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通訊單位:明斯特大學

【背景】

鋰離子電池(LIB)在各種高能量應用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對陰極側改性可進一步提高LIB能量密度。目前最先進的陰極材料為LiMO2層狀氧化物(M=Ni,Co,Mn,Al等),其中Li (NixCoyMnz)O2(x+y+z=1,NCMxyz)的理論容量高達≈280 mAh g-1。然而,在低截止電位下(如≤4.3 V vs Li|Li+),NCM脫出的鋰有限。提高低鎳(≤60%)NCM陰極比容量的一種重要方法是提高電池電壓,使其脫鋰程度更高,但面臨容量嚴重衰減問題。除結構和陰極電解質介面(CEI)的變化外,高壓(HV)下主要衰減機理是由於陰極側過渡金屬(TMs)的溶解(如Co2+,Ni2+,Mn2+)。如NCM523 ||石墨全電池在4.5V下工作時,溶解的 TM離子(Co2+,Ni2+,Mn2+)遷移至石墨表面沉積後會導致SEI的顯著增長及鋰枝晶形成,最終導致(微)短路的發生。

改善HV-LIB效能的直接方法是使用電解液新增劑,透過原位形成的介面相(SEI/CEI)防止或減少電解質與電極材料的直接接觸。在各類新增劑中,二氟磷酸鋰(LiDFP)已被證明可提高NCM/石墨電池的效能,尤其是在≥4.4 V的情況。本文揭示了Li2CO3作電解液新增劑對NCM523∥石墨全電池在4.5 V下迴圈時的有利影響。該工作以“On the Beneficial Impact of Li2CO3 as Electrolyte Additive in NCM523||Graphite Lithium Ion Cells Under High-Voltage Condition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研究內容】

採用標準電解液(STD@20℃;1 M LiPF6-EC/EMC,20℃下儲存)的NCM523∥石墨電池在4.3或4.5 V下的迴圈效能如圖1a所示。在4.5 V下迴圈50次後電池容量明顯衰減,歸因於TM的沉積(Ni、Mn、Co)、顯著的SEI生長、Li枝晶形成及隨後的(微)短路。而在4.3 V下迴圈100次的LIB具有相當穩定的容量。

為闡明Li2CO3作新增劑的有益影響,將1 wt%Li2CO3引入STD@20℃中,在20℃下靜置3天后過濾除去殘留Li2CO3,得到STD+Li2CO3@20℃電解液。採用該電解液的NCM523∥石墨全電池在4.5 V下的充放電效能與其在STD@20℃中幾乎相同(圖1a),曲線幾乎重疊(圖1b,c);且兩種電解質中均出現(微)短路的現象(圖1c,d),表明該條件下Li2CO3的引入無明顯影響。

圖1 (a)NCM523||石墨全電池在STD@20℃和 STD+Li2CO3@20℃電解液中的迴圈效能;(b,c)全電池在不同迴圈次數下的充放電曲線;(d)充放電容量隨迴圈次數的變化;e)在4.5V下工作的電池第65個迴圈的電壓曲線

電池在4.3V迴圈100次後,由SEM知石墨表面無明顯厚的沉積物(SEI)(圖2a-c),但存在少量Li枝晶(圖2c )。而在4.5 V下迴圈的電池,石墨表面顯示出較厚的沉積層 (圖2d-f),存在明顯的Li枝晶(圖2f),其周圍灰色膜可認為是被SEI高度覆蓋的石墨顆粒(圖2e)。

圖2 NCM523||石墨全電池在a-c) 2.8-4.3 V和d-f) 2.8-4.5 V下迴圈100次後石墨表面SEM

使用STD+Li2CO3@20℃電解液的電池迴圈100次後,透過SEM-EDX對石墨陽極進行分析。圖3a顯示石墨表面具有明顯的金屬光澤。從SEM可以看到,這些具有金屬光澤的沉積物為形成的Li枝晶(圖3b,3c)。EDX結果表明在這些Li枝晶所在位置存在Ni、Co和Mn的大量聚集(圖3d、3e和3f)。上述結果證實,Li2CO3新增劑引入20℃的碳酸酯基電解質時,對石墨表面TM沉積和Li枝晶的形成無明顯影響。

圖3 在STD+Li2CO3@20℃,2.8-4.5 V下NCM523||石墨全電池迴圈100次後石墨表面的(a)照片;b,c)相應的SEM和Ni (d), Mn (e), Co (f)的EDX元素分佈

因Li2CO3為SEI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碳酸酯基電解液中的溶解度較低,故將1 wt%Li2CO3加入碳酸酯基電解液後在40℃下靜置3天得STD+Li2CO3@40℃電解液,並在NCM523∥石墨全電池中評估其效能。不含Li2CO3的電解液也在40℃下靜置後(STD@40℃)用於比較電化學效能(圖4a)。採用STD+Li2CO3@40℃電解液的NCM523||石墨電池其迴圈效能顯著改善,100次迴圈後容量保持率約95%。在STD@40℃中迴圈後的石墨陽極其表面存在Li枝晶(圖4c,d)及(微)短路現象(圖4b)。而在STD+Li2CO3@40℃電解液中迴圈後的石墨陽極表面較光滑、清潔,無明顯鋰枝晶形成(圖4e,f)。

圖4 a) NCM523 ||石墨全電池在STD@40℃和STD+Li2CO3@40℃電解液中的迴圈效能;b)第65次迴圈的電壓曲線;在c-d)STD@40℃和e-f)STD+Li2CO3@40℃電解液中迴圈100次後石墨陽極的照片與SEM

上述結果表明,Li2CO3新增劑可防止石墨表面可能誘導Li枝晶形成的TM的沉積。為驗證這一假設,石墨脫鋰後檢測其表面Li,Ni,Co和Mn的分佈。在STD@20℃,4.3 V下迴圈後,石墨表面顯示出較低的鋰聚集(圖5a),表面Mn含量較少,幾乎沒有檢測到Ni和Co(圖5a-d)。而在STD@20℃,4.5 V下迴圈的石墨陽極顯示出鋰的大量聚集(Li枝晶)(圖5e,紅色)。在Li枝晶及其周圍位置存在TMs (Ni、Co和Mn)的高富集(圖5f,g,h)。在STD+Li2CO3@40℃,4.5 V下迴圈後的石墨其表面存在少量鋰聚集區域(圖5i)及低強度Mn的均勻分佈(圖5l),鎳和鈷含量非常低(圖5j,k)。該研究結果證實,在碳酸酯電解質中引入Li2CO3作“新增劑”並在40℃下儲存後,可有效抑制電池在4.5 V 下迴圈時陽極側Ni、Co的沉積,減少Mn的沉積。

圖5 NCM523 ||石墨全電池在不同電解液中迴圈100次後石墨陽極的LA-ICP-MS分析

可假設40℃ 下Li2CO3與電解質組分(如LiPF6)反應(式(1))形成了有益的新型電解質新增劑(如LiF,CO2和LiDFP(F2PO2Li))。

透過陰離子色譜法分析靜置3天(在20/40℃)的有/無Li2CO3的碳酸酯基電解質。如圖6a所示,STD@40℃中存在的氟化物和二氟磷酸鹽可忽略,STD+Li2CO3@20℃中二氟磷酸鹽與之相似。而在STD+Li2CO3@40℃電解液中存在0.55%的二氟磷酸鹽,表明新電解液新增劑的原位生成。NCM523∥石墨電池在含LiDFP新增劑和可原位生成LiDFP新增劑的電解液中具有相似的迴圈效能(圖6b),且二者的充/放電曲線重疊(圖6c),表明STD+Li2CO3@40℃中原位生成的二氟磷酸鹽是Li2CO3對HV-LIB迴圈效能產生有益影響的主要原因。為進一步驗證該結果,採用STD@20℃,STD+Li2CO3@40℃和STD@20℃+0.5wt%LiDFP電解質的全電池迴圈100次後,對其石墨表面進行XPS分析,相對原子濃度如圖6d-f所示,可觀察到SEI組成上的差異;在STD@20℃中迴圈的石墨,其表面LiF和金屬氧化物增加(圖6d),而在含新增劑的電解液中迴圈的電池,相應陽極表面具有相似的原子濃度(圖6e,f),Li2CO3和R2CO3增加,LiF和金屬氧化物則明顯減少。

圖6 a)F−和F2PO2−的陰離子色譜分析;b) NCM523 ||石墨全電池在STD+Li2CO3@40℃和STD@20℃+0.5 wt% LiDFP電解液中的迴圈效能;c)不同迴圈次數下的電壓曲線;d-f) NCM523||石墨全電池在不同電解液中迴圈100次後石墨表面的XPS分析

關於原位形成的LiDFP可有效防止Co和Ni在石墨表面沉積的機理尚不清楚。根據式(2)假設少量二氟磷酸鹽發生電化學副反應,生成LiF和Li3PO4。

為闡明這些磷酸鹽(Li3PO4)對改善迴圈效能和防止陽極表面TM沉積的作用,將Ni(TFSI)2和Co(TFSI)2分別溶於STD@20℃,隨後加入Li3PO4,靜置24 h後過濾分離固體沉澱。含Co2+電解液開始呈粉紅色,Li3PO4加入後變為無色(圖7c),析出紫色固體(Co3(PO4)2)(圖7d)。含Ni2+電解液呈淺綠色/黃色,加入Li3PO4後變為無色(圖7a),析出黃色/綠色固體(Ni3(PO4)2)(圖7b)。Ni2+或Co2+的初始濃度約800 ppm(圖7e),Li3PO4加入24h後其濃度降至≤7.5ppm,表明磷酸鹽對陽離子的“清除”作用。類似的實驗也表明了Li3PO4對“清除”錳陽離子的影響。

圖7 (a)STD@20℃ (1 mL)+10mg Ni(TFSI)2電解液(左圖)與STD@20℃ (1 mL)+10mg Ni(TFSI)2+100 mg Li3PO4電解液靜置24 h過濾後(右圖)的照片;(b)從含Ni(TFSI)2電解液中過濾得到的固體;(c)STD@20℃ (1 mL)+10mg Co(TFSI)2電解液(左圖)與STD@20℃ (1 mL)+10mg Co(TFSI)2+100 mg Li3PO4電解液靜置24 h過濾後(右圖)的照片;(d)從含Co(TFSI)2電解液中過濾得到的固體;(e)陽離子色譜法測定過濾後電解質中的Ni2+和Co2+

【結論】

NCM523∥石墨電池在4.5V下迴圈時存在嚴重的容量衰減,這是由於陽極側TM(Ni,Mn,Co)的沉積、顯著的SEI生長、Li枝晶形成及隨後產生的(微)短路(圖8)。本文作者闡明瞭Li2CO3新增劑在碳酸酯基電解液中的作用,僅當電解液在40℃下儲存時才觀察到其對電池效能的積極影響。作者闡明瞭潛在的機理:Li2CO3在40℃儲存時與LiPF6反應,原位形成LiDFP。LiDFP可抑制Ni和Co物質在石墨表面的沉積,從而改善電池效能。為進一步闡明LiDFP的作用,作者詳細介紹了一種LiDFP分解產物(Li3PO4)對抑制陽極表面Ni和Co沉積的重要作用,可充當Ni2+和Co2+的“清除劑”(圖8)。此外,為進一步提高高壓NCM∥石墨電池的效能,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考慮新增劑濃度(如Li2CO3和/或LiDFP)對TM陽離子清除能力的影響。

圖8 碳酸酯電解液中Li2CO3新增劑的潛在作用機理

Sven Klein, Patrick Harte, Jonas Henschel, et al. On the Beneficial Impact of Li2CO3 as Electrolyte Additive in NCM523||Graphite Lithium Ion Cells Under High-Voltage Conditions[J]. Adv. Energy Mater. 2021, DOI:10.1002/aenm.202003756

16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全球那麼多垃圾為什麼不丟到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