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世界範圍,實在太小,即使藉助當今最先進的科技裝置,所能探測到的世界也是極為有限的。天文學家根據發光物質估算星系團的質量時,從發現的大量“短缺質量”推測,宇宙能被探測到的物質,僅佔整個宇宙的4%左右,剩下的96%物質,無論我們用眼睛看,還是用最先進的探測儀器,都無法檢測到它們的存在。

也許你會說,探測不到不就等於不存在嗎?

在物理、化學、天文學真正發展起來之前,人類也探測不到空氣中氮氣和氧氣以及其他稀有氣體的存在,也無法探測到銀河系之外的星系,甚至認為原子就是最小的粒子,其內部不會再有更小的空間世界。然而,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人類認識的不斷提高,人類曾經的諸多以為和想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都應該被畫上紅色的交叉符。

正因為我們的“視界”範圍實在太狹小了,認知能力也因此被侷限於狹小的範圍內。在人類文明尚不夠發達的情況下,我們等於生活在與“世”隔絕的一間小屋子裡,時不時地趴在視窗望著遠處的星光浮影,猜想著那裡的世界,那裡的風景,以及那裡的生命的生活狀態。

“如果你連猜想都不能,還談什麼搞科學!”一位大物理哲學家曾這樣教導他的學生們。

看來,對於未知事物的探索,猜想是科學的第一步,很多理論的提出,都是先有猜想,再有檢驗,最後才有可能被定為真理。

曾有生物哲學家這樣感慨道:人類的諸多感官中,最為低等的就是“眼睛”。正是這雙眼睛,矇蔽了我們太多,讓我們仿如盲人摸象般,難以窺探到世界的真貌,難以探索清楚事物的本質。

所以,不要過分依賴於我們這雙裝飾門面的物質眼睛。別忘了,我們還有一隻真正的眼睛,那就是我們的意識(心靈)之眼。微觀世界裡的萬物,最怕的就是被觀察,只要一被觀察,它們對應的整體波函式就會立馬坍縮,原本為一體的疊加態就要被迫做出相應的選擇,就要被迫斷開彼此的相關性(量子糾纏特性)從而形成獨立的個體(退相干現象)。而事實上,微觀世界最怕被觀察的並不是指我們宏觀上的物質眼睛,而是指微觀層面上的量子意識。正是意識之眼,掌控著微觀世界的演化程序,決定著微觀世界的命-運,如同微觀世界的上-帝一般,改變著、創造著微觀世界裡的一切。

而微觀世界又是形成宏觀世界的基礎,無時無刻不與我們的宏觀世界息息相關。所以,如果說意識是微觀世界的“上-帝”的話,那麼它也同樣是宏觀世界的“上-帝”。也就意味著宏觀世界裡的“上-帝”是我們的“意識”,也就等於說是我們自己。而這也十分吻合量子理論所揭示的意識的重要性——意識可以改變一切,意識可以創造萬物。

開啟我們的思維意識,讓思維意識超越物質空間,才能為我們探索到更多的未知世界,才能為我們尋找到事物的真貌本相。

科學史上那些著名的物理學家和發明家,大多都是非常重視意識的力量的,他們不但重視,也深深地相信並實踐著意識的不可思議的驚奇力量。

比如,大發明家愛迪生就曾被人多次問起過,為什麼能夠如此快速有效地發明出一件又一件的新東西?愛迪生的回答很簡單,大致意思是,只要讓大腦保持通暢無阻放飛自我就行了。

愛因斯坦相對論問世時曾被好友問道,他是怎麼悟出如此不可思議的相對論理論的?愛因斯坦說,他只是讓自己的意識去撿拾了一些漂浮在另一維度空間裡的意識碎片而已,然後用數學將撿來的意識碎片上的資訊給解讀了出來。

尼古拉.特斯拉更是令人稱奇,每項發明的設計圖紙都只在大腦裡完成,然後直接出圖進行實際實驗和發明。有人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的回答是,他的頭腦中有一臺一直在運轉著的萬能機,可以替他製作任何種類的圖紙。有人問一直在運轉的萬能機的動力源來自哪裡?他的回答是“思維意識”。

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的物理學家霍金,雖然沒有明確表示過他對意識的確切看法, 但根據他對物理學界所做出的貢獻——奇點定理,霍金輻射,無邊界宇宙論,以及他被尊譽的名號“宇宙之王”,也會讓人不言而喻地聯想到,他的思維意識早已在宇宙中漫布穿梭好幾個來回了吧!

既然意識才是萬物形成和發展的根本,何不運用我們這第三隻“意識之眼”的力量 ,像愛因斯坦和特斯拉一樣,穿越維度,跨越空間,凌越時間,去破譯更多的宇宙之謎呢?

也許宇宙從來就是簡單的,只是我們把它想得過於複雜了;也許真理就在眼前,只是我們的意識之眼還沒有完全睜開。睜開我們的意識之眼,讓思維意識超越物質空間,我們才能探索到看不見的世界,發現隱藏在宇宙背後的真正本貌,你準備好了嗎?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援。

9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南非停用牛津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