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普遍認為,像二疊紀大滅絕這樣的事件在地球生命進化過程中發生過五次。
在大約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發生了地球歷史上第三大滅絕事件。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次滅絕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大約4.4億年前,撒哈拉沙漠現在所在的地方是在南極,當它靠近南極的時候,很容易形成厚厚的冰層,就像奧陶紀時期一樣。大冰川冷卻洋流和大氣環流。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了。冰川鎖住了水,海平面也下降了。
大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發生了地球歷史上第四大滅絕事件,70%的物種消失。海洋物種比淡水物種受到的影響更大,許多無脊椎動物,如珊瑚、腕足類動物、菊石和海百合,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在陸地上,對正在生長的植物和剛剛出現的兩棲動物的影響要小得多。物種滅絕的原因尚不清楚,而在溫暖海域物種的不成比例的減少表明,氣候變化、全球變冷可能是一個主要因素,以及較淺水域的氧氣水平下降的跡象。
大滅絕發生在二疊紀末期,大約2.5億年前。據統計,這次滅絕事件導致生物科的數量減少了52%,物種的數量減少了90%以上。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最大,96%的海洋物種滅絕,導致佔據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數量減少和消失,其中包括三葉蟲。在陸地上,超過四分之三的脊椎動物消失了,蜥蜴、兩棲動物和獸腳類急劇減少。這次大滅絕被認為是地球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還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生態系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對於物種大滅絕有幾種解釋,包括海平面波動、鹽度變化、火山活動和氣候變化。
大滅絕發生在三疊紀末期,距今約2.08億年前。許多科學家認為,物種滅絕的規模相對較小,估計有25%的物種瀕臨滅絕,主要是海洋生物。在這次滅絕事件中,所有的錐齒獸都滅絕了,有菊石、海綿、頭足類、腕足類、昆蟲和一些陸生脊椎動物。雖然大滅絕的損失相對較小,但它釋放了許多“利基”,為創造許多新物種提供了有利條件,恐龍就從這些新物種開始了統治大地的旅程。沒有明顯的災難跡象,只有海平面下降然後上升,大量缺氧的水出現了。
在大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地球歷史上第二大滅絕事件發生,大約75%到80%的物種滅絕。在五次大滅絕中,這次是最著名的一次,因為它標誌著1.4億年前恐龍時代的結束。除了恐龍,在前四次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鸚鵡螺最終也滅絕了。恐龍和其他同類的消失為哺乳動物和人類的最終出現打開了大門。對於這場災難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其中一種被科學界普遍接受為小行星撞擊。白堊紀末期,一場或多場流星雨導致全球生態系統崩潰。觸及大量的氣體和塵埃進入大氣層,所以Sunny無法穿透,全球氣溫急劇下降,烏雲覆蓋地球好幾年,植物不能從太陽獲得能量,海洋藻類和陸地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是破壞,許多動物死於飢餓,包括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