-100之間,雖然還不算太高,但是已對我的身體造成損害——經常頭痛、早上很早醒來等等。後來,透過降體重(從90公斤下降到現在的63-64公斤),參加體育運動,如跑步、打籃球、游泳等,不斷消耗堆積在體內的脂肪,讓身體變得更為靈活,提高基礎代謝率,恢復青春活力,現在高血壓、血血脂、脂肪肝等等通通消除了,精神面貌也得到進一步的改變。

人類進化,不會讓健康也得到進化,但需要在新創造環境中讓身體適應環境,改變自身,解決新環境下的失配性疾病,讓健康永伴身邊。

讓我們迴歸自然,與自然共生。

16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無窮大有多大?無限和超限的本質,天才康托爾創造的數學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