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月 09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關注:腸道T細胞,脊柱炎,IBD,療效預測,益生菌,類風溼性關節炎,膳食纖維,牙周炎。
Nature 子刊:微生物時刻塑造著腸道效應T細胞!Nature Immunology——[20.479]
① 對SPF及無菌小鼠,或用不同表型偏向性的菌干擾的小鼠的腸道效應T細胞(Teff)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及染色質分析;② 發現SPF及菌群干預小鼠結腸中干擾素或髓樣特異性轉錄物標記的Teff細胞;③ 在基線或感染的不同時間段,通常作為TH標誌的細胞因子或蛋白質轉錄本分佈在極化的連續體中;④ 大部分轉錄差異與感染相關而與產生的細胞因子無關;⑤ 染色質變異主要反映了啟用蛋白-1和IRF轉錄因子家族的活性,而非主要調節因子T-bet、GATA3或RORγ。
【主編評語】
CD4+效應淋巴細胞(Teff)傳統上是根據它們產生的細胞因子來分類的,為了進一步明確在體內前線的組織中Teff的狀態,Nature Immunolog發表了一項研究,透過小鼠結腸Teff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和染色質分析,描繪了效應性T細胞的表型圖譜,發現在無菌和SPF小鼠中,或在一系列具有表型偏向的菌群干擾過的小鼠中,Teff細胞是被菌群和感染時刻塑造著的,而非TH傳統正規化。(@Vera)
【原文資訊】
Gut CD4+ T cell phenotypes are a continuum molded by microbes, not by TH archetypes
2021-01-18, doi: 10.1038/s41590-020-00836-7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炎性小體活化與腸道菌群失調相關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9.586]
① HLA-B27轉基因小鼠的腸道NLRP3、NLRC4及AMI2表達增加,抗生素處理可降低;② NLRP3抑制劑可預防凝膠多糖誘導的SKG小鼠的迴腸炎,並延緩關節炎發病;③ 對比40名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20名健康對照,AS患者回腸中的NLRP3、NLRC4、AIM2、Caspase-1、IL-1β及IL-18表達增加,且Caspase-1活性增加;④ AS患者腸道菌群中的粘膜相關粘附侵襲細菌富集,並與PBMC中的炎性小體組分表達相關;⑤ NLRP3表達與疾病活動度及IL-23A表達相關。
【主編評語】
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關節炎小鼠模型及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發生炎性小體的活化,後者與腸道菌群失調相關。而在關節炎小鼠模型中,炎性小體活化可驅動迴腸炎的發生。(@szx)
【原文資訊】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s associated to gut dysbiosis
2021-01-16, doi: 10.1002/art.41644
糞便菌群或可預測英夫利昔單抗治療IBD的效果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8.658]
① 對72名開始接受IFX治療的IBD患者(25名CD、47名UC)隨訪1年,或隨訪至停止IFX治療;② 收集患者在治療前、治療2周、6周、12周及1年後的糞便樣本,在治療12周後評估患者的應答情況;③ 應答患者與不應答患者在治療前的糞便細菌及真菌譜均有顯著差異;④ 與應答患者相比,不應答患者的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尤其是梭菌綱)丰度較低,而促炎細菌及真菌(如念珠菌屬)的丰度升高;⑤ 基於細菌分類群,可預測CD患者及UC患者的應答(AUC>0.8)。
【主編評語】
約1/3的IBD患者對英夫利昔單抗(IFX)治療不應答,但目前尚無可預測IBD患者對IFX的應答的生物標誌物。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發表的一項佇列研究結果,對比了在接受IFX治療前後,應答及不應答的IBD患者的糞便菌群(包括細菌及真菌)差異,發現應答患者與不應答患者在治療前的糞便細菌及真菌組成均有顯著差異,而基於細菌分類群可較準確地預測患者對IFX治療的應答情況。(@szx)
【原文資訊】
Bacterial and Fungal Profiles as Markers of Infliximab Drug Respons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20-12-10, doi: 10.1093/ecco-jcc/jjaa252
幼時補充p40或可持久預防成年後的結腸炎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7.076]
① 在年輕成年小鼠的結腸上皮(YAMC)細胞中,p40上調甲基轉移酶——Setd1β的表達,並增加組蛋白H3K4me1/3修飾;② p40介導TGF-β基因座的染色質成為易於轉錄的狀態,以促進YAMC細胞中的TGF-β產生;③ 新生小鼠短暫暴露於p40,可誘導持續的H3K4me1/3修飾,並增加成年時期的TGF-β基因表達,以促進Treg分化,從而緩解TNBS及DSS誘導的成年小鼠的結腸炎;④ 成年小鼠補充p40則無上述作用,TGF-β中和抗體處理也可抵消上述作用。
【主編評語】
p40是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GG產生的一種具有益生功能的分泌蛋白。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p40的益生作用機制:小鼠生命早期補充p40,可增加腸道上皮細胞中的Setd1β(甲基轉移酶)的表達,以增強組蛋白的H3K4me1/3修飾,從而增加TGF-β的產生,後者可促進Treg分化,上述作用可持續至小鼠成年時期,以緩解結腸炎。(@szx)
【原文資訊】
Exposure to p40 in early life prevent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adulthood through inducing a long-lasting epigenetic imprint on TGFβ
2021-01-19, doi: 10.1016/j.jcmgh.2021.01.004
NK細胞在IBD中的代謝和功能失調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8.658]
① 納入53名中重度IBD患者及47名健康對照,收集PBMC,對NK細胞的功能進行對比分析;② 相比於健康對照,IBD患者的NK細胞在體外可產生更多的促炎因子——IL-17A及TNF-α,但殺傷功能有所減弱,且在IL-12及IL-15的刺激下產生的IFN-γ顯著減少;③ IBD患者的NK細胞的基礎mTORC1活性顯著升高,但CD56高表達NK細胞在刺激後的mTORC1活性低於健康對照;④ 因線粒體質量及膜電勢的降低,IBD患者的NK細胞表現出代謝功能缺陷。
【主編評語】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對比了分離自IBD患者及健康對照的PBMC中的NK細胞的功能,發現IBD患者的NK細胞的mTORC1活性及線粒體功能失調,導致其殺傷作用減弱、刺激下的IFN-γ產生減少、促炎因子(IL-17及TNF-α)釋放增加。(@szx)
【原文資訊】
Dysregulation of metabolic pathways in circulating natural killer cells isolated from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2021-01-18, doi: 10.1093/ecco-jcc/jjab014
直腸粘膜菌群或可檢測亞臨床潰結Gut Microbes——[7.74]
① 納入45名亞臨床UC患者及13名健康對照,收集盲腸、直腸及糞便樣本進行菌群分析;② 相比於健康對照,UC患者的直腸菌群(而非盲腸菌群或糞便菌群)中,變形菌門的丰度降低,而擬桿菌門的丰度增加;③ UC患者的直腸菌群(而非盲腸菌群或糞便菌群)的群落豐富度及均勻度顯著高於健康對照;④ 在UC患者的直腸菌群中,27個OTU(主要來自厚壁菌門)富集,IL-17訊號及Th細胞分化相關通路富集。
【主編評語】
腸道菌群參與潰瘍性結腸炎(UC)的發病機制,但其在UC緩解過程中的變化尚未明確。Gut Microbes上發表的一項佇列研究結果,發現相比於健康對照,亞臨床UC患者的直腸粘膜相關菌群(而非糞便菌群或盲腸粘膜相關菌群)的多樣性、組成及功能發生顯著變化。該研究結果提示,相比於糞便菌群,直腸菌群更適合作為鑑別及監測UC患者的生物標誌物。(@szx)
【原文資訊】
The rectal mucosal but not fecal microbiota detects subclinical ulcerative colitis
2021-02-01, doi: 10.1080/19490976.2020.1832856
安徽醫科大學: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口腔和腸道的菌群變化(綜述)Rheumatology——[5.606]
① 總結26項研究的結果,分析RA患者的口腔菌群與腸道菌群變化;② 3項以上的研究報道,與對照相比,早發性RA/RA患者的腸道菌群中的糞桿菌屬減少,而口腔菌群中的普氏菌屬增加,鏈球菌屬及嗜血桿菌屬減少;③ 另外,部分普氏菌屬中的物種(包括P. histicola及P. oulorum)在RA患者的口腔菌群中有增加趨勢;④ RA患者的口腔菌群α-多樣性增加或不變,而腸道菌群α-多樣性降低或不變。
【主編評語】
安徽醫科大學的李寶珠團隊Rheumatology上發表的一篇系統性綜述,納入26項研究的結果,總結了類風溼關節炎(RA)患者的口腔菌群與腸道菌群的組成及多樣性的變化。(@szx)
【原文資訊】
The oral and gut microbiom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2020-01-15, doi: 10.1093/rheumatology/keaa835
河南農業大學團隊:孕期膳食纖維攝入或可改善兩代效能?mSystems——[6.633]
① 研究不同來源、化學結構各異的膳食纖維,包括苜蓿粉(AM)、甜菜粕和大豆皮對懷孕母豬健康狀況、腸道菌群、炎症反應、子代生長等的影響;② 其中AM效應最強,可提高母豬泌乳期採食量、生殖能力、減少胎兒宮內生長受限;③ AM降低母豬腸道通透性、減輕母豬和仔豬全身炎症反應;④ AM促進母豬腸道菌群有益共生菌增多、致病共生菌減少且促進泌乳期丁酸生產;⑤ 母豬效能與腸道健康與否、腸道菌群變化直接相關,且影響仔豬生長。
【主編評語】
“母豬到小豬”模型或可為人類孕期和嬰兒狀況的研究提供參照。河南農業大學YinghuaShi團隊在mSystems發表文章闡述來自苜蓿粉、甜菜粕和大豆皮的膳食纖維新增如何影響母豬孕期、泌乳期身體機能、生殖生產、腸道健康、菌群組成以及子代生長髮育。儘管膳食纖維改變腸道菌群的報道較多,但系統性的分析,特別是針對大動物的研究仍值得學習。(@好雨)
【原文資訊】
Consumption of Dietary Fiber from Different Sources during Pregnancy Alters Sow Gut Microbiota and Improves Performance and Reduces Inflammation in Sows and Piglets
2021-01-26, doi: 10.1128/mSystems.00591-20
牙周炎可能增加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風險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5.241]
① 納入568名卡達COVID-19患者,其中40名發生併發症(死亡、進ICU、需要輔助通氣),528名在出院前未發生併發症;② 校正潛在干擾因素(年齡、性別、吸菸、BMI、糖尿病及並存病等)後發現,牙周炎與COVID-19併發症——死亡(OR=8.81)、進ICU(OR=3.54)及需要輔助通氣(OR=4.57)均顯著相關;③ 在患牙周炎的COVID-19患者中,血液中的白細胞、D-二聚體及C反應蛋白均顯著升高。
【主編評語】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上發表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結果,對568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分析後發現,牙周炎與新冠肺炎的併發症(死亡、進ICU、需要輔助通氣)風險顯著相關。(@szx)
【原文資訊】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odontitis and severity of COVID‐19 infection: a case‐control study
2021-02-01, doi: 10.1111/jcpe.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