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我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自人生誕生以來就一直對此類哲學問題充滿濃厚的興趣,前者在科學領域範疇內已得到了解釋,而人死後要去往何處的問題卻始終是個謎,人死後肉體是否會化為靈魂?是否要踏上黃泉路?是否還具有意識和感覺?

這些都是人在世的時候無法獲得的資訊,而死者又不能向我們傳遞什麼,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人,並且都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想去弄明白這個問題,最後只有一位化學家用生命的出了答案。

安託萬-洛朗·拉瓦錫

這位化學家名叫安託萬-洛朗·拉瓦錫,於1743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律師家庭,他從小就對科學格外痴迷,已獲得律師資格證的他仍毅然選擇了自己所然興趣的科學領域從事工作。

年僅25歲的他就成為了法蘭西科學院的院士,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他的論文《化學概要》,是近代化學誕生的重要標誌。

同時拉瓦錫還是一位生物學家,他被後人榮予“近代化學之父”的稱號,他在世時所做出的貢獻足以讓他在科學的史冊上名垂青史並被人們所牢牢記住。他將化學從定性轉化為定量,給出了氧元素與氫元素的命名,並且有先見性地預測了矽的存在。

更讓人覺得親切的是,他在1789年發表了第一個化學元素列表,為後來科學家的不斷完善奠定了基礎,這些具有時代性的貢獻使得拉瓦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

燃素說

想深刻了解到這位科學家的秉性,讓我們一同來分享他的一個小故事,在當時那個年代,知識體系自然不像現在這樣完善。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很多問題的解決是離不開歷史上任何一位科學家的貢獻的,那時候有許多現象等著他們去解釋,當時為了解釋“燃燒”這一常見的化學現象,德國的化學家對此提出“燃素說”。

他認為是物質在空氣中的燃燒使物質失去了燃素,同時空氣得到了燃素的過程,儘管這個學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許多科學家的認可,但是有些問題始終難以解釋,例如為什麼金屬燃燒後會變重的問題。

即違背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品質守恆定律,因此仍然是眾說紛壇。介於此疑問,拉瓦錫以錫、硫還有鉛為主要代表,分析它們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並加以研究。

最終向巴黎科學院提交了《燃燒概論》這一報告,闡明了氧化反應,徹底推翻了燃素說,並用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結論。

在這個階段,拉瓦錫在化學和生物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常言道人紅是非多,拉瓦錫遭到了其他不得志科學家的妒恨,其中就包括馬拉,我們熟悉的那張名畫《馬拉之死》,他就是主人公。

以身試法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馬拉寫了一些批判性的文字抨擊拉瓦錫,事實上拉瓦錫並沒有幹過什麼壞事,但是當時的社會革命群情激憤,民眾的情緒已經被煽動到了最高點。

於是隨後拉瓦錫被捕,也震動了學術界,談到這裡不得不說若非國泰民安,一切學術上精神上的研究是無法順利進行的。

在十七、十八世紀法國政權的頻繁更迭,讓不少涉及政治的科學家不幸斷送了性命,實在是叫人惋惜。儘管有學術界人士向國會的紛紛請求,但仍然阻止不了狂熱分子的暴行,拉瓦錫還是被判了死刑。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並且心生敬意的是,這位科學家竟然在死亡來臨的時候毫不懼怕,仍然不忘自己肩上所負的科學使命,他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來完成他人生中最後一場實驗。

拉瓦錫一直以來都沒有弄明白,人在被砍頭之後是否還具有意識,在他凜然赴死之時,他對劊子手說:“請你幫我一個忙,麻煩你觀察一下,我的頭顱被你砍下之後是否還能眨眼睛,如果我還能夠眨眼睛,那就說明人死後意識還是能夠存在的”。

1794年5月8日,拉瓦錫上了斷頭臺,這是一個以生命為代價的實驗,然而實驗的結果卻等不到他本人向世界宣佈了,這個實驗的結果是他在被砍頭之後,眼睛還眨了十一下,因此也可以證明人死後的短暫時間內,人的意識仍然是存在的。

但是不管這個實驗的結果如何,像拉瓦錫這樣傑出的科學家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了,令人痛心疾首。

被砍頭確是仍有主動思考的能力

其實在拉瓦錫以身試法之前,也有人嘗試過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曾經有一名醫生在斷頭臺附近偶然看見剛剛被斬首的犯人的首級,他嘗試著用針扎那人的臉,發現臉上會睜開眼睛或露出痛苦的神情,據資料顯示,記錄裡睜開眼睛時間最長的足足有一分鐘。

這個結果展現了犯人的一些表情變化,但卻不容易判斷這是否為神經系統主動的變化,而拉瓦錫被砍頭後連續眨眼十一次,這一實驗結果再次證實了人被砍頭之後在短時間內仍有主動思考的能力。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2011年荷蘭某所大學開展了一項研究,利用實驗室小白鼠來研究砍頭這一處罰是否人道。科研人員將腦電圖裝置與老鼠的大腦相連線,繼而砍掉它們的腦袋,觀察小白鼠在生前和死後腦電圖的變化情況。

研究發現,在頭身分離之後,老鼠的大腦還會產生電活動,而這一活動又是與意識相關,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腦袋被砍後數秒之內,大腦可以繼續思考並感受被砍頭的感覺。

這一實驗之所以為古今科學家所青睞,除了可以研究砍頭這樣的刑罰是否人道之外,還因為它在醫學上具有一定的意義。

這是研究肢體縫合手術一方面的依據,既然頭在被砍了的一定時間內仍然存在意識,那麼如手臂、腿等身體部位斷了之後在一定時間內接回去,是不是依然可以恢復。

而且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也為換頭手術提供了理論依據,如果在很快的時間內讓氧氣繼續供應大腦,然後將實驗者的頭部與捐獻者的身體實施連線,是否能讓實驗者恢復正常呼吸,獲得重生。

這一設想至今仍未實現,且所涉及的一系列如倫理等問題也是爭論的焦點。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人類還在不斷進化中,100萬年後將長什麼模樣?科學家做出了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