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人類社會從牛頓物理時代已經到了量子物理時代,人類正在經歷一次認知方式上的重大改變。需要從根本上重構思維方式,以應對充滿未知、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的未來。牛頓式思維重視定律、法則和控制,強調“靜態”“不變”。量子思維重視的卻是不確定性、潛力和機會,強調“動態”“變化”。量子時代就象薜定諤的那隻又死又活的貓,或者說我們不知道它的死活。。

其實仔細想想,人在整個世界中的地位,隨著科學史的演進,是越來越低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告訴我們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告訴我們人不是上帝的創造的,是猴子演變而來的。到了量子力學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根本“測不準”,人自以為的理性光環又被打碎了。一切都在不確定中發展變化。

熱力學有個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其實講真正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變化都是趨向於退步的,都是趨向於所謂的混沌,即是無序的。所謂的進步,就是對熵增加的一種抗爭,這些都是人們努力的結果。

有本書《反脆弱》中大致講的是我們要學會從壓力、混亂、波動、動盪中受益,因為沒有生命的物體如杯子、桌子都是脆弱的,而有生命的物體會反脆弱,就是從不確定性中受益。如果沒有市場的波動,我們就不會中股市中掙到錢。書中開篇一句話是“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願我們都能得到並享受這“風”的吹拂。

最後記住,用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

6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科學發展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