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風化:是使岩石發生破壞和改變的各種物理或機械(熱脹冷縮、凍融)、化學和生物作用。
侵蝕:指風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運動狀態下改變地面岩石及其風化物的過程,分為機械剝蝕作用和化學剝蝕作用。
通俗的說:
風化:在溫度、水及生物等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經常發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塊或砂粒,這種作用叫風化作用。風化作用產生的岩石碎塊或砂粒堆積在原地,稱為風化物。
侵蝕:水、冰川、風等在運動狀態下,對地表岩石及其風化產物進行破壞,稱為侵蝕作用。侵蝕常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並在原地形成侵蝕地貌。
二、風化和侵蝕的區別:
1、物件不同:風化的物件是岩石,侵蝕的物件是岩石或風化物。
2、時間差異:風化一般比較緩慢,不易察覺
侵蝕一般較劇烈,有時是可見的,如雨水侵蝕地表,有些侵蝕也很漫長。
3、順序不同:一般風化在前,侵蝕在後。
4、結果不同:風化使岩石變碎、變小,但留在原地;侵蝕的結果將被侵蝕的的物質帶走。
一般情況下判斷兩者:有沒有將碎塊帶離作案現場,沒有則大多為風化作用,有則為侵蝕作用,但要注意的是風化,有時候碎塊也會離開原巖體,但屬於重力墜落。因此,如果岩石被髮生變化或破碎,但停留在原地,它被稱為風化。如果風化岩石的碎片被移走,它被稱為侵蝕。
三、侵蝕地貌
雨水或灌溉引起的土壤侵蝕
流水侵蝕形成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
海水侵蝕
波浪侵蝕形成天然橋樑
河水侵蝕形成的自然橋
風力風化和侵蝕
風化作用的影響因素是水、溫度以及植被,而風力侵蝕的影響因素是風。風化作用的影響因素較多,受風化作用影響的地域也較普遍,可影響到整個地表層。
風力侵蝕與風化作用的區別風力侵蝕的物件包括岩石及其風化物,如土壤、岩屑等等。風化的物件是岩石。
風力侵蝕主要是物理方式。風化作用有物理、化學兩大方式。
有些風力侵蝕的現象是可見的,時間比較短,比如沙塵暴、塵霾、土壤沙化等。
風化的過程往往漫長而平靜,較少能看得見。
風化作用風力侵蝕風力侵蝕是在氣流衝擊作用下土粒、沙粒脫離地表、被搬運和堆積的過程,簡稱風蝕。風對地表所產生的剪下力和衝擊力引起細小的土粒與較大的團粒或土塊分離,甚至從岩石表面剝離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現擦痕和蜂窩,繼之土粒或沙粒被風挾帶形成風沙流。
風力侵蝕農田
風蝕土壤引起的沙塵暴
風蝕蘑菇
冰川侵蝕地貌
四、風化地貌
岩石中的化學物質與流水、地下水反應引起的化學風化
凍融作用
酸雨導致雕像的化學風化
雨水和風引起的化學和機械風化
霜和冰造成的機械風化作用,導致岩石破裂
鹽風化
機械風化稱為剝落,導致岩石破裂成層
樹根引起的機械風化
植物根、地衣和苔蘚引起的機械風化