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前,我們人類就已經登上了月球,在不久的將來,遙遠的火星上也將出現人類的腳印,人類發射的兩個“旅行者號”探測器更是早就衝出了太陽風的影響範圍,這一切都使人感覺到,人類的科技在不斷地進步,只要假以時日,人類要走出銀河系似乎也不是太難。
然而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在對銀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你就會發現,銀河系就像一個牢籠,人類深陷其中,很可能永遠都逃不出去。那麼為什麼說人類永遠飛不出銀河系呢?其實看看太陽系的真實大小你就明白了,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上圖分為4個部分,第1部分顯示的是以木星軌道為界的太陽系中心地帶,其內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以及位於木星與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第2部分加上了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冥王星,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太陽系全家福”,在最外圍的紫色軌道上執行的是冥王星。
第3部分顯示了小行星塞德娜(Sedna)的執行軌道(圖中的紅色軌道),這是迄今為止已確定的距離太陽最遠的小天體,其近日點距離太陽76個天文單位(注:一個天文單位等於太陽和地球的平均距離),而遠日點則在937個天文單位之外。
第4部分就是由奧爾特雲(Oort Cloud)包裹著的整個太陽系了,奧爾特雲是一團直徑約為2光年的球體雲團,是太陽系真正的邊緣地帶,飛出這個範圍,太陽引力的影響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對太陽系的真實大小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也可以看到,以我們人類目前的實力,基本上就只能在第1部分的紅色圈圈(火星軌道)裡面折騰,而就算是目前飛得最遠的“旅行者一號”(距離太陽大約141個天文單位),也遠遠沒有飛出第3部分的範圍,更不用說第4部分的廣闊空間了。
因此可以說,在現在以及未來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都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然而科學家對宇宙的觀測資料卻告訴我們,銀河系擁有2000至4000億個類似太陽系的恆星系,並且這些恆星系之間的距離相當的遙遠,比如說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與我們之間的距離也高達4.22光年。
在銀河系裡平均每200立方光年才有一個恆星系,銀河系的寬廣可想而知。就算人類掌握了期待以久的可控核聚變,並從此獲得了幾乎源源不絕的能量,也只能在銀河中像蝸牛一樣旅行(理論上來講,核聚變飛船的速度最高只能達到光速的15%左右)。
進一步講,即使人類的科技忽然打通了“任督二脈”,擁有了我們現在無法理解的光速飛行技術,那也無法征服如此寬闊的空間。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銀河本身的直徑就超過了10萬光年,以光速飛行的話,我們從地球飛到銀河系邊緣都需要好幾萬年的時間,而距離銀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大麥哲倫星雲,更是遠在16.3萬光年之外。
(上圖為大麥哲倫星雲)
順便講一下,在距離銀河系更近的地方,其實還存在著兩個矮星系,即大犬座矮星系和人馬座矮星系,但嚴格地講,它們都在銀河系的引力範圍之內,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它們算不上銀河系以外的河外星系。
這樣看上去,人類想要飛出銀河系,就必須指望著更高階的科技,比如說曲率引擎、蟲洞技術等等,但這些虛無縹緲的科技真的可能實現嗎?很遺憾地告訴你,這些都是根據相關理論所作出的猜想,目前根本沒有任何的實驗能夠證實其可行性,因此可以說,在可預見的未來裡,這些“八字還沒有一撇”的技術,人類都不可能將它們變成現實。
事實就是這樣,人類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冰冷的宇宙卻將銀河系“打造”成了一個牢籠,人類深陷其中,很可能永遠都逃不出去。未來的人類將何去何從?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