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讓洞察號著陸器在火星上的“鼴鼠”再次挖掘!
自2019年2月部署以來,洞察號的“鼴鼠”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因為它被卡在了洞裡“無法自拔。“洞察號”著陸點的火星土壤已經相當地滑,使得“鼴鼠號”無法獲得挖掘所需的摩擦力,任務團隊成員說。在過去的一年裡,這個團隊嘗試了幾種策略來讓鼴鼠移動。最近的一次嘗試是用洞察號1.8米長的機械臂將鼴鼠固定在洞穴的一側,以產生必要的摩擦力。
近日,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洞察號著陸器將機械臂移近了挖掘裝置“鼴鼠”,準備推頂帽。也就是說洞察號(Mars InSight)著陸器上的“鼴鼠”號(mole)將獲得另一個推力。
最初,NASA實行的“釘住”方法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鼴鼠最終又從洞裡跳出來了。因此,任務團隊正準備嘗試以一種稍微不同的方式使用手臂:推鼴鼠的頂部,也被稱為“後帽”。
這是一個有點微妙的操作,即用一個脆弱的繫繩從後面的帽子延伸到洞察號的身體。這根繩子上佈滿了溫度感測器,用來測量通過火星近地表的熱量。但是可能需要幾次嘗試來完善後帽推,不過整個過程需要小心翼翼。在整個2月底和3月初,洞察號的手臂將被移動到合適的位置,這樣團隊就可以測試鼴鼠號短暫撞擊時發生了什麼。
與此同時,研究小組也在考慮用鏟子把更多的土移到鼴鼠周圍形成的洞裡,他們表示,這可能會增加更多的壓力和摩擦,讓它最終挖下去。它們是否會沿著這條路線前進,取決於在推動後蓋之後,鼴鼠能挖多深。
InSight的熱探頭,正式名稱為熱流和物理效能包(HP3),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提供。HP3是InSight的兩種主要科學儀器之一,另一種是一套高靈敏度的地震檢波器,迄今為止已經探測到大約450次的微震。
任務團隊成員還使用來自著陸器的無線電訊號來跟蹤火星旋轉軸隨時間的擺動,這將幫助科學家揭示火星核心的關鍵細節。洞察號的資料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火星的內部結構,以及岩石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任務團隊成員說。
2018年11月,價值8.5億美元的“洞察號”宇宙飛船在火星赤道附近著陸,開始了一項預計將持續至少一年的火星表面任務(相當於地球的近兩年)。週一(2月24日),InSight團隊在《自然地球科學》和《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6篇論文中公佈了該任務的首次官方科學成果。
“這些結果表明,火星是一個地震活躍的世界,儘管‘鼴鼠’的任務存在困難,但這一發現仍然令人鼓舞,”任務首席研究員布魯斯·巴納特(Bruce Banerdt)說,我們正在朝著10年前開始這項任務時為自己設定的大部分目標前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