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引言:人類實際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空間內?人類看似強大聰明,但其實只是實驗室裡的試驗品?跨度約35光年的“宇宙牆”或許能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啟示。

現在我們已邁入21世紀,回望過去,20世紀可謂是無比輝煌的一個時代,多個科學理論被證實,許多計劃也逐一被實現,人們終於將漫步太空的藍圖變成了現實,人類也終於領略了月球的婀娜風姿。

剛踏進宇宙時,人們是激動而喜悅的,因為這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事情。從遠古時代開始,我們便渴望走出地球,走向更將遼闊的星河。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喜悅心情逐漸被平靜與理智代替,大家慢慢發現,成功邁出探索太空的第一步的確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這其實遠遠不足夠,我們只是邁出了一小步,我們不可驕傲自滿,還應再接再厲,在日後的探索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

平復心情後,有細心的科研人員發現,宇宙似乎不如我們想象中熱鬧,它頗為平靜,甚至有些沉寂。觀察到這一情況後,科研人員陷入深思,宇宙到底是絢爛熱鬧的還是冷清沉寂的?要弄清這個問題,就必須考慮另一個問題:宇宙中存在地外生命嗎?生命的存在直接影響到空間的活力與氛圍。

其實,自從人類建造完成第一座天文望遠鏡起,人類便對地外生命充滿幻想,大家總想著他們應該是存在的,可能在宇宙某個角落默默地關注著我們。他們的文明等級可能與人類相近,他們可能擁有著與人體迥然不同的身體結構,他們的語言可能是人類無法理解的。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只要有心,我們一樣能與他們進行溝通與交流,我們一樣能成為好朋友。甚至,如果外星生命的文明程度高於我們,我們還能在他們的幫助下快速發展。

俗話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雖然我們無數次想象與外星生命相處時的畫面,但現實卻給了人類沉重一擊,別說與人類相當的智慧生命,哪怕只是微小的單細胞生物,也沒見蹤影。若將宇宙比喻成浩瀚大海,那地球則好比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孤島,孤島上的生物在兀自狂歡。

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人類開始反思其中的原因。有人提出了“資訊爆炸假說”,有人提出了“生命荒漠假說”,還有人認為與環境變化有關,提出了“環境變化假說”。在眾多假說與觀點中,受較多人認可的是“實驗室假說”,它是由作家約翰·波爾所提出的“動物園理論”衍生而來。

實驗室假說指出,人類其實生活在“實驗室”,我們找不到外星生命的根本原因是被隔離了,隔離人類的可能是一道跨越35億光年的空間帶,它被稱為“宇宙牆”,坐落在波江星座內。以類比的思維來看,人類在地球上搭建了許多實驗室,許多小白鼠成日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實驗室中,它們不知道外面有什麼,更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同理,如果人類是被隔離的實驗物,人類感知不到外星生命就不足為奇了。

目前,尚未能證實這一假說符合客觀事實,但通過對照期間地球上發生的事件,似乎不無道理。不管事實如何,不管那面長約35億光年的神祕“宇宙牆”是空間的界限還是實驗室的一面高牆,它都告訴我們,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還很淺薄,若想解開謎團,今後還需要加倍努力。看到此,對於本文提到的“宇宙牆”及“實驗室假說”,你有什麼看法?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為何光線以光速穿過人體,不會造成傷害?科學家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