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物理、化學不分家

由於初高中對於物理化學進行分開,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認為,化學元素週期表是化學的事。但事實上,這個看法稍微有點問題的。

我們就來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盧瑟福來說,他做過一個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行星原子結構模型。他帶出過10多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一生都以物理學家自居。

可是諾獎委員會偏偏頒給他一個諾貝爾化學獎,他得知這個事的時候就很尷尬。還有我們知道的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實際上居里夫人天天是和一群物理學家混在一起的,他們屬於一個圈子的人,可是居里夫人就拿過諾貝爾化學獎。而現在的化學家,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要掌握足夠多量子物理的相關知識。所以,你看,物理和化學某種程度上是不分家。這個更體現在元素上,我們知道元素週期表,但實際上元素週期表中元素的起源其實是被物理學家搞清楚的。而這裡就涉及到了鐵元素的起源,以及金、銀等元素的起源。

鐵元素,或者嚴格來說鐵原子核其實是最穩定的原子核,而金、銀等元素本質上是化學性質更穩定的存在。所以,當我們要比較兩者之間的差別時,首先還是要弄清楚到底在比較什麼?

鐵原子核為什麼最穩定?

我們都知道,恆星燃燒是依靠核聚變反應的,而且主要都是氫原子核核聚變反應。這是因為宇宙中氫元素和氦元素是最多的,佔據了99%以上。其中氫元素要遠比氦元素要多的,達到了70%左右。

恆星依靠自身的引力,引發氫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這時候四個氫原子核會通過質子-質子反應鏈或者碳氮氧迴圈反應生成氦-4核。

所以,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原子序數上升了一位,輕一點的核變成了更重一點的核。而如果恆星的品質足夠大,就可以再繼續引發氦-4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生成碳原子核或者氧原子核。

如果恆星的品質還足夠大,就還可以繼續反應下去,一直到鐵原子核。鐵原子核是一個里程碑,大多數恆星是跨不過去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鐵原子核的比結合能最大,你可以粗暴地理解成,要把鐵原子核掰開所需要的能量是最大的。要掰開鐵原子核後面的金原子核和銀原子核所需要的能量都小於掰開鐵原子核的。

所以,要讓鐵原子核繼續反應,就需要輸入巨大的能量,我們知道核聚變可以產生大量的能量。可是鐵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這是虧本買賣,非但不能釋放大量的能量,相反會吸收大量的能量。因此,在鐵元素之前的元素原子核都有聚合的趨勢,而在鐵元素之後的元素原子核都有裂變的趨勢,我們常用的核裂變反應,就是用到的鐵之後的大號元素鈾。

所以說,鐵原子核是最穩定的原子核。

金和銀為什麼穩定?

金和銀的穩定是化學性質的穩定。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的構成的。而在化學反應過程中,是會保持原子結構的,換句話說,就是整個過程不會發生原子種類的變化。而化學反應的過程當中,本質上是化學鍵發生變化,而化學鍵又和原子核外的電子排布有關。因此,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原子核外的電子排布說起。

在上世紀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叫做泡利,他有個綽號叫做上帝之鞭。意思是說,他逮到誰都懟,連愛因斯坦看到他都怕。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他懟其實都是在學術上懟,常常把對方懟到啞口無言,所以泡利其實是水平超強的物理學家。他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泡利不相容原理。

原子核外的電子,實際上會按照能量的高低進行排布,但是它們其實要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意思是說一種能量狀態只能由一個電子佔據。但是金元素其實很獨特,原子核外有六層電子層。

最內側的電子能量最大,其速度可以接近65%的光速。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有一個著名的方程E=mc^2,這個理論其實叫做質能等價。根據質能等價和狹義相對論,我們知道,電子在高速運動時,速度越快,品質就會變得大。

於是,電子的軌道就會縮小,這也就會引起連鎖反應,每一層電子的軌道都都縮小。如果要讓金原子發生反應,不僅要讓金原子失去最外層的電子,而且還需要讓它失去次外層的電子,這無形當中增加了反應的困難程度,也就是說,想要讓金原子發生化學反應就需要更大的能量。因此,金元素的化學性質才非常穩定,幾乎不和任何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在自然界中幾乎以單質的形式存在。反觀鐵元素,就很容易外界發生反應,鐵生鏽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鐵元素的化學反應。因此,和金元素比起來,鐵元素的化學性質並不穩定。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重磅!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