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太陽系在形成之初,整個太陽系是一片混沌的,後來太陽作為太陽系的恆星,吸收了大部分的星際物質,成為了太陽系的絕對霸主。其它的八大行星也吸收了太陽系的一小部分星際物質,形成了品質體形較大的行星。而其它的一些品質較小的物質,因為品質或體積太小,不能形成大的行星,只能凝成小的行星在太陽系遊蕩。太陽形成之後,發出強烈的太陽風,把一些小的行星吹到了太陽系的邊緣,也就是今天的科伊柏帶。因此,現在的整個太陽系中心,還是比較平穩的。

但是,雖說較小的行星大部分被吹到了太陽系邊緣,但還是有一部分流在了太陽系中心,在太陽系與八大行星之間流浪,根據各行星引力的大小,這些小行星會不時地與八大行星有著親密的接觸,地球也不例外。

因為地球有著厚厚的大氣層,小行星要撞擊到地球,必須要穿越這厚厚的大氣層。在穿越大氣層時,會與大氣層產生猛烈的摩擦,大部分的小行星都會在這個過程中,被大氣層所燒燬,只有極少數會穿過大氣層撞上地球。體積小的,可能不會對地球有太大的影響,只不過是地球上多了一塊隕石而已,但如果是品質大的,就會對地球產生很大的影響了。

據科學家最新觀測,在明天也就是2月29日,將有一顆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Asteroid 2015 BK509”。顧名思義​,這顆小行星是2015年發現的,這四年多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跟蹤它的軌跡。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它將於29日達到與地球最近的距離,這個距離為0.04792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這樣折算下來,它與地球的距離為716萬公里,約為地球與月球的18.8倍。這樣的距離,對我們來說,的確是有點遠,但是放在以光年為單位的浩大的宇宙空間來說,可以說是擦肩而過!因此,科學家們把它列為了“潛在威脅”、”近地天體“。

這顆小行星的直徑有200米左右,比我們發現的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還要大。它與地球這麼近,會不會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從而成為地球的一顆衛星呢?以它這樣的體積,用來做​地球的第二月亮也不錯啊。不過可惜的是,它不會被地球所俘獲。它的速度達到了12.49公里每秒(或44964公里每小時),比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每秒)還快,已經達到了離開地球所需要的逃逸速度!

當然,小行星被大的行星所俘獲而成為其的衛星的事情也非常之多,這次是因為它的速度太快,如果速度再慢一點,也許就被地球所俘獲了。如果地球的品質再大一點,那它的逃逸速度就要更快一點,那也會地球所俘獲。在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因為其品質非常之大,很多小行星一接近它就被它所俘獲了,它目前的衛星已經達到了79顆之多!

科學家警告稱,任何距離地球750萬公里以內的星體,都是潛在的威脅,行星的引力拖拽有時會改變小行星的飛向軌道,導致其直接撞擊地球。我們要密切關注它的飛行軌道,確定小行星的大小、形狀、品質、組成和結構,將有助於我們提早預知風險。

如果小行星撞上了地球,一般來說,直徑小於25米的小行星,會被大氣層所燒燬,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而直徑在25到1000米的小行星,會對撞擊地區產生區域性影響,而超過1000米的小行星的撞擊,會造成全球性的影響!

這次飛掠地球的小行星BK509因其距離較遠,飛行速度較快,一般是不會突然掉轉方向撞向地球的,就如地球不會突然轉向撞向太陽一樣。但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潛在的威脅是永遠存在的,而我們現在對小行星撞擊還沒有可行的應對方法。我們還需要迅速提高我們的科技水平,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來臨之前,能掌握有效地解除威脅的方法·!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是不可理解還是另有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